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巩固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巩固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3 07: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巩固测试
一、选择题
1.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第三世界的兴起
2.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3.警示片《苏联亡国亡党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包围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了自己”发生在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4.有这样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描写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5.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准确的是( )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D.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强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
6.东欧剧变的本质含义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C.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 D.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7.下列措施不属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是( )。
A.削减农业税 B.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C.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 D.减少农业投资
8.下列四国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 )
A.俄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9.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遇到挫折。其根本原因是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C、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D、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10.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1.20世纪70年代匈牙利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该国改革的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罗斯福 D.卡达尔
12.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13.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的建立
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新宪法的颁布
14.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了。老师对他们说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所以不用课本。老师还说:“我不知道提出问题,更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答案。”与此现象的出现关联最密切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东欧剧变 D.苏联的解体
15.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下列国家中,改革成果较为突出的是
A.南斯拉夫 B.保加利亚 C.匈牙利 D.阿尔巴尼亚
16.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政策
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D.民族矛盾的激化
17.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8.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综合国力不强
B.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C.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D.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
19.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如图)。导致这一“变更”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苏联的某位领导人针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为提高粮食产量,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这位领导人是
二、综合题
21.学以致用,合作探究。(8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诞生于一战期间,解体于20世纪末。70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的荣辱兴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苏联建立和解体时的领导人分别是谁?(2分)
(2)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没能使苏联走出困境,最终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3分)
(3)从苏联的荣辱兴衰中你得到什么认识?(3分)
22.阅读材料:
材料一: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量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语)
请回答:(1)材料一是苏俄实施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作用?(3分)
(2)材料二中苏联“僵化的模式”是指什么?(2分)
(3)二战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都对僵化的模式进行改革,分别产生了什么后果?(2分)
(4)根据材料一、二造成的不同影响,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23.改革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国家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崛起。
(1)为了摆脱困境,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对两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一 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
(2)材料一中的“错误”指什么?为改正这一“错误”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3)使“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领导人是谁?其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对以上国家改革的探究,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苏联不复存在,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使两极中的一极消失了。B、C选项是两极世界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D选项是二战后世界的发展趋势之一。故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2.C
【解析】
试题分析:1953年,赫鲁晓夫主要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在经济上,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改革。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60年代,改革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ABD的人物出现时间不和题意,所以此题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3.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里的“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了自己”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对经济政治进行了改革,但是不仅没有取得成果,反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国家的政治体制也发生急剧的变化,最终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故选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的解体
4.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要求选出材料描写人物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改革,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在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后,又把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最终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苏联解体。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5.B
【解析】
试题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改变国家性质;斯大林的探索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戈尔巴乔夫改革降低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试题分析:
考点: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社会性质发生急剧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考点: 东欧剧变的本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启示要求掌握。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增加国家的农业投资,而不是减少。所以D.减少农业投资错误
考点: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联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l861年改革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俄国l861年改革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英法美则是通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遇到挫折的根本原因。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到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而苏联在斯大林之后的领导人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也没有突破模式框架。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遇到挫折。所以根本原因就在于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故选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解体有关知识的识记。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主要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最后失败。所以此题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的相关内容。分析四个选项,斯大林是列宁之后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罗斯福是在1933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卡达尔是匈牙利国家领导人,领导匈牙利进行了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的相关内容。分析题干,“过去的苏联”是其中的关键,苏联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存在,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导致经济发展停滞,权利高度集中,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虽然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改革,但是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所以本题答案应为C项。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本题比较简单,直接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解体的知识,通过关键词“1992年、莫斯科,两年前”等,我们可以判断出1992年莫斯科的历史课奇怪的原因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相关知识,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成果较为突出的是匈牙利改革,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导致苏联经济和政治发展出现危机。而后来的改革者都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所以导致苏联解体。
考点: 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还有: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政策,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与归纳,解题时注意“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但最终都失败了”“ 根本原因”等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均是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8. B
【解析】
试题解析: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后来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没有从跟上改变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戈尔巴乔夫执政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借助西方的援助进行了改革,但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没有挽救苏联,却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所以此题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玉米运动是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是发动的一场运动。 据说赫鲁晓夫想学习美国,大面积种植玉米,不顾及苏联的地理气候因素,赫鲁晓夫决定全苏联种植玉米。但由于苏联地理条件(主要是光照)实在太差,玉米几乎 不结“棒子”,加上国家机构人员腐败,从国外购进大“棒子”愚弄总理,玉米运动终究失败。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21.(1)建立--列宁;解体--戈尔巴乔夫。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方针、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
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外部原因--西方大国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3)借鉴别人的经验是必要的,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各项政策、方针与措施。 ( 开放性题目 )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建立和解体。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列宁。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时任苏联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年底,苏联解体。苏联由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而成十五个资本主义国家。本题答案:建立--列宁;解体--戈尔巴乔夫。
(2)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原因大致有: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开始争霸。沉重的军备负担及经济体制上的种种弊病,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从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都不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第二,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进而引发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暗流”。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极力主张的以“多元化”、“公开性”、“民主化”为核心的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的泛滥,进一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严重动摇。同时,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第三,西方势力的影响。西方国家一直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软化、肢解的手法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如为了鼓励实施“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西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方针、政策。外部原因--西方大国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3)本题主要考查史鉴功能。苏联的解体,既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苏联的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的,这也是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结合我国国情,学习国外的经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防止生搬硬套。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教育,防止资产阶级和平演变。本题答案:借鉴别人的经验是必要的,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各项政策、方针与措施。(意思对即可)
考点: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22.(1)新经济政策(1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
(2)斯大林模式(2分)
(3)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意思相近即可1分)
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经济改革效果不佳,经济继续滑坡,后来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意思相近即可1分)
(4)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明确看到社会发展水平,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
借鉴别国的经验完善本国经济模式。不应该固定坚持某一种政策应该根据国情改变而改变政策。所以发展社会主义不应该局限在某一模式中,要突破旧有的经济制度。(意思相近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了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作用。根据材料一经济政策的内容可以判定该政策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苏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僵化的体制则指斯大林模式。
(3)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局限性很大,成效不大;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陷入全面危机,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4)相应启示从依据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角度作答即可。
考点:苏联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历史史实的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力,属中档题。识记苏联历史上历次改革内容并理解其影响。
23.
(1)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2分)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2分)
(2)战时共产主义;(1分)新经济政策;(1分)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2分)
(3)斯大林。(1分) 政治经济高度集权。(2分)
(4)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分)(不必拘泥于答案原文,符合题意,任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和日本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自由人,农奴在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是农奴的份地必须通过赎买获得;从1868年开始,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的改革,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两个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第(2)问,依据材料中“……用无产阶级法令……我们犯了错误。”“列宁”等信息可以得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之前的1918到1920年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于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苏俄变化了的国情,所以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则是实行粮食税,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第(3)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就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材料中俄国的改革、日本的改革、苏(俄)联的改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的改革成功了,二战后的苏联改革失败了,这些告诉我们,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俄国十月革命·新时代的曙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