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10: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郸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小说写的是一个从磨难中成长起来的少年的故事。具有有以下特点:
1、人物形象鲜明,特别贴近青少年的生活,易引发九年级学生的内心共鸣。
2、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的成长提供广阔情景
3、小说语言平白,朴实,但又很耐品味,往往富深层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历七、八年级的初中生活,心智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逐步走向成熟。对生活经历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对小说阅读已能初步完成梳理、筛选。并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独立的理解、欣赏、评价、甚至质疑。因此,本课教学准备以以下理念为指导。
三、设计理念
《新课标》言,阅读是学生的一种创新性和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独立的体验、理解、欣赏、评价。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从少年的视角进行本文解读,感受成长的故事。
四、教学目标:
1、学生本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物心理成熟过程,进而理解主题。
2、通过文章关键词句的解读,掌握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相结合的手段,并学会阅读相关联的小说全文。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经历成长中的各种挫折,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难点
①小康的成长过程的心理变化 (重点)
②对“孤独”两字的具体理解 (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①教师收集一些成长的励志故事或名言 ②《真心英雄》 ③PPT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
1、有一支歌叫《真心英雄》不知同学们会唱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不?(师生齐唱)
2、歌中有唱到“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在我们心中流动”,请问:“真心英雄”为何有“泪”呢?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泪”的理解或类似的经历。
[意图:本环节以歌激发学生的成长情绪,在“泪”上设置悬念,引发成长过程中不同学生与小杜的类似感受,并成了阅读期待]
二、初步感知,情感共鸣
1、刚才几位同学也谈了自己曾经的“泪”虽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开心,有的伤心,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也正是这一次次的流泪,让我们成长。今天,也有一位我们的同龄人,他也曾是小孩,他也和我们一样地会哭,会流泪。
2、请大家速读课文,要求思考
①课文几次写到杜小康的哭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杜小康几次哭有什么不同。
预设:(板书三个“哭”)
一哭:第70页,杜小康因离开油麻地带着哭腔要回家
二哭:第73页,杜小康在芦苇滩上梦中醒来而哇哇大哭
三哭:第76页,杜小康找到鸭子躺在地上哭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意图:阅读是教师、学生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本的相互交流过程,在导入环节激发的情绪,应尽快带入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从而以自己的独特体验带动独立性,反思性的文本阅读]
三、探究研读,情感细化
1、这三次“哭”,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丰满人物形象,那么这三次“哭”又有什么不同呢?
请班上同学分成四组,一组为裁判进行评价,其余三组分别结合“哭”的上下文进行讨论朗读,并完成“_______的哭”这个填空,同组可不断补充。
预设:1、走向孤独的哭
①从人物的描写可以看出:a积极上学 b“陌生的天空”“陌生的水面” c“他出门以来第一次真正感到害怕” d“迟迟不能入睡等”
②从环境描写可以看出:a对鸭群形成扇形水流的描写 b夜幕下鸭群围在船边的描写 c芦荡如“万重山”的描写等
2、经历孤独的哭
①人物描写:a“眼神或者干脆眼神都不必给予” b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等
②环境描写:a“炊烟”“天空”“芦苇” b鸭群长得飞快
3、超越孤独的哭
①环境描写:a恶劣天气 b芦苇割破手脸 c鸭群长大、下蛋 d天空明亮
②人物描写:a“还是分头去找吧”b杜小康没有哭等
[意图:阅读是学生的独立发现探索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本环节分四组进行研读,既让各组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又能通过相互合作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另一组作为评价组,要求对各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组合、甚至补充、批判、质疑等,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体会自己对文本的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教师在本环节应做好充分预案,在引导必要的语境后,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研究]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师:三次哭,让杜小康走进孤独、体会孤独、超越孤独,成长起来了,我们能否用这样句式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向杜小康说一句说呢?
“杜小康,你是一个 的孩子,从你身上,我懂得了 ”
[意图:阅读是一种理解、感受、欣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生活的感悟等,设置本环节既是对本文主题的一个总结,又是文章思想的内化和升华过程]
五、结束语
同学们,人生路上总是难免跌跌撞撞的,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让我们再一次齐唱《真心英雄》迎接成长的喜悦。
六、作业
①搜集整理一些成长有关的励志故事或格言名句
②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③可以采访家中父母长辈,听听他们成长路上的一些经历
[作业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科,教师应主动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也应该充分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设计本作业主要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要求有一定的搜集、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口头表达上要求观点鲜明,目的明确]
板书:
孤独之旅 曹文轩
超越孤独
“我”长大了!
经历孤独
走向孤独
教学反思:
教学《孤独之旅》我紧扣新课标指出的“遵循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入手,过程中采取各式方法引导他们的情感、思维积极活动。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基本目标中,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于“孤独”的认识,有的很积极,有的消极因素较多。我帮助他们认识成长犹如“蚕蛹蜕变为碟”“凤凰涅磐”要经受住痛苦的磨炼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规律,合理设置目标坡度和师生,生生与本文的互动。以默读,跳读,研读为手段,感受语文教学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人文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