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陈说观点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这些广告诓(kuāng)骗你,使你相信他们的产品都是最好的。( )
(2)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阻碍就停滞(dài)不前。( )
(3)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当的工作,一时感到前途渺(miǎo)茫。(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视察 摧残 埋头苦干 实事求事
B.盲从 麻醉 自欺欺人 腐草为萤
C.流俗 悬虚 墨守前人 懒惰成性
D.折扣 严谨 一番思考 辩伪去妄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娟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B.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C.三年的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D.这篇文章使用的是偷天换日的写法,一旦事实真相揭露出来,其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6分)
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不是对它缺乏热情,而是缺少感受它。
(1)
(2)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②
二、阅读(40分)
一棵野樱桃树
邓贵环
①从我记事起,那棵野樱桃树就长在那里,不知站立了多少年。认识它的时候,我六七岁,而它,已经有吃饭的大搪瓷碗那么粗了。
②它生长在我家出门进山砍柴和放牛放羊的必经之路边。每年刚有一点春的气息,寒意还没有完全褪去,野樱桃树就早早地开了花,满树繁华珠光宝气,看上去像一片绯红的轻云。繁花落下,就有星星点点的青绿果子出现在长长的柄上。果子小而羞怯,像初生的猫一般惊魂未定地立在枝头打着战。果实结得太多了,枝头被压得几乎要贴到水面去。因为生得偏僻,也因为庄户人家没有闲情去看风花雪月,所以即使是这般繁花绽放和硕果压枝的盛景,都少有人驻足观赏。
③野樱桃的果子红得再诱人,吃起来都会有一股苦味。果肉又薄,吃多了会泛酸,所以当爷爷在家嫁接了一棵樱桃树后,我们就更少光顾那棵野樱桃树和品尝那树上结的野樱桃了。
④我们家兄妹四个人中,哥哥从小就调皮,读书不太用功,读到高中没毕业就硬是不去了,父母也不强求,随他去村里当了民兵。两个姐姐因为家境不好也早早地回家务农了。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我还没正式上学,就每天早早地跟着姐姐们去她们读书的学校,打发我一天天的寂寞时光。她们进教室上课,我就隔着窗户在外面学。结果教室里的学生不会,外面的我全会了。老师就找到我爷爷说我不是笨孩子,让爷爷早点把我送去读书。后来我曾惊骇地想,难道家里的大人就没打算送我去上学吗 我都那么大了!有一回问了爷爷,爷爷说,别看你那时候岁数已经有七八岁了,可你个子小,又瘦弱。我们想等你再大一岁了开始读书,把小学念完回家种地干活也就差不多了。后来,我成绩不错,并没有读完小学就回家种地干活。加上那时候上学也不花多少钱,家里的境况并没有因为我的上学而变得更加糟糕,大人们也就没有干涉我,任由我去读。
⑤其实不光是我,也不光是我家。那个时候的乡下,对于用一辈子的光阴在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考虑家里孩子读书求学的问题,过于奢侈。大人们想得更多的,是用什么办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所以他们几乎从来不过问自家孩子的学习,也不知道上学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也只有每年开学要交学费的时候,家里读书的孩子们才会正式地跟家长谈到读书的话题。我们这群孩子就像长在溪边的那棵野樱桃树,春天到了开花,花谢了结果,果子成熟被水冲走或者被鸟衔走,然后落叶。第二年再开花再结果,重复着上一年的故事。没有人给花朵一个微笑,没有人给果实一声喝彩,也没有人对于果实的凋零感到惋惜。它的生活冷寂落寞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⑥后来我出门读书去了,据说读完就可以吃“皇粮”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喜不自禁,逢人就说他们家的幺女出息了,不必再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过一辈子了。当年的小伙伴也不断地传回好消息来,阿大开了自己的公司,阿二当上了某大学的副教授,阿三评上了最美售货员,阿四做月嫂也月入五六千并且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当年如那棵野樱桃树一般的孩子们正在努力开出惊艳自己也悦目他人的花朵,结出嘉奖自己也装点季节的果实,竭力活成了一道自己的风景。
⑦又一个早春,我回老家,特意去看那棵野樱桃树。我一抬头看到了那株长在溪边的野樱桃树,它又开满了一树繁花,望去像一片绯红的轻云。我的担心一下子放下了,或许它已经知道,我此番来,就是要告诉它,即使长在僻远的乡野,即使生活寂寞冷清,也仍然要活出一棵樱桃树的样子,活出自己的样子。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打动人心的是对细节生动细腻的描绘。
B.第①~③段从生长年代、生长环境、开花、结果等方面具体描述那棵野樱桃树的特点及人们对它的冷落。
C.第⑤段中加点词“奢侈”在文中的意思: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不正当的过分追求。
D.选文风格清新隽永,揭示了甘于寂寞、坚守平凡的主旨,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7.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棵野樱桃树”的特点。(4分)
8.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3分)
果子小而羞怯,像初生的猫一般惊魂未定地立在枝头打着战。
9.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0.请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一棵野樱桃树”为题的用意。(6分)
独处是生命的良田
韩 青
①我一直认为,群居往往是肤浅的、浮躁的、表象的,而独处往往是深刻的、安静的、本质的。要知道,人多的时候,唇枪舌剑,熙熙攘攘,人心难以安静,而心不能安静,就不能深入地思考、探究,这样一来,人自然不会把事做好;而独处的时候,人是安静的、自由的,可以思考、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遇到很多的契机或是意想不到的美好。
②再说,世间的任何一种美好,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般来说,它需要我们的安静、沉思、专心和孤独,没有这些元素,我们就难以遇见它,而这些元素也只有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才有。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与美好相逢的时候。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电灯,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独处时结出的硕果。
③俗话说,热闹的大街不长草。热闹之所,连草都不长了,还能长什么好东西呢 能长的,只能是浮躁、杂乱、庸俗的东西。而一个人如果被这些东西主宰了,那么他就不可能还有追求和梦想;一个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就会变得日益庸俗乃至低俗。这样的人就像小水洼,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躁动不安。显而易见,这样的人没有定力,而没有定力的人,往往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的人,就很难做成大事。
④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深谙此道。她不喜欢热闹、喧哗,深爱独处,在她的一生中,除了年轻时有一次长途旅行外,她几乎都在乡间隐居。在那期间,她写了近两千首诗,而且,诗歌结集出版后引起轰动,人们因此誉她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她如果不喜欢独处,常常跟人在一起嬉戏玩耍、虚掷光阴,那么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更可怕的是,如果她交上了坏朋友或染上了坏习气,那么她的品质就可能开始变坏。正如西哲所言: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不能独处。可见,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
⑤事实早已证明:无数的智者在独处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就,还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周国平先生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这样的独处,使灵魂变得日益纯粹、丰富和高贵;这样的灵魂,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而在这样的独处里,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需要对别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变成越来越好的自己。
⑥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独处是生命的一片良田,可以种植自己最爱的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而那果实正是生命最好的价值和意义。
⑦当然,人都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与世隔绝。再说“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只要闹中能取静,心远地自偏,我们也能独处。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要列举“独处”的益处。(5分)
12.第①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5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④段加点字的表达效果。(5分)
在她的一生中,除了年轻时有一次长途旅行外,她几乎都在乡间隐居。在那期间,她写了近两千首诗,而且,诗歌结集出版后引起轰动,人们因此誉她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14.本文以“独处是生命的良田”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5分)
三、写作(40分)
15.请以“从 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1)√ (2)×(zhì) (3)√
2.B(A事<第二个>—是;C悬—玄;D辩—辨)
3.C(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1)动宾搭配不当,把“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2)缺少宾语中心词,在句末添加“的机会”。
5.C(①必须在③的后面,②必须在⑤的后面,④是总结句)
6.D(主旨: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别人怎么对待,都要自强自立、努力向上,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7.示例:年岁久远;生命力顽强;繁花似云;果子多且密、味苦肉薄;备受冷落(少人关注)。
8.示例: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棵野樱桃树果实的小。
9.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方面承接上文的“大人们也就没有干涉我,任由我去读”;另一方面引出下文整个乡下“几乎从来不过问自家孩子的学习”。内容上突出强调了整个老家,乡下孩子像野樱桃树一样少人关注、冷寂落寞的成长历程。
10.示例:①用“一棵野樱桃树”构成组织全文内容的线索。文章从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写到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揭示,都是围绕“一棵野樱桃树”展开的。②用“一棵野樱桃树”象征乡下孩子的形象。文中由物及人,以物喻人,野樱桃树与孩子的形象在文中是合二为一的。③用“一棵野樱桃树”形象化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文章赞扬了乡下孩子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别人怎么对待自己,都自强自立、努力向上,活出最精彩的自己的精神,那棵野樱桃树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④用“一棵野樱桃树”具体显示文章的典型环境。野樱桃树生长在野生野长、少人关注的环境中,这里也正是乡下孩子们生活的地方。(答出两点即可)
11.与世间的美好相逢;获得成功(或“做成大事”);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变成越来越好的自己;收获生命最好的价值和意义。
12.对比论证,强调“独处”可以遇到很多“契机”和“美好”,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3.“一次”“几乎都在”“近两千”写出了艾米莉·狄金森对独处的喜爱和因此取得的巨大的文学成就,强调了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可以使人获得成功。
14.①点明作者的观点。②将“独处”比作“生命的良田”,生动形象地揭示“独处”对于生命的好处。③这句话是作者曾写下的诗句,富有文采,饱含个人深切的生命体验,更能揭示出“独处”对生命的益处。
1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