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卷(一) 文言文
一、(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戒 子 歆 书
刘 向
告歆无忽: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 董生①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②。”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齐顷公之始,藉③霸者之余威,轻侮诸侯,亏④跂蹇⑤之容,故被鞍之祸,遁服而亡,所谓“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也。兵败师破,人皆吊之,恐惧自新,百姓爱之,诸侯皆归其所夺邑,所谓“吊者在门,贺者在闾”也,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郎,要显处也。新拜皆谢,贵人叩头,谨战战栗栗,乃可必免。
【注释】①董生:指董仲舒,西汉大儒,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广川人(今属河北景县)。②闾(lǘ):里巷的大门,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③藉:凭借。④亏:讥讽。⑤跂蹇(qí jiǎn):跛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言有忧则恐惧敬事 忧:
(2)而福至也 至:
(3)遁服而亡 亡:
(4)百姓爱之 爱: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
(2)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郎,要显处也。
3.选文引用董仲舒的名言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2分)
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这封家书,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2分)
二、(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王竞,字无竞,彰德人。警敏好学。年十七以荫①补官。宋宣和中,太学两试合格,调屯留主簿。入国朝,除②大宁令,历宝胜盐官,转河内令。时岁③饥盗起,竞设方略④以购⑤贼,不数月尽得之。夏秋之交,沁水泛溢,岁发民筑堤,豪民猾吏因缘为奸,竞核实之,减费几半,县民为之谚曰:“西山至河岸,县官两人半。”盖以前政韩希甫与竞相继治县,皆有干能,绛州正平令张元亦有治绩而差不及,故云然。
竞博学而能文,善草隶书,工大字,两都宫殿榜题,皆竞所书,士林推为第一云。
(选自《金史》)
【注释】①荫:古指因父祖有功,子孙得到官爵或特权。②除:授;拜(官职)。③岁:年。④方略:方法与谋略。⑤购:悬赏征求。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警敏好学 好:
(2)岁发民筑堤 发:
(3)皆竞所书 书: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盖以前政韩希甫与竞相继治县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年十七以荫补 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不数月尽得之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D.竞博学而能文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时岁饥盗起,竞设方略以购贼,不数月尽得之。
(2)竞博学而能文,善草隶书,工大字。
8.选文中的王竞是怎样的人 (3分)
三、(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②,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④,官益大则心益小⑤,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孙叔敖:春秋时楚人,曾三度为楚相,有贤名。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老父:下文的父均指老人。③受吏民之垢(gòu):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④意益下:意思是越把自己看得低。⑤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
9.将文中画线句子用“/”断句。(2分)
位 已 高 而 擅 权 者 君 恶 之。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一老父,衣粗衣 衣:
(2)楚王不知臣不肖 肖:
(3)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恶:
(4)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患: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2.老人给孙叔敖提了哪三条意见 (2分)
13.面对老人的教导,孙叔敖的态度如何 请你对其点评。(2分)
四、(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菊 圃 记
元 结
舂陵俗不种菊①。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②,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 呜呼!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③,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不此行列。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酒徒,菊为助兴之物。为之作记,以托后人。
(节选自《元次山文集》)
【注释】①舂陵俗不种菊:舂陵这个地方的习俗是不喜欢种菊花的。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人起居休息的地方。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1)前时自远致之 致:
(2)及再来也 及:
(3)犹宜徙植修养 徙:
(4)于是更为之圃 更:
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2分)
谁 不 知 菊 也 芳 华 可 赏 在 药 品 是 良 药 为 蔬 菜 是 佳 蔬。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
(2)其地近宴息之堂,吏人不此奔走。
17.《菊圃记》中作者为菊感到悲伤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8.《野菊》中“花应冷笑东篱族”,你认为野菊是否也会冷笑《菊圃记》中的菊花 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2分)
五、(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苏 武 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同“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 见:同“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 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同“诀”,告别。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武使匈奴明年 使:
(2)为武置酒设乐 置:
(3)请毕今日之欢 毕:
(4)与武决去 去: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是。愿勿复再言。
(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21.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22.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参考答案
1.(1)忧患 (2)到 (3)逃跑 (4)爱戴
2.(1)你没什么特殊德行,却蒙受国家丰厚的恩宠,(你要)拿什么来报答呢 (2)现在你这么年轻,得到黄门侍郎的官职,这是个显要的位置。
3.福因祸生,祸藏于福,二者相互转化的道理。
4.希望儿子牢记古训,在得志时不骄傲,保持清醒头脑,小心认真地从事本职工作,以求免除祸患。
5.(1)喜欢 (2)征发 (3)书写
6.B(B连词,因为。A介词,和;动词,欣赏领略。C代词,代盗贼;助词,不译。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7.(1)这一年地方发生了饥荒,盗贼四起,王竞想方设法悬赏捉拿贼人,不出数月就全部抓获。(2)王竞学识渊博,能做文章,善于草书、隶书,擅长写大字。
8.机警聪敏,勤奋好学;学识渊博;勤政为民,不畏豪强。
9.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0.(1)动词,穿着 (2)贤能 (3)对……感到厌恶 (4)祸患
11.(1)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百姓会离开他。(2)你谨慎地遵守这三条原则,就足够治理好楚国!
12.三条意见分别是: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13.孙叔敖的态度不是恼怒,而是虚心求教,如:动作上“正衣冠而见之”“再拜”;言语上的“敬受命”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些都说明孙叔敖居高位却能虚心求教,也说明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时刻为百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
14.(1)得到,带到 (2)等到 (3)迁移,转移 (4)改变,重新
15.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
16.(1)有才能、有道德的人立身处世,不能不慎重选择处所啊。(2)这个地方接近人起居休息的地方,一般人不会走到这里来。
17.不合时宜,招人厌弃。
18.示例一:会。因为野菊深处郊野但不慕赏识,不随俗流;它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它对邀宠争光来取得诗人吟赏的“东篱族”,以冷笑置之,因而也会对圃菊无人爱护看重就无法立身,只能生存在人们起居、赏玩之地的行径给予冷笑。示例二:不会。因为野菊深处郊野但不慕赏识,不随俗流;它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它对邀宠争光来取得诗人吟赏的“东篱族”,以冷笑置之,但圃菊由于屈长在“俗不种菊”之地才遭此厄运,野菊应给予同情,而不是冷笑。
19.(1)动词,出使 (2)安排 (3)结束,完毕 (4)离开
20.(1)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2)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大恶极!
21.①匈奴单于愿意诚心相待苏武。②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③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
22.①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②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
单元闯关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