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21:0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现在的四年级学生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这一切充满了兴趣。20世纪科技带来的的巨大变化是孩子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在他们看来,我们常使用的手机、电脑、飞机、电灯等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生活必需品。但文章涉及到的程控电话、远洋船舶等词语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具体讲解、说明。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农耕社会,依赖,远洋船舶,程控电话”等词语,随文学习生字“赖,幻等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表达简洁的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搜集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由于课文是一篇科技类文章,文中的语言比较枯燥乏味,形象性不强。因而,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农耕社会和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农耕社会没有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接着让学生联系现代社会,说说20世纪我们拥有了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力求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作业超市提供了三项作业,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空间。
学习准备
课件、给学生发放导学案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好看的电视剧,想不想看看是什么?(播放视频《西游记》中的片段)2、教师提问: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孙悟空都有哪些本领?3、你想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课题)4、理解“呼风唤雨”。当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时候,你首先想到什么?在这里又作何解释呢? 学生观看《西游记》学生回答:孙悟空会“腾云驾雾”,还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本领学生齐读课题4、学生解释“呼风唤雨”的意思。 提前在优酷网下载了视频文件《西游记》的片段,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腾云驾雾”、“千里眼”、“顺风耳”等词语的本来含义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生字和句子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朗读并识记。(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3、分析“幻,赖”的字形。出示课件来分析字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个别学生读词语,读完后集体读词语;3、学生识记一些难写的字的字形,并在本子上书写。 在PPT中,通过图片展示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并分析“幻,赖”的字形,笔顺,同时课件出示“幻”“幼”两个字,让学生比较字形,记住两个字的区别。
三、品读课文,感受科技的力量 1、指名学生读句子出示课件: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2、用红色线条给第一句缩句,帮助学生理解。师:这两个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省略修饰的词语。看着画红线的词语,我们连起来读一读。(人类获得发现和发明。)师:明白意思了吗?3、区别“发现”和“发明”并学会正确运用。师:“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读句子;学生读缩过的句子;3、学生回答“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并举例子来说明。 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设置字体颜色的改变,使学生对缩句一目了然
四、继续品读课文,具体感受科技的力量。 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3、教师提问:“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人们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怎样的美好愿望?4、现在这些幻想实现了吗?举例说说。5、课件展示现在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所指的科技发展成就。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原意是什么?这里引用这两句诗想要说明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学生读句子;学生回答“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意思;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等纷纷变成了现实。学生观看课件;学生回答问题。 用PPT展示现在的科技成就:“千里眼”展示望远镜,“顺风耳”展示电话,“腾云驾雾”展示飞机,使学生一目了然
五、深入了解,感悟巨变 1、教师出示语段二: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2、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师:大家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在课件中将上半句变成红色)用课件体会词语课件出示四幅图并配上文字: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并出示神舟飞船在太空中的视频。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中的这些词语。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发现了(稀土金属,水);潜入深海,发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洞察天体,看到了( );探索奥秘,又发现了( )。师:仅仅就这些发现吗?那你还知道哪些发现呢? 学生读大屏幕上出示的句子。2、(学生发言)上半句是写发现,下半句是写发明3、学生观看神舟飞船的视频和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的图片,并说出当今人类的伟大发明创造。 用多媒体PPT课件出示视频和图片,呈现出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六、总结课文,分析写作方法 1、师:课文学到这,请同学们再来回顾三四段,用心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2、(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接着出示现在人们在空调房间里,看着电视,洗衣机在洗着衣服的场景,学生对比。3、讲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学生回忆写作方法,同桌之间讨论;2、学生看图对比,发言;3、学生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举例。 用PPT课件呈现出农耕社会和现在的对比图,让学生感受到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感受到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将课文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抄作业 PPT出示作业
板书内容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登上月球  电视       20世纪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因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