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4 13:33:3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基础巩固】
1.17世纪中期,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美国
2.册封“达赖喇嘛”封号是清朝哪位皇帝在位(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3.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域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 )
A.徐杰:西汉和唐朝 B.李红:明朝和清朝 C.刘君:元朝和清朝 D.陈民:元朝和明朝
4.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这里的“捷音”是指( )
A.《尼布楚条约》签订 B.东南沿海倭患解除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5.乾隆时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这体现了清朝( )
A.设置宣政院统辖西藏 B.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C.创设了金瓶掣签制度 D.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6.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
A.宁夏 B.西藏 C.新疆 D.广西
【能力提升】
1.清朝创新西藏管理模式,通过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和推行金瓶掣签制度,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通过平定叛乱和设立特别军事行政机构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这反映了清朝( )
A.疆域面积的空前辽阔 B.继承和发展前朝制度 C.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 D.统治制度的影响深远
2.在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设立了管辖机构,任命官员,对该地区进行管辖治理。下列管理机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④北庭都护府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3.乾隆时,六世班禅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示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为纪念他的功绩,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了清净化城塔(见下图,位于北京西黄寺内)。此塔的修建见证了(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 C.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D.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4.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材料一中西藏由哪一中央行政机构直接统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描述了哪些历史事件?后来,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材料三 施琅曾说:“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圈。”1683年,康熙帝派清军攻入台湾,台湾正式归入清朝的版图。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归入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4)以上措施的实行有什么共同作用?
【拓展延伸】
1.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 )
开始管辖东北地区 B.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 D.强化对边疆的规范化管理
2.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各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这一举措( )
A.导致了科举僵化 B.有利于巩固统一 C.加速了人口增长 D.造成了冗官现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基础巩固】
1.17世纪中期,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美国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7 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1685 年和 1686 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最终两国停战并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C项正确;英国、法国、美国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册封“达赖喇嘛”封号是清朝哪位皇帝在位(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答案】A
【详解】清朝入关后,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 年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域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 )
A.徐杰:西汉和唐朝 B.李红:明朝和清朝 C.刘君:元朝和清朝 D.陈民:元朝和明朝
【答案】C
【详解】据“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可知,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元朝。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了宣政院。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清朝疆域辽阔,清政府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所以-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的地图可能是清朝的地图。由此分析这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是元朝和清朝,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这里的“捷音”是指( )
A.《尼布楚条约》签订 B.东南沿海倭患解除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答案】D
【详解】根据“《中秋日闻海上捷音》”可知,诗中的“海隅久念苍生困”暗示着康熙帝长久以来对某个海边地区人民的困苦有所关注,而“耕凿从今九壤同”则意味着从此该地区将与其他地方一样,实现和平与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与“海隅”相符。康熙帝时期对台湾的军事行动,成功地将台湾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实现了“耕凿从今九壤同”的局面,D项正确;康熙帝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但诗中并没有明确提到与沙俄的军事行动,且沙俄位于北方,并非“海隅”,排除A项;明朝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倭患解除,排除B项;平定噶尔丹叛乱发生于西北地区,与“海隅”即海边地区并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5.乾隆时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这体现了清朝( )
A.设置宣政院统辖西藏 B.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C.创设了金瓶掣签制度 D.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可知这表明驻藏大臣代表了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体现了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D正确;元朝设置宣政院统辖西藏,A排除;乾隆时期已经是清朝完成对全国统一之后,B排除;乾隆时期创设金瓶掣签制度是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选,与题干不符,C排除。故选D。
6.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
A.宁夏 B.西藏 C.新疆 D.广西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察合台汗国是元朝在包括新疆地区在内的汗国;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地区建立民族自治区;故C符合题意;宁夏、西藏、广西与“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无关,排除ABD。故选C。
【能力提升】
1.清朝创新西藏管理模式,通过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和推行金瓶掣签制度,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通过平定叛乱和设立特别军事行政机构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这反映了清朝( )
A.疆域面积的空前辽阔 B.继承和发展前朝制度 C.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 D.统治制度的影响深远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清廷创新西藏管理模式,通过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和制定金瓶掣签制,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通过平定叛乱和设立特别军事行政机构来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清朝政府管理边疆的方式和制度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方式,C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清朝疆域面积的变化,无法得出疆域面积辽阔的结论,排除A项;由材料“清廷创新西藏管理模式”可知,继承和发展前朝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清朝采取措施之后对后世的影响,因而无法得出统治制度影响深远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在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设立了管辖机构,任命官员,对该地区进行管辖治理。下列管理机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④北庭都护府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答案】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武则天在新疆地区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为了对辽阔的新疆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按照中国朝代的先后时间,排列为①④②③。B正确;ACD先后排列的时间不对,排除;故选B。
3.乾隆时,六世班禅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示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为纪念他的功绩,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了清净化城塔(见下图,位于北京西黄寺内)。此塔的修建见证了(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 C.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D.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答案】A
【详解】六世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他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示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乾隆皇帝修建清净化城塔是为了纪念六世班禅的功绩。清净化城塔的修建见证了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A项正确;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西藏属于中国西南边疆,排除C项;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材料一中西藏由哪一中央行政机构直接统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描述了哪些历史事件?后来,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材料三 施琅曾说:“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圈。”1683年,康熙帝派清军攻入台湾,台湾正式归入清朝的版图。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归入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4)以上措施的实行有什么共同作用?
【答案】(1)宣政院;说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
(2)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伊犁将军。
(3)郑成功;1684年设台湾府。
(4)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
【详解】(1)中央行政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在西藏设置机构,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说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
(2)历史事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指的是康熙时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 ”指的是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 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横渡台湾海峡,1662年2月,从荷兰殖民者受中华收复了台湾;措施:根据世袭制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4)根据材料可知,历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通过平定叛乱或设置机构的办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使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
【拓展延伸】
1.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 )
开始管辖东北地区 B.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 D.强化对边疆的规范化管理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家都是通过章程和条约的形式来巩固国家的统一,能够体现当时中央政府强化对边疆的规范化管理,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从建立初期就管辖东北地区了,排除A项;材料中和俄国签订条约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但是对西藏的管辖不是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排除B项;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管辖,应该是元朝,排除C项。故选D项。
2.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各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这一举措( )
A.导致了科举僵化 B.有利于巩固统一 C.加速了人口增长 D.造成了冗官现象
【答案】B
【详解】据题干“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各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可知,清代照顾边缘地区省份,分配科举名额,这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B项正确;各省分配定额并不会导致科举制度僵化,排除A项;科举制度与人口增长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冗官现象不是题干措施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