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古希腊人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肥沃平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这里是西亚中东一带最早的文明发源地,而苏美尔人则是这一文明的伟大创建者。关于苏美尔人说法正确的是( )
A.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B.留下了世界已知最早的史诗-《罗摩衍那》
C.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并发明了60进制
D.内部常年争战,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2.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下图所示是鼎盛时期的疆域图,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 )
A.②③④①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3.1453年,一个“新的巨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它“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材料中这个
“新的巨人”
A.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 B.发明了腓尼基字母
C.积极促进东西方贸易 D.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4.1214年,英格兰国王约翰为巩固其对法国领地控制,与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爆发战争,然而由于缺乏骑士阶层的支持和军队指挥不统一等原因最终失败。这( )
A.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导致王权软弱 B.源于西欧庄园制经济组织的解体
C.导致英格兰出现了大量自治城市 D.迫使英王与法国签定订《大宪章》
5.南部非洲历史学家西蒙.亚当斯说:“你穿行在这座公园里,突然遇见惊人的石墙。没有任何灰泥,这些石墙却完好地连接在一起,立得稳稳的。......这时候你的想象力一定会.纵横驰骋。......”.这位历史学家感叹的是
A.埃及文明 B.班图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 D.玛雅文明
6.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由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发现的航线是( )
A.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好望角 B.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东方
C.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D.从西班牙一路西行的环球航线
7.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16世纪的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这是一种资本巨大的远程贸易,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下列关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表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牙完全主导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B.航行路线直接连接中国澳门和墨西哥
C.导致美洲和日本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8.“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打破了旧的天堂,使《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并且认为人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认识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材料意在强调( )
A.18世纪理性化思维方式成熟 B.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神学在对抗科学中彻底瓦解 D.王权加强源于近代科学兴起
9.他在《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是( )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10.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评价说:“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指( )
A.英国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国统一
11.近代某部文献规定:“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每一个公民皆有权亲自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制订”。这些条款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该文献是( )
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D.《独立宣言》
12.下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中期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场景,他们当时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和美国 B.美国和俄国 C.法国和德国 D.意大利和日本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认为,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下列文明成果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吉尔伽美什》②古希腊哲学思想③佛教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关于这一记载理解正确的是( )
A.大秦是汉代对亚历山大帝国的称呼 B.汉朝与大秦官方直接往来非常密切
C.汉朝与大秦之间存在经济贸易往来 D.大秦商人没有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15.关于下图所示欧洲中世纪的一项重要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之一 B.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C.以宗法等级和血缘关系为纽带 D.各阶层间存在严格的等级限制
16.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 )
A.通过文化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形成繁荣的阿拉伯文化
C.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发展
D.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己任,推动文艺复兴的进程
17.1185年,日本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开始了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成为日本封建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幕府体制的建立( )
A.标志日本开始确立中央集权 B.效仿了中国唐朝的政治体制
C.与封建庄园的形成密切相关 D.是日本锁国政策发展的结果
18.中国学者在《麦哲伦全传》中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宏伟计划,单凭其胆识过人这一点,就足以使国王及其大臣们为之动心。但如果当时远征这些神秘的地域不是一本万利的话,那么这些计划则永远不会得到付诸实施所需要的资助。”该学者认为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宏伟计划( )
A.源于王室和大臣们的资助 B.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
C.直接动力是对财富的渴求 D.以封建王权的强化为助力
1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其中“革命因素”主要指( )
A.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B.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
C.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人类文明全球联系加强
20.他道出了启蒙的真谛,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他是( )
A.康德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
21.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花费十余年时间,将《圣经》新旧约全部翻译成德文并出版发行。在翻译过程中,他对德文构词、语法、语句进行了加工和规范,促进了标准的德语书面语言的形成。马丁·路德的翻译活动( )
A.旨在推动宗教的世俗化改革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利于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D.维护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
22.他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主张自由竞争,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他的这些思想后来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政府实行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他是( )
A.亚当·斯密 B.洛克 C.康德 D.欧文
23.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但它仍有历史局限。这些局限包括( )
①承认黑人奴隶制的存在②实行两党制,轮流执政
③承认印第安人的公民权④不承认妇女的平等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曾经有段时间我们拿它跟中国的“自强运动”比较,又有段时间,大家拿它跟“戊戌变法”比较,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再拿它跟“辛亥革命”比较。几乎每一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革新运动,都会让很多人联想起,隔着一个浅海另一边的日本。据此推知“它”是指(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工业革命 D.光荣革命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7分,共40分.)
25.古代至中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见证了地中海区域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意大利的早期历史发展中,最初主体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希腊人在南部的“大希腊”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如那不勒斯、塔兰托等。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半岛居民种植葡萄和橄榄,传授了城防工程和重装步兵战术。尤其重要的是,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系统传播到了意大利,而后罗马人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字母。当希腊人在南方广泛播撒文明种子的时候,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的发展盛极一时,罗马人的凯旋式、角斗士表演以及罗马贵族所穿的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都源自于伊达拉里亚人。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罗马城诞生于台伯河畔,与其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人们用船只将盐、粮食和各种舶来品运到罗马城中,在那里很快形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完全可以与当时伊达拉里亚和希腊的城市规模相媲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
材料三(中世纪后期)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对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城镇鞭长莫及,最终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成为自由城市。这些城市大多都处于东西方商业交往的关键位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助力,人口日渐增多,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对艺术的要求也就多了,于是这里又成为艺术和学术的中心。城市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民也得到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于是这里也就产生了更加自由、更加先进的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海斯·穆恩·韦兰《极简人类史》
(1)根据材料一、以意大利早期发展历史为例,多角度概括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城的经济地位,并分析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自由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发展对西欧历史产生的影响。
26.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这并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但是也必须看到: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还有其他原因。......定居于这些富裕城市中的,有不少博学多识的学者,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这些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加以庇护。......意大利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抒发思古之幽情。承袭罗马帝国东半壁的拜占庭这时在唤醒意大利人鉴赏古典希腊文化方面也起了独特的作用。......对希腊古典著作及艺术的研究与鉴赏,在意大利更蔚然成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法国民法典以法国大革命为“催化剂”,而又成为保卫法国革命成果的“权利书”。《法国民法典》在大陆法系民法发展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法国民法典》推动了大陆国家以至世界各国的法典化运动。它的成就之一正是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技术,另一功绩是它的理性色彩,尤其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是确立了财产法方面的诸多原理原则,众所周知,近代民法三项基石性的原则-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原则,是《法国民法典》对于人类法律史的伟大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摘编自张洪波《《法国民法典》世界民法典的先驱与垂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结合所学说明“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民法典》的影响,并指出法国大革命时期还颁布了哪部文件。
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双语学校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D
2.D
3.D
4.A
5.B
6.B
7.D
8.B
9.C
10.C
11.C
12.B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3.B
14.C
15.C
16.C
17.C
18.C
19.A
20.A
21.C
22.A
23.C
24.B
三、非选择题
25.(1)表现:希腊人在意大利建立城市;种植和作战技术的传播;希腊文化的传播,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罗马文化;罗马人的礼仪受伊达拉里亚人的影响。
(2)经济地位:罗马城是海运和河运的中转站,经济交流的中心。
原因:罗马城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罗马城地理位置优越;统治者政策的支持和罗马城经济发展的需要。
(3)特点:城市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治。
影响:城市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新办大学,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城市自治有利于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城市自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王权,促进国王统一事业的发展。
26.(1)原因: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保留了较多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汲取了东方大量文化养料;统治者和富商对学者文人的庇护。(任答 3 点)
(2)主张:天赋人权、法治、理性、崇尚科学和知识、三权分立、主权在民。(任答 3 点)
说明: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任答 3 点)
(3)影响: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促进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文件:1789 年《人权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