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统测试题
高一历史
(全卷共7页供历史班使用)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体现了人类古代文明发展具有( )
A.趋同性 B.多元性 C.包容性 D.继承性
2.有学者指出,农业可以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获得更多产品,从而使生活资料在当时条件下逐渐增加。有了产品剩余,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有财富,从而产生国家政权。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国家诞生的根源是( )
A.生产工具的进步 B.农业与手工业分离 C.剩余产品的增加 D.阶级间对立的加剧
3.有学者认为:“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制有其内在弊端 B.雅典民主制具有其独特性
C.雅典民主制存在时期短暂 D.雅典的文化成果繁荣昌盛
4.苏格拉底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方式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方式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错误轻得多。”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A.肯定了雅典城邦至上原则 B.歧视雅典劳动阶层力量
C.认识到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D.已具有完善的治国理念
5.在雅典公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中,市政广场周围会聚了议事大厅、公民法庭、公民大会广场等众多市政建筑,从而成为雅典公民政治生活的核心区域。这有利于
A.宣扬法律至上的理念 B.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
C.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 D.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6.某学生在学习中,整理了世界古代文明的部分信息(如下图)。图示文明呈现的特征是( )
A.大河文明,相对独立 B.相对独立,海洋文明
C.海洋文明,交往密切D.交往密切,大河文明
7.在《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中,作者詹姆士·伯斯特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 B.不同文化传统导致
C.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生产方式相似所致
8.《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恒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关于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方通过官方进行直接往来 B.双方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往
C.东汉时期班超曾经出使大秦 D.双方一直进行直接经贸交流
9.亚历山大通过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他的名字被后世的人们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
A.使罗马帝国进入到黄金时期 B.促进了东西方间的贸易往来
C.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D.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10.公元前517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下令统一全国货币制度,规定:金币称大流克,每枚重4克,含金量达98%,只有国王才有权铸造金币。行省总督只有银币的铸造权。此外,大流士一世还统一了度量衡制度。波斯帝国此举( )
A.促成了奴隶制国家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D.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稳定
11.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作为女方结婚而附带的嫁妆,视为妻子对丈夫家的财产赠与,即使在婚姻关系解除后,该财产也无权要求返还。后来情况发生变化,约定返还制应运而生,即男女双方在婚姻缔结之时就约定,如果双方离婚,男方应当返还女方的所有嫁资。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源于罗马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
C.体现了法律面前男女平等的原则 D.彰显了罗马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1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打破房子的墙壁,强行进入住宅偷窃,偷窃者必须在那个洞前处以死刑和埋葬;如果有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这些规定表明该法典( )
A.强调对阶级间矛盾的调和 B.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遵循同态复仇的法律原则 D.维护了全体民众的利益
13.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
A.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 B.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
C.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 D.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14.《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神有物”具有神圣性,它“不受经济价值的限制”,但是当它与人的生命相冲突或两者必居其一时,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由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强调了神权至上 B.蕴含着人本观念
C.协调了社会矛盾 D.维护教会的权力
15.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法学阶梯》中说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段话体现了查士丁尼
A.凭借法律成为东罗马帝国最有威严的皇帝
B.认识到法治对巩固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作用
C.编纂的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的法律体系
D.热衷于军事扩张并使得帝国版图一再扩大
16.14世纪下半叶,在卢浮宫的入口、吊桥处、面向塞纳河的南门处都有国王夫妇的雕像。在圣保尔宫、万塞纳城堡以及巴士底,都有国王和王后以及王子的雕像。在一些教堂中,如塞莱斯定修道院的教堂也刻有国王夫妇雕像。这表明,当时法国( )
A世俗王权加强 B.二元政治格局形成
C.民族国家发展 D.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17.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这里”是( )
A.古希腊雅典城邦 B.中古欧洲庄园
C.中古欧洲的城市 D.中古罗马教廷
18.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的大学普遍得到了政府或教皇的认可,同时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据此推知,当时城市市民( )
A.致力推动古典文化复兴 B.社会活动受制于封建领主
C.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 D.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
19.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下列哪一选项反映该官员的主张( )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注意有选择性地对外学习
C.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D.认为本国习俗比华夏文明
20.2022年9月8日,96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她是目前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作为英国国王,伊丽莎白二世( )
A.兼任英国的最高行政首脑和宗教领袖 B.拥有提名内阁成员的权力
C.能够授权议会多数派的领袖上台组阁 D.拥有独立解散议会的权力
二、材料题(3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一个特点,使得这些蕞尔小邦坚持其独立的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制度。在古代希腊的任何时代、任何城邦,公民绝不是指全体成年居民而言。妇女不是公民,奴隶不是公民,农奴不是公民,边区居民不是公民,外邦人也不是公民。即使除去奴隶、农奴、边区居民和外邦人而外,祖籍本城的成年男子能够取得公民权利的资格,在各城邦各个时期也宽严不一。在通常状态下,希腊诸城邦的公民资格虽然有种种差异,凡是自备甲胄武器,不领薪饷地参加公民军的那部分成年希腊居民,包括已经退役的老年人在内,总是它的公民,或至于是它的公民中的主要成分。这并不是说,无公民权的外邦人、农奴,如斯巴达的黑劳士就没有从军义务了。他们也要从军,不过在军中参加辅助部队或任军中杂役。
-摘编自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图一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表示哪些人会被排除在公民大会之外?
材料三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材料四《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自由民捕获逃亡奴隶应归还其主人......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同时,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还规定:“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3条规定:“如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应缴纳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可见,奴隶在社会上不能与自由人平等,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阶级属性也是昭然于世。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内容的相似性及其实质。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摘编自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于亚欧非和美洲之间开始交往,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随后欧洲的船长们建立了双方永久性联系的桥梁......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西半球,同时欧洲和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烟草、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等《世界史:大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依据材料,以“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金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B
2.A
3.B
4.C
5.C
6.A
7.A
8.B
9.D
10.B
11.A
12.B
13.A
14.B
15.B
16.A
17.C
18.D
19.B
20.C
二、材料题
21.(1)奴隶、妇女、外邦人、未成年人。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市民阶级的兴起,要求获得司法自由、人身自由等;封建领主的经济剥削。
途径:和平谈判赎买;武装暴动抗争。
(3)相似性:都存在阶级性;都注重私有财产保护;法律严酷,保留落后习俗。
实质:两者均是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的工具,服务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22.(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印第安人大量减少;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经济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影响: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白银大量流入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侵略和反侵略斗争,导致中国开始闭关锁国,错过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外国思想、文化、基督教,构成了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3)原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制瓷业和丝织业发达,产品大量出口;儒家思想重视以人为本。
23.示例: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论述:14~16 世纪西欧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掀起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追求财富和现实幸福,解放了思想,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起点。16 世纪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等主张信仰得救,反对罗马教廷的权威,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新教,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17 - 18 世纪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掀起了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反对专制和教权,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科学,描述了 “理性王国” 的美好蓝图,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动员,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欧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综上所述,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推动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