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语言文字运用 突破练34 修辞手法的判定、运用和效果分析--2026全国版高中语文第一轮教考衔接复习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7 语言文字运用 突破练34 修辞手法的判定、运用和效果分析--2026全国版高中语文第一轮教考衔接复习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6 16: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中语文第一轮
突破练34 修辞手法的判定、运用和效果分析
1.(2020·新高考Ⅱ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铮铮铁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旗帜鲜明地秉持“女清男浊”论,日常生活中懒与男人接谈而甘心为丫鬟充役,但通观全书不难发现,声称厌恶男子的贾宝玉,其实仍然拥有一个亲密的男性“朋友圈”:秦钟与他一见如故,情谊至深;“冷面冷心”的柳湘莲唯独和他最合得来;蒋玉菡与他初次相见即“情赠茜香罗”;更有意味的是平素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的宝玉,在路谒北静王水溶之后,偏偏与其情投意合。“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理解贾宝玉的女性“朋友圈”和男性“朋友圈”也是解读《红楼梦》核心人物心性特点的一把钥匙。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结合数字化传播,让三星堆文物“出土”即“出圈”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严肃的文物变得平易近人,沉睡千年的器物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也成了热搜榜上的“顶流”。一代代考古人用无数个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时光,数字化传播让静默时光里走出来的文物变得鲜活,网友们则在即时互动、脑洞大开中回应着历史深处的文化召唤。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它还注重讲述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首期节目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齐白石画螃蟹讽刺侵略者横行霸道,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世间美食何种最为吾之所爱 答曰豆腐。豆腐有诸多吃法,如凉拌豆腐啦,麻辣豆腐啦,臭豆腐啦……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都有“似的”一词,请指出两句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高岩上,(1)瀑布翻江倒海似的倾泻下来,水点时时溅到我的脸上。瀑下小涧,堆满了大小参差的乱石,人们可以从此岸渡到彼岸去,鸱鸮在绝壁上鸣叫,悲凉犹如孩啼。山风徐来,阴森逼人。只有瀑布的前面,两只麻雀一样的小鸟,一只红尾,一只白尾,来往飞鸣。几次朝着奔腾的瀑布冲去,忽而又迅疾地飞回来,使战斗的热情填塞于寂寞的空间。桥那面,(2)溪水打滚似的流着,流着,流向浩渺的悠悠的远方。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简要指出其表意的作用。(4分)
谁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夜已经很深了。帐篷顶破洞里那一片饥饿的夜空被一片薄云遮住了。这会儿,帐篷里开始有了鼾声。搞不清是哪一位贪睡者第一个打起鼾,随之就一声接一声地从各个角落里应和着响起来。此起彼伏的鼾声几乎要把帐篷抬起来。劳苦了一天的修路人是该痛痛快快地休息了。鼾声,解乏的鼾声。乍听起来这鼾声很甜也很香,但细细辨味就能听出很有一种无奈的酸楚,它能解饥解饿吗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为本体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符合语境特点。(4分)
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晖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成了美妙的图画。
10.文中把“云彩”比喻成“墨”,又拟写成“人”,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以“笔”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贴切,表达流畅。(5分)
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
11.下列句子与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怎样做才能称得上“仁”呢 孔子认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木叶”是什么呢 “木叶”就是“树叶”。
B.老校长致力于教育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
C.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
D.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什么,怎能成为知心朋友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①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在排练室里领舞《奔腾》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②他尽管当天只是日常穿着,将这段蒙古族舞蹈跳得潇洒恣意、韵味悠长。③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作为这个经典舞蹈的第五代领舞,并非蒙古族人,而是朝鲜族人,编创这段舞蹈的教授则是回族人。④多民族文化交融,结下艺术硕果,展现经久不衰的魅力,将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广泛交流。
近期,走红的还有反映哈萨克族生活和文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中的广袤草原深处,繁花盛开,仿佛哈萨克族人民的欢歌。《我的阿勒泰》选择告别摄影棚和绿幕,侧耳倾听哈萨克族人民的心声,认真书写他们对自然、生活与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成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一个窗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甲 ),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枝繁叶茂,才更显主干生机。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 A ,映照着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
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工作落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在云南昆明盛高大城社区,汉、回、彝、白等20多个民族的居民生活在一起,每年邻里百家宴、火把节、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人 B ,邻里亲如一家。可见,社区是增情谊、促团结的有效物理空间,更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也应看到,如今各族群众对信息的交流、对文化的体验,很多都是在网络空间完成的。这启示我们,( 乙 ),让网络虚拟空间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将视觉转化为听觉,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通感;表达贴切、流畅。(4分)
1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A:         B:        
14.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5.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甲:                               
乙:                               
16.当今社会文化发展日趋复杂,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加深。阅读最后一段,关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要求使用两个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说明你的观点,表达简洁流畅。(6分)
答案:
1.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2.①“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铁柱将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刚韧气质和雄浑气势。②“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骨气”之美,也写出了颜真卿其人的刚烈雄壮。
3.①引用诗文,表达了贾宝玉对友情的珍视,又使文段典雅、富有文采。②使用对偶,使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实现了语义的互补和映衬,凸显了一个人的性格爱好,看他的圈子,便可一目了然。
4.构成:“平易近人”“沉睡”赋予文物人的情态动作。
表达效果:把无生命的“文物”拟作有生命的人,生动地呈现了文物的数字化传播在拉近文物(文化)与人的距离,增强公众对文物的认知体验等方面的作用。
5.这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为人民……”短语,强调了齐白石作品“为人民”的绘画风格和追求,突出了作者对齐白石作品“人民性”的肯定;具有再三咏叹的效果,增强了韵律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6.①以设问发端,引出写作对象豆腐。②用问句引发读者注意,突出所写内容。
7.(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8.①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通过修路人睡得“很甜也很香”来表现修路人的辛劳。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修路人生活条件艰苦。(对比亦可)
9.示例 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成了一首响彻河岸的歌。
10.示例 如果学习是一场旅行,笔就是帮助学子走出荒漠的向导。笔带领着学子翻山越岭。
11.A 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A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学生”,喻体是“桃李”。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摇头晃脑”“捋”“想”是人的动作,句子把蚂蚁人格化。D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12.示例 雨滴落在湖面,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仿佛一首舒缓的小夜曲,拨动我的心弦。
13.示例 A:历久弥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14.②将“他尽管当天只是日常穿着,将……”改为“尽管他当天只是日常穿着,却将……”。④将“增强”改为“促进”。
15.甲:中华文化是主干 乙:必须重视并用好网络空间
16.①我们假如不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工作落点,那么可能无法很好地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②我们如果不利用好网络虚拟空间,那么可能无法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对信息的交流、加强对文化的体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