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4 16: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级高一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学科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15题,共15题45分)、非选择题(第16题~第19题,共4题55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距今约8000-6000年,在亚欧大陆的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及中亚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陶器制作工艺,这些地区普遍具备土地资源丰富、水源充沛且地形相对平缓的特征。这反映出( )
A.陶器工艺是早期文明兴起的决定性因素
B.陶器制作文化与当地农业发展紧密相关
C.不同区域陶器文化存在广泛的交流互鉴
D.早期文明在发展中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
2.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底比斯地区一份文献:为建造一座神庙,搬运0卡(度量单位)的石材,神庙周边的沟渠,需完成10卡土方的挖掘工作。雇工报酬每人每天2赫卡特(度量单位)谷物;文书中记载监工为“阿蒙霍特普”,印章为“法老的守护之印”。这反映了当时该地区( )
A.形成成熟的劳动雇佣市场 B.神庙建筑体系到完备阶段
C.统治者重视公共工程建设 D.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支柱
3.中古时期的西欧,一位封臣誓词“吾以自身之忠诚起誓,追随吾主之征程,共享荣耀,共担忧患;若吾主依约相待,赐予我封地与权益,吾必以绝对之忠诚回报,言行皆遵其令,生死亦不相背离这反映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
A.封臣地位低下没有权力 B.封君封臣以契约来明确权利和义务
C.封君是实际最高统治者 D.封臣的主要义务是向封君进贡财物
4.14世纪中叶,法国国王在中央构建以枢密院为核心、首席大臣主理的决策体系,在地方推行系列改革:设郡守掌行政,派巡回法官理司法,委专员管财税,依战略要地设军事辖区并驻军。法国的这一系列举措( )
A.推动了全国统一货币的流通与使用
B.完成了法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C.促进了地方治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控能力
5.阿兹特克人尊崇太阳神,太阳神信仰部分起源于周边部落,更与阿兹特克人的农业生产紧密相连。阿兹特克人以种植豆类、南瓜等作物为主,这些作物生长需要充足光照。这体现了( )
A.太阳神崇拜主导阿兹特克宗教体系B.地理环境决定宗教信仰形成
C.阿兹特克文明深受外来文化的熏陶 D.生产方式影响文明信仰形态
6.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从1630年至1640年欧洲的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这一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引发贸易中心转移 B.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C.加速欧洲社会转型 D.丰富人们日常生活
7.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第21条宣称:“那些说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一切惩罚,并且得救的传教士,是在宣扬虚假的信息。”这一论断( )
A.否定教会中介救赎的必要性 B.系统阐述了因信称义的理论
C.高举理性旗帜反对宗教思想 D.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8.“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卢梭的这句话主要表达了( )
A.主权在民的思想 B.三权分立的思想
C.生而平等的思想 D.自由竞争的思想
9.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从形式上看,这好像是一次家族变动,完全不是什么革命”,但其实质却是在“光荣革命”中,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没有议会,这个国王登不上王位。这说明光荣革命”( )
A.深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B.导致国王丧失行政大权
C.摧毁了封建君主的统治 D.实现国家权力中心转移
10.僭主是指在希腊城邦内部斗争中僭夺了巨大权力的个人统治者。在梭伦改革前,雅典就有一项法律规定:“雅典人的律法与祖制,任何人谋逆,实行僭主统治,或任何人帮助建立僭主统治,他和他的家族都要被剥夺公民身份。”这项法律( )
A.意在防止城邦出现独裁统治 B.旨在维护公民大会权威
C.表明城邦民主制度已经完善 D.反映出公民身份的脆弱
11.如图是某课题小组选用的欧洲近代甜菜糖生产历史提纲。由此可知,该课题的主题是( )
·1747年.德国化学家发现甜菜块根中含有蔗糖甜策糖的生产得到了普鲁士国王的支持。
·拿破仑时期。政府推广工业化甜菜制糖。1814年后。来自英国种植园依赖奴隶生产的廉价族糖重新进入欧洲。甜菜制糖企业受到冲击。
·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开展废奴运动。欧洲甜策制糖产业再次发展。
A.科学技术与制糖方式变革 B.政治局势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D.地理资源与经济类型的差异
12.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起义事件结束后,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画上了句号。马克思说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二者都认识到( )
A.欧洲已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社会主义革命方式的多样性
C.巴黎公社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D.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已经丧失
13.美国学者费尔南德兹·阿麦斯托认为,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与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这是美国无法继续享受和平而参加一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可知,美国参加一战的重要原因是( )
A.美国与西欧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B.德国对外扩张损害了美国利益
C.美国经济发展提高了其国际地位D.争夺战后世界霸权的客观需要
14.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正如英国史学家梅德利科特所说:“广大民众要求和平,他们希望自由自在,不受外国人和外国危机的干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许多年间,总的潮流是和平主义,甚至是孤立主义。”这可用于说明,一战( )
A.重新调整了世界政治格局B.给欧美国家带来政治危机
C.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D.使得和平成为世界的主题
1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在拉美的投资十亿英镑,基本上控制了许多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拉美投资总额逐渐增加到六十多亿美元,贸易总额占该地区外贸总额的50%以上。由此可见,拉美地区的民族国家( )
彻底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仍然面临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C.反帝斗争形成多元化领导局面
D.在经济上仍受制于欧洲列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世纪英格兰城市
材料一:
1300年,林肯市在城市法规中规定,市长候选人自身应为一位市民,且与林肯市其他市民一道承担过公共税收。
1331年,爱德华三世颁布给布里斯托市的特许状中规定,被选为高级市政官的人必须拥有自己的房产和租金,紧接于此的条款则是任何人不得当选为市长除非他此前做过高级市政官。
1382伦敦市长选举日前夕,理查二世专门致函伦敦市长、城守、高级市政官等,分别指令他们选举出一位谨慎持重、明察善断之人为市长,或采取措施以确保和平选举出一位可靠、忠诚之人为市长。
1499年,历任市议会议员、审计官、议会代表、城守、高级市政官等职位的尼古拉斯阿尔文当选为伦敦市长。
-摘编自姜启舟《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市长任职资格》
材料二: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品质,孕育着近代文明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中进一步发展,最终促成了近代西欧文明的诞生。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对近代文明因素的孕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世纪英格兰城市市长的任职资格。(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中世纪城市对近代文明因素的孕育”。(8分)
17.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大西洋沿岸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摘编自孔祥明《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 有人估计,自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573-1644)的72年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由于贸易关系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在1亿元以上。万历年间,全国普遍实施一条鞭法,每年赋税的征收总额达到1500万两以上。白银大量进入国家财政的领域,改变了明清时代政府的运作方式及其与社会的交往方式。至于它对推动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从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十六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
-摘自《历史读本:中国历史》、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换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美洲高产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对明清社会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并概括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欧洲引发的社会变革。(6分)
18.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精神领域里的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种思想领域里的革命,至少在两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是推动了社会革命......再是进一步推动了实验科学的发展,使技术发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学体系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欧洲三次思想革命的起源国。这三次思想革命共同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并概括16-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经济领域中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及其思想主张。(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失败的成功
材料一1900年,英国依然是地球上最有影响力、最富有的国家。其中的%人口可能持有该国经济总资产的70%左右。在1820-1913年间,英国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约为700~1820年间的3倍。但它的人均产出从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每年1.3%左右的增长率,降至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接近1%一尽管后来又有所回升。到900年,人均产出与德国差距已大大缩小,美国比英国高出10%左右。要迅速刺激增长率,就要从农业转向制造业,但英国在750年至1850年已经玩过了这个把戏。
在19世纪末,英国仍是世界上领先的制造业大国,1901年比1851年增加了200万工人,它的制造业主要产业一纺织业、钢铁和造船业-在19世纪后三十年里继续表现良好。但它在全球制造业贸易中的份额从1850年的超过40%下降到1900年的略高于30%。到1913,英国在化工领域的市场份额为11%,美国和德国分别为4%和24%,在电气工程等新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现象。
-摘编自【英】邓肯·韦尔登《失败的成功》《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在 1865年英国25家银行在全球建立240家海外分行和子行。到1913年时,帝国主义国家对外国际贷款英国独占40.9%。
英国资本投资的地理分布(1865~1914年)
英国本土(百万镑) 国际(百万镑) 殖民地(百万镑)
私人投资 1089(37%) 1282(44%) 561(19%)
政府投资 398(23%) 656(38%) 664(39%)
总投资 1487(33%) 1938(42%) 1225(25%)
注:国际指英国与其殖民地之外的地方
-摘编自郑非《帝国主义,一种赔钱的买卖》
有学者在撰述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英国史时用失败的成功作为标题。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论断进行评述。
2024级高一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B4D5D6C7A8A9D10A11B12C
13.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照搬了西欧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两者变得越来越像对方”是美国不得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由此可知其表达出双方经济联系加强的客观需求迫使美国参加一战,故A项正确;德国对外扩张的确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但是材料没有提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国际地位的问题,并且本题也与国际地位无关,排除C项;争夺战后世界霸权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是不得以而为之,排除D项。故选:A。
1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广大民众要求和平,他们希望自由自在,不受外国人和外国危机的干扰......”可知,一战结束后的20世纪20年代,欧美广大民众渴望和平,希望自由自在。这主要是因为一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使民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战对民众思想的影响,未涉及世界格局变化以及政治危机,排除AB项;苏东剧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排除D项。故选:C。
15.答案: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拉美地区)。根据材料英国在拉美的投资十亿英镑,基本上控制了许多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对拉美投资总额逐渐增加到六十多亿美元,贸易总额占该地区外贸总额的50%以上”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拉美地区的民族国家,在经济上仍然受制于英美殖民主义势力,仍然面临民族民主革命任务,B项正确;材料与西班牙无关,且“彻底摆脱了”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拉美地区的民族国家在经济上仍然受制于英美殖民主义势力,并未体现多元化的领导局面,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拉美投资总额逐渐增加到六十多亿美元表明拉美地区的民族国家在经济上也受制于美国,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1)资格:市民身份、财产资格、德行标准、公职履历参政经验)。(4分)
(2)说明:城市的兴起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奠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市民阶层孕育了新的社会力量;城市兴办大学,促进世俗文化的发展,为近代思想解放创造了条件。总之,中世纪的城市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8分)
17.(1)种类多;以食物为主;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双向交流,既有美洲作物品种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任选3点得3分)
影响:大大增加了粮食的总产量;促进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推动贫瘠地区开发。(改变了饮食结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言之有理也可得分)(3分)
(2)表现: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英法荷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4分)
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任写2点给2分)
(3)中国:赋税制度变革;改变政府的运作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推动商业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等。(任选4点得4分)
欧洲:价格革命,导致封建领主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或推动欧洲社会转型。(2分)
18.(1)起源国:意大利、德意志、英国。(3分,每点1分)
内核:人文主义(“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1分)
成就: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定基础;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巨大进步。(任选2点得2分)
(2)人物:亚当·斯密(1分)
地位:“现代经济学之父”(1分)
主张: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2分)
19.从成功方面看:英国当时依然是地球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拥有头号殖民地帝国。在财富上,它是最富裕的国家,1820-1913年间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约为1700-1820年间的3倍。在制造业领域,1901年从事制造业的工人比1851年增加了200万,传统的纺织业、钢铁和造船业等主要产业在19世纪后三十年里表现良好。并且英国还是世界金融中心,掌握金融霸权1865年英国25家银行在全球建立240家海外分行和子行,到1913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外国际贷款英国独占40.9%。然而,英国也面临诸多失败的迹象:在财富分配上,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1%的人口可能持有该国经济总资产的70%左右。经济增长率方面,从英国历史纵向看,人均产出从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每年1.3%左右的增长率,降至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接近1%,尽管后来有所回升,但横向与其他国家相比,到1900年,其人均产出与德国差距已大大缩小,且被美国超出10%左右。在制造业领域,虽然传统制造业良好,但在全球制造业贸易中的份额从850年的超过40%下降到1900年的略高于30%,在化工、电气工程等新兴工业领域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金融方面,国内投资率低,大量资本投向海外。而且随着德国、美国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崛起,对英国霸权发起挑战,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英国维护殖民帝国的成本增加。英国出现这种“失败的成功”局面,主要是因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传统制造业的优势以及广大殖民地市场,使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时,未能及时采用新技术、发展新兴行业进行产业升级转型。英国国内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虽保证了一定发展,但也造成资产阶级的垄断。而工业革命的扩展,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发国家具有优势,德国等新兴帝国主义迅速发展,对英国形成挑战。学者用失败的成功”作为标题来撰述这一时期的英国史,从历史和辩证的视角叙述、解释了历史现象,历史的解释本就应该是多角度的。这也启示我们,一个国家不能安于现状,要勇于创新,及时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进行产业升级和变革,否则曾经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阻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