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四季之景 能力提优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四季之景 能力提优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5 10: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四季之景 能力提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3)题。(8分)
临夏州冬无严寒、夏无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共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09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27处,既有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等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炳灵寺石窟、齐家文化、八坊十三巷等    多彩的文化名片,还有东乡手抓羊肉、盖碗茶、酿皮子、甜醅子、油炸食品等民族特色饮食。和政古动物化石的数量、品种、规模和完整程度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刘家峡恐龙足印群数量之繁分布之密集清晰度之高世所罕见州内共有化石出土点100多个被誉为“古动物的伊甸园”。
(1)将选段中“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八个字工整地写在下面田字格中。(2分)
(2)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酷署 气候宜人(yí) 石窟(gū) 炫丽
B.酷暑 气候宜人(yì) 石窟(gū) 炫丽
C.酷署 气候宜人(yì) 石窟(kū) 绚丽
D.酷暑 气候宜人(yí) 石窟(kū) 绚丽
(3)给画线句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刘家峡恐龙足印群数量之繁,分布之密集,清晰度之高世所罕见,州内共有化石出土点100多个,被誉为“古动物的伊甸园”。
B.刘家峡恐龙足印群数量之繁、分布之密集、清晰度之高世所罕见、州内共有化石出土点100多个,被誉为“古动物的伊甸园。”
C.刘家峡恐龙足印群数量之繁、分布之密集、清晰度之高世所罕见,州内共有化石出土点100多个,被誉为“古动物的伊甸园”。
D.刘家峡恐龙足印群数量之繁、分布之密集,清晰度之高世所罕见、州内共有化石出土点100多个,被誉为“古动物的伊甸园。”
2.苏轼行书具有用墨丰腴、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的特点,下面是苏轼书法的一幅是(  )(2分)
某班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7分)
3.陈晨同学拟了一副对联作为活动的宣传语,对联被拆乱成下面的这些词语,请你将它们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2分)
心中 孝亲 织 如花 敬老 开 似锦 脸上
4.海报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艺术宣传形式。下面是同学们制作的“孝亲敬老”活动海报,请你任选一幅,为它配上相应的文字。(2分)
5.赵亮同学参加活动后写了一段感受,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3分)
【A】近期,学校开展了“孝亲敬老月”。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很多。我深刻地认识到,敬老始于心,孝亲见于行。【B】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复父母长辈的恩情:为家庭做一件事,感受父母的辛劳;              ;给长辈送一份祝福,表达美好的心意。
①【A】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句末加上“            ”。(1分)
②【B】处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1分)
③仿照画“  ”的句子,在文段空白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1分)
6.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
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浅唱漂泊游子“夕阳西下,①        ”的悲歌;我们倾听朋友间“我寄愁心与明月,②        ”的挂念;我们欣赏《观沧海》中“③        ,百草丰茂”的景色,更感悟到诗人“日月之行,④        ;⑤        ,⑥        ”的博大胸襟。
7.下面句子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军华考上了大学,他的哥哥发微信向亲人报喜:“舍弟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
B.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邀请李老师当场挥毫,李老师说:“盛情难却,那我献丑了。”
C.导引的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按号就诊,我叫到谁,谁就进去;没叫到的,请坐好。”
D.你在大赛中得了奖,老师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
二、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香椿树下
王禄可
  ①火车上的时间很难打发。看着窗外向后远去的风景,我想起老家院子里栽的香椿树。
  ②春天,我在香椿树下玩泥巴,姥爷在竹竿上绑一个钩子,钩香椿树上的嫩芽。他让我接着,他钩哪里,我就去哪里捡。春天,香椿树长出的第一批嫩芽是紫色的。我抬起头,逆着光看不清姥爷脸上的表情,但能看见春天柔和的日光透过香椿的老叶与嫩芽,有绿光,有紫光。
  ③香椿芽钩了一大筐,是紫紫的一筐。姥姥把它们洗净,切成小段,晚饭时摊成鸡蛋饼。
  ④春天的院子很好看。石榴花开了,是古时女子脂粉的红色;丝瓜花开了,有时它是在逗你玩儿,只是谎花,不结瓜;葡萄还来不及爬上藤,牵牛已捷足先登,粉的红的,紫的蓝的,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夏天,香椿树的芽长成绿荫,我在树间绑了秋千,午后在此乘凉。天热,香椿树被烤出油脂,像咖啡色的蜡烛流下的眼泪,又像是琥珀,透亮清澈,它们有时会粘住蝉翼。一场秋雨飘过,鸟儿总是比我们更清楚哪串葡萄先甜,哪个柿子先软,哪个石榴先笑得露出了红牙。临近冬日,院子里各色的叶子落了满地。雪来了,会压断香椿的树枝,偶有噼里啪啦的声响。热闹了三季的院子,像是暂时睡去。一年一年,时间就这样循环往复,像香椿树一圈圈闭合的年轮。
  ⑤去年回家,我发现院子里的香椿树已被砍了好几棵。姥爷说香椿长得太快,一年不理就长得满院都是,顾不过来。可是春天来了,也许久不见姥爷拿着竹竿钩香椿芽——他的头发已经白如霜雪。自然,我也不再玩泥巴了。
  ⑥绿皮火车终于停靠在十年前我离开家的那个地方。出站口的那棵树还在,爸妈仍在那里等我。每次回家的第一站总是去小院看姥姥、姥爷,还有老姥姥。看亲人,似乎是回家最大的意义。
  ⑦老姥姥已经很老了。小时候,我放学回到家,她会拿着钥匙,“咔嗒”一声打开木柜上的铁锁,那声音我至今难忘——木柜里放着槽子糕。拿一块槽子糕,冲一碗藕粉,这便是我的点心。她在一旁劈一些香椿树枝烧火做饭。有时我很早写完作业,就蹲在一旁帮她拉风箱。我用了童年时的蛮力去拉,火烧得太旺,冒出的烟呛得她直咳嗽。她说这样不行,要扯匀了劲儿拉,饭菜才烧得香。
  ⑧老姥姥衰老的速度有些惊人。今年,她已经难以走出卧房,更不必说煮饭、拿槽子糕、冲一碗藕粉。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等着时间慢慢跨过她患白内障的眼睛,绕过她不敏锐的耳朵。
  ⑨我走进她的房间,母亲大声喊:“姥姥,可子来看你了。”
  ⑩老姥姥的眼睛并没有望向我,她的嘴唇哆哆嗦嗦地挤出几个字:“给可子从柜子里拿块槽子糕。”
  姥姥打趣地说:“你老糊涂了,哪里还有槽子糕。”
  我的眼睛一热,很大声地喊了一声“老姥姥”。
  姥姥说昨天晚上老姥姥突然想吃小笼包,买回来后吃了四个,结果一夜翻来覆去,没睡安稳。母亲说:“老小孩,老小孩,她哪里懂得饥饱。娘你也是,怎么纵着她吃 ”
  一年间,老姥姥丧失了走路的能力;她变得记忆混乱,有时连亲人都会认错;她开始分不清饥与饱的感觉;她看不到距离她最近的东西,她能想到的是那些消失在时间旋涡里的木头柜子和槽子糕。我习焉不察的那些日子,日复一日略显枯燥的生活,对于她来说都像是老化的水龙头里滴滴答答流掉、不再回来的水滴。
  我们沉默地等待着某个日子的到来。我们不必宣之于口,但心里都被迫承认。
  在家里,我曾试着打开母亲最早的滑盖手机,看到她的手机备忘录里还存着这样一条信息:“2005年7月3日,儿子掉了第一颗牙。下牙要抛到房顶上,他害怕牙齿长不出来,哈哈。”
  屋外的香椿树光秃秃地矗立着。朔风吹过,它们的枝头抖动了几下,又恢复平静,仿佛生命之流拂过,悄无声息。所有人,包括我,都在给予我们生命的这片土地上慢慢老去。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月28日,有删改)
8.梳理文章结构,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第①段至第⑤段,火车上,回想童年香椿树下的故事→第⑥段至第段,小院姥姥家,          →第段,在家里,           →第段,点题升华。
9.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4分)
葡萄还来不及爬上藤,牵牛已捷足先登,粉的红的,紫的蓝的,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椿树下”这个标题,既是文章所叙内容,是情感的凝聚点,也是全文线索。
B.文章第④段以简洁的语言叙写了院子里的四季之景,寓时光流逝之快。
C.写姥爷头发“白如霜雪”、老姥姥“衰老的速度有些惊人”,主要表现作者对亲人的爱。
D.第段写“眼睛一热”与“大声”喊“老姥姥”,表达出作者对老姥姥无限的怜爱。
11.第段加点的“某个日子”指什么日子 这样说有何作用 (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包含了哪些景物 有什么作用 (2分)
13.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三、名著阅读(7分)
14.阅读《朝花夕拾》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本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1分)
(2)文章结尾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从这句话中可见作者对父亲的做法持何种态度 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分)
15.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3分)
四、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跨进中学的门槛,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拼搏,少了一份幻想;多了一份感恩,少了一份淡漠;多了一份关爱,少了一份自私;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今天,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泄露个人的相关信息,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1.(1)略。(2)D (3)C
2.D (D行书。A草书;B楷书;C隶书)
3.上联:孝亲如花脸上开 下联:敬老似锦心中织
4.图1: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图2: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5.①的活动 ②回复 报答 ③与家人聊一次天,增进长幼间的感情
6.①断肠人在天涯 ②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树木丛生 ④若出其中 ⑤星汉灿烂 ⑥若出其里
7.D(笑纳:希望别人接受,是敬辞)
8.讲述老姥姥的故事 回忆母亲手机信息的故事
9.示例: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葡萄、牵牛花拟人化,把看到的牵牛花开放的热闹写成听到的鸟儿的叽叽喳喳,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院葡萄争着爬藤、牵牛花争相开放的盎然生机。
10.C(主要表现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1.指老姥姥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这样说含蓄,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12.景物:杨花、子规。作用:渲染了无限悲凉、哀伤惆怅的气氛。
13.对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14.(1)五猖会 (2)对父亲当时的做法不理解。启示示例:我们应正确教育孩子。
15.(示例一)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示例二)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示例三)温馨的回忆:《五猖会》,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都都”,呲呲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示例四)理性的批判:《五猖会》,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16.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