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
2、认识和理解美国悲剧的所在。
3、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难点: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影响。
二、课前预习,引导自学
1、1925年, 出版了 ,震动了整个美国,它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2、 年,经济危机首先在 爆发,随即席卷 ,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3、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 。
4、运用文本知识《罗斯福新政》,补充完整表格内容。相信自已,你能行!
背 景
时 间
内 容
影 响
质疑问难:
三、合作交流,难点突破:
2008年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这场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影响世界。在谈到这次金融风暴时,人们不由得联想到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那么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怎么回事呢?它对我们解决今天发生的金融风暴又带来那些有益的启示呢?
■再现历史:感受经济危机
●读一读:翔实的数据,真实的照片,将会把领入感同身受的历史情境。
噩梦重温:1929年10月24日,有人忽然卖掉手中被高估的股票,惊惶和疯狂的抛售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而不可收。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规模衰退的一个信号。随之而来的,是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高速增长的经济像一辆飞驰的战车戛然而止,空前的繁荣演变为空前的危机。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先后陷入了大萧条之中。(《大国崛起》)
历史留影:
(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一定要用现金。股市令我一无所有。)
数据呈现: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 国 德 国 英 国 法 国 日 本 世 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万) 1700 476 300 85 300 3000
●找一找:上述材料体现了这次危机具有哪些特点?
●想一想:这次危机又造成了哪些非常严重的后果呢?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那么,在危机打击下的美国究竟怎样才能重获新生、走向繁荣呢?此时此刻,罗斯福临危授命、对症下药——
■寻求对策:探究罗斯福新政
阅读文本P20—21相关内容,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说一说: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的历史背景。
●谈一谈:为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其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议一议: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结果怎样?
●写一写:去年爆发的金融风暴对我国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请结合今天学习的相关内容给我国政府提一些规避风暴的建议。
四、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是 ( )
A、AN AMERICAN TRAGEDY B、MAIN STREET
C、THE IRON HEEL D、ULYSSES
2、前所未有、持续时间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开始爆发于 ( )
A、1924年 B、1925年 C、1929年 D、1933年
3、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 ( )
A、整顿金融业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
4、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二)阅读探究(每题3分,共6分)
1、角色体验,是我们走进历史的重要途径。根据下表,帮助孙明同学完成“罗斯福新政”课本剧的①—③部分。
剧幕名称 主要内容
第一幕 ①▲ 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第二幕 竞选总统 竞选口号:幸福的日子又到来;就职演说等。
第三幕 ②▲ ③▲
第四幕 度过危机 经济逐渐恢复,社会危机逐步解除。
2、提高生活能力和质量是历史学习的目的之一。上述历史学习内容的共同点告诉我们:面对危机或困难,应该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