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卷(二) 记叙文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卷(二) 记叙文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20:1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卷(二) 记叙文
一、(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父亲的叮咛
管洪芬
①前几天端午节放假,七岁的儿子问我:“妈妈,我们还要去外公家吗 ”外公家 只是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一下子让我湿了眼眶,嘴上淡淡回应他:“外公去世了,咱不去外公家了。”而心底深处,我早已泪语凝噎,岁月多么残忍,嘀嘀嗒嗒之间,便轻易带走了我最珍爱的人。
②于是不由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想起父亲活着的时候,不管是什么节日,只要知道我们放假,父亲便会提前给我们打电话,问我们回去吗,让我们具体哪一天回去早早地告知他一声。我太懂父亲的意思,自从母亲去世,父亲一人承担着两人的角色,他总想加倍地爱我们,他不想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就牵动到“母亲不在了”的伤感,他总是极尽所能地做他能做的一切。仿佛这些还不够,父亲本不是话多的人,却在母亲不在了之后,瞬间变得唠叨。
③对,我真的笑着嫌过他唠叨,譬如当父亲知道我们会回去,在驰骋的归途中,我总能接到父亲的电话。先是问我“出发了没”,当听到我们已在路上,父亲便会急着要挂断电话,说:“小心开车,专心开车。别接电话。”我总是笑,这电话是谁打的 而且父亲大人打来的电话我敢不接吗 到了家和父亲“理论”,父亲自知理亏,却仍会犟着告诫我们:“开车的时候,就是亲爹打电话也不要接。开车打电话,多分心,为家为亲人,行车安全最要注意。”
④我是易胖体质,在减肥和放弃的转换中,体重总是忽高忽低,有时候自己心里介意,便在饭桌上会格外注意。而父亲呢,他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于他,现在的大好日子,有吃有喝,胖不胖的,根本不在考量范畴。有时候听到我说为了减肥晚饭都不吃,父亲便会犯急,无数次地,当面或者是电话里,父亲告诉我:“人是铁,饭是钢,再怎么减肥,饭要吃。”
⑤也记得有一次和老公吵架,刚巧父亲打电话来让回家吃饭,不忍父亲担心,我们是回去了,可情绪上终究一时半会儿掩饰不住。父亲看出端倪,饭桌上父亲是各种拉话题、扯往事;私底下,父亲拉住我问“是又吵架了吧”,这时候的父亲对我“毫不客气”,他提醒我,让我脾气收敛点,说小夫妻之间感情再好,也别整天地吵吵闹闹。说相处不易,两个人要学会珍惜。
⑥细细想来,关于父亲,很多很多这样的细节,很多很多这样的唠叨。父亲没上过几年学,他没有高的学识,但他对我的付出不亚于这世上任何一位父亲对子女的爱,父亲一直以来的唠叨其实是他对我爱的叮咛,他爱我,关心我,不放心我,于是时不时地总想给我提个醒,用他的经验给我的人生做个指引。只是现在,父亲去了,从此,再没人在我耳边不停地念叨,但我知道,那些曾经的叮咛,必将浸染我以后所有的岁月,我会时常想起,永远不敢忘记……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9期)
1.文章第①段记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4分)
2.选文记叙了父亲的哪些叮咛 (4分)
3.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4分)
(1)他不想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就牵动到“母亲不在了”的伤感。
(2)但我知道,那些曾经的叮咛,必将浸染我以后所有的岁月。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5.选文以“父亲的叮咛”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4分)
二、(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母亲也曾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宝
马亚伟
①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是个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父亲是个粗枝大叶的男人,不懂得细致入微地体贴人。所以在我看来,母亲仿佛是天经地义为家人付出的人,从来没想过谁会给她更多的爱。
②直到那次外祖母来我家。有一天母亲在前面走,外祖母跟在她后面。路面不平,母亲走路没看脚下,一不小心险些摔倒。跟在她后面的外祖母惊呼起来:“哎呀,我的宝!”我的宝 我听到这样的称呼感觉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尴尬是因为从来没人叫过母亲“我的宝”,感动是因为我恍然明白,母亲也曾是被外祖母捧在手心里的宝。我不觉偷偷笑起来,仿佛窥探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甜蜜而温馨的秘密。
③外祖母跟我讲过很多母亲小时候的事。母亲上学时学习成绩特别好,年纪很小就考到了县城的中学,每周回家一次。有一次,外祖母特别想念母亲,可她又不会骑自行车。无奈思女心切,外祖母便装了一兜母亲爱吃的花生、红薯干之类的,步行去县城的学校给母亲送去。县城离家有三十多里路,外祖母那时候年轻,走路如风,一天就打了个来回。母亲提到这件事,总是笑笑说:“我妈把我当宝贝呢!”她的脸上带着幸福而羞涩的表情,想起自己当年被宠爱的时光,母亲是欢欣的。
④外祖母还讲到,母亲小时候特别爱吃铁勺煎鸡蛋。母亲周末回家后,外祖母便打发舅舅去干活,家里只剩下母女俩。外祖母便把自己对女儿的宠爱发挥到淋漓尽致,她偷偷给母亲用铁勺煎鸡蛋。母亲吃了一个还想吃,她便煎第二个。外祖母还要趁着舅舅没回家之前打开窗户,让煎鸡蛋的味儿散尽,要不然舅舅会闹的。外祖母没有一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反而专宠她的小女儿。
⑤这些事都是外祖母讲给我听的,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真想象不出母亲小时候是那么受宠。后来母亲结婚了,有了我们姐妹几个,她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操持自己的小家。外祖母偶尔来我家,每次上饭桌前都要点煎鸡蛋和炖鱼两道菜。我原来以为是她爱吃这两道菜呢,后来才知道,她是为她的宝贝女儿点的。
⑥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就每天忙忙碌碌,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母亲从被宠爱的宝,变成了宠爱孩子的妈,这样的变化过程还真有点辛酸呢。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有一天升级为妈妈后,她便抖落掉一身的娇气,摒弃了自己那点小任性,变成一个细致万分、体贴入微的母亲。她受到的那份宠爱,也渐渐被忽略了。
⑦几年前,我的外祖母去世,母亲哭得撕心裂肺。看到母亲飞溅的泪水,我心如刀绞。我知道,对母亲来说,那个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的人永远去了,她该有多痛心啊。
⑧如今,我也已经人到中年。我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一定也是个慈爱而琐碎的母亲形象。孩子不知道,我也是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宝。从前是,现在也是。如今母亲见我辛苦,还经常给我开个小灶呢。只要有母亲在,女儿不管多大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
⑨我现在既享受着被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幸福,也享受着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幸福。同时,母亲享受着我回报的爱,我享受着孩子回报的爱。这难道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吗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9期)
6.文章第③~④段插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4分)
7.从描写方法入手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4分)
8.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跟在她后面的外祖母惊呼起来:“哎呀,我的宝!”
(2)外祖母便把自己对女儿的宠爱发挥到淋漓尽致,她偷偷给母亲用铁勺煎鸡蛋。
9.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0.根据第⑦段画线句子,补写一段“我”的心理描写。(4分)
三、(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放  钓
徐成龙
①家乡处在大平原,水系发达,河塘遍布。小时候,我最喜欢去河塘放钓。
②放钓不同于垂钓,垂钓要有耐心,需要守候,付出一定的时间,而放钓操作起来简单快捷,一放一收,时间短暂。简单地说,就是把好多鱼钩抛进河塘不同的区域里,不顾不问,过一段时间拉上鱼钩,也一同把咬钩的鱼儿拉上来。工具也很简单,不讲究什么,一根长尼龙线,一头系着钓钩,一头系着竹签,仅此而已。
③夏日里,太阳染红了西边,暑气渐渐消退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在钓钩上穿上泥鳅或蚯蚓等诱饵,向着野外的河塘走去,寻找水深草茂、泛着水泡的地方。因为水深草茂是鱼儿喜欢的生活环境,泛着水泡意味着有鱼儿在活动。
④开始放钓了。我们用力地把钓钩扔到河塘里,让它渐渐沉入水底,再把另一头的竹签插在岸上,抓一把泥土放在竹签旁边,作为标记,便于寻找。每隔一段距离,放一个钓钩,钓钩越多,捕获鱼儿的机会就会越多。
⑤放完了钓钩,天已经擦黑了,我们一边走回家,一边叽叽咕咕地说着心里话,说来说去的都是能收获哪些鱼。
⑥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们就起来了,兴奋地来到了放钓的河塘,去拉上钩的鱼儿。
⑦我拔出竹签,轻轻地拉了拉钓线,感觉钓线很宽松,心里一沉,很失望,凭经验,鱼儿没有咬钩。果然,把钓线拉上来一看,什么也没有。来到另一处,看见钓线绷得紧紧的,心里不由得激动起来,估摸着会有什么鱼上钩。我小心翼翼地把钓线拉上来,事与愿违,不见鱼儿的影子。仔细检查,鱼饵不见了,显然鱼儿咬过钩,却没有被勾住。算鱼儿命大,死里逃生了。来到第三处,钓线不但绷得紧紧的,而且有节奏地晃动。我断定,肯定有鱼儿上钩了。我兴奋不已,连忙拔出竹签,使劲拉钓线,突然,一条鲤鱼迅速跃出水面,一个翻身落到水里,荡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我把金光闪闪的鲤鱼拉上岸,放进鱼篓里,继续拉钓线,运气不错,收获不少。
⑧每次放钓,都有不同的收获,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我们带着战利品,有说有笑,满载而归。
⑨放钓也有惊险的时候。一次,一个小伙伴拉钓线,看见一只鳖被勾住了,兴奋得不得了,也许是过于心急,也许是鳖的力气大,小伙伴滑到池塘里,扑腾着双手,大喊救命。幸亏我们离得不远,闻声而来,一个懂水性的伙伴,不假思索地跳进池塘里,把他拖上了岸,也把鳖拉上来,有惊无险。小伙伴虽然心有余悸,但是看到岸上憨头憨脑的鳖,嘴巴又咧开了。还记得有一次,我刚把一条河鳗拉上岸,不知什么原因,河鳗脱钩了,晃动着身子,向着池塘溜去。河鳗全身滑溜溜的,我怎么抓也抓不住,急得大喊大叫,束手无策。眼见河鳗就要溜进池塘里,一个大人正好路过这里,说时迟那时快,双手一拨,帮我逮住了河鳗,放进鱼篓里,说“不简单,钓了这么大的一条河鳗”。我说着感谢的话,得意扬扬地把河鳗送到了家。
⑩放钓大都在夜里,原因有二:一是夜里安静,不影响鱼儿咬钩;二是不会被人发现,顺手牵羊捞走了。当然,也有白天放钓的,我就经历过一回。那一天是节假日,我闲着无事,心血来潮去放钓。吃过早饭,我拿出钓钩去门前的一处池塘里放钓。
池塘里零星地长着荷叶,有些贴在水面,有些顶在河面上,有几朵荷花骄傲地展开自己的容颜,看上去赏心悦目。我把十几个钓钩按一定的距离,抛进水里,在岸上插上竹签,就回家了。
吃了午饭,我来到池塘收鱼钩,来到一处,仔细一看,钓线不停地抖动。我暗自思忖,肯定有猎物了。我拉了拉钓线,一条乌鳢从荷叶底下钻出来,在水面上横冲直撞,让我惊喜不已。我怕乌鳢脱钩了,稳了稳情绪,慢慢地拉着钓线,鱼儿不动了,我就快速地拉,鱼儿挣扎着,我就不拉钓线,过了十几分钟,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筋疲力尽的乌鳢拉上了岸。我喜滋滋回到了家,用杆秤一称,乌鳢足足有三斤重。
母亲把乌鳢剖杀洗净,烧了一道红烧鱼,一家子围坐在一起,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放钓乐趣多多,给我孩提时代抹上了亮丽的色彩,至今难以忘怀。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8期)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③~⑨主要内容。(4分)
12.第⑨段记叙了放钓的哪些惊险事 (4分)
13.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
  我们用力地把钓钩扔到河塘里,让它渐渐沉入水底,再把另一头的竹签插在岸上,抓一把泥土放在竹签旁边,作为标记,便于寻找。(从加点词语入手分析 )
14.从描写方法入手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4分)
一个懂水性的伙伴,不假思索地跳进池塘里,把他拖上了岸,也把鳖拉上来,有惊无险。
15.作者回忆儿时放钓的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记叙端午节放假,儿子问“我”要不要去外公家,引出下文对父亲的回忆。
2.开车要小心、专心,不接电话;人是铁,饭是钢,再怎么减肥,饭要吃;夫妻之间相处不易,两个人要学会珍惜,别整天地吵吵闹闹。
3.(1)“不经意间”意思是“在没意识到、没察觉到的情况下”,表现了父亲的细心及对子女的关爱。(2)“浸染”原意是“逐渐沾染或感染”,这里指“父亲曾经的叮咛”会永远伴随“我”的生活,在“我”以后的生活中留下永久的印记。突出了“父亲曾经的叮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永不忘记。
4.心细,关注细节,喜欢唠叨,关爱子女。
5.“父亲的叮咛”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以“父亲的叮咛”为线索,回忆父亲活着的时候,对“我”的诸多叮咛,字里行间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以此为题不仅突出了主题,且新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插叙了母亲小时候外祖母想念母亲,步行去县城的学校给母亲送去爱吃的食物。母亲周末回家后,外祖母偷偷给母亲用铁勺煎鸡蛋。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照应标题“母亲也曾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宝”,突出了外祖母对母亲的爱,使文章结构紧凑,跌宕多姿,引人入胜。
7.运用语言、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想起小时被外祖母宠爱时幸福、高兴而难为情的样子。
8.(1)“惊呼”突出表现了外祖母看到母亲险些摔倒而吃惊、担心的样子。(2)“淋漓尽致”突出表现了外祖母对女儿的宠爱发挥得非常充分、到位。
9.母亲是一个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是一个每天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细致万分、体贴入微,关爱家人的好母亲。
10.母亲呀,当我看到您飞溅的泪水,我心疼不已,我知道把您当成手心里的宝的人永远去了,这对您来说是多么痛心啊,可还有我在,我一定会回报您的爱,请您不要太难过了。
11.记叙“我”和小伙伴们到野外的河塘里去放钓、收钓的经过及放钓的两次惊险事。
12.①一个小伙伴拉钓线,滑到池塘里,被一个懂水性的伙伴救了上来。②一次“我”拉一条河鳗,刚上岸,河鳗脱钩向池塘溜去,一个大人路过帮“我”逮住了河鳗。
13.“扔”“插”“抓”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放钓的过程,突出了“我”放钓动作娴熟,表现对放钓的喜爱之情。
14.动作描写,写出那个懂水性的伙伴救人的过程,表现了懂水性的伙伴舍身相救、乐于助人的品质。
15.突出了童年放钓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