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学校举办首届“劳动最美”演讲大赛,下面是晓敏同学的演讲稿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老师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从呱呱坠(duò)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 的爱与 。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父母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我们受伤时,哭泣时,忧郁(yù)时,难过时,可以随时回来享受父母的爱。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就够了。
老师就像一支红烛,一点点地融化我们心灵。老师走近我们,让我们远离寂(jì)寞。老师给我们的爱,轻柔得像茉莉一般, 着沁人心脾的香味。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却又暗含一些伟大。这爱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留给我们的是 。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cù)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对老师的敬意是油然而声的。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一点一滴的进步告诉老师:“我能行!”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坠(duò) B.郁(yù) C.寂(jì) D.簇(cù)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分)
A.倾注
B.给予
C.微不足道
D.油然而声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无边无际 祝福 飘洒 馨香
B.无穷无尽 祝福 散发 温馨
C.无边无际 庆祝 飘洒 温馨
D.无穷无尽 庆祝 散发 馨香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老师就像一支红烛一样,一点点地融化我们心灵。
B.老师就像红烛,一点点地宽慰我们心灵。
C.老师就像一支红烛,一点点地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
D.老师就像红烛,一点点地化解我们心灵。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狸藻是一种有趣的水草。
②其叶片的基部藏着捕虫口袋,随时张开设伏。
③香蒲举着“蜡烛”,直挺挺地站立着,却不见点燃,是备着给夜晚照明用吗
④待小虫靠近,张开的捕虫口袋就一下子关闭,小虫便成为狸藻的食物。
⑤对于野鸭湖来说,当时令即将到来时,期盼也在悄悄蔓延着,蔓延成那些芦苇、香蒲和狸藻。
A.⑤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⑤
C.⑤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⑤③
6.某班围绕“为人友善”展开讨论,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2分)
A.甲:我认为友善要不计前嫌。李世民重用之前皇位竞争对手李建成手下的魏徵为宰相。
B.乙:我认为友善要大度宽容。王旦宽容对待与寇准的摩擦,消除隔阂,确保政坛稳定。
C.丙:我认为友善要保持沉默。沉默是金,默默无语念真经,更贴近成功的边缘。
D.丁:我认为友善要和善尊重。李叔同对看闲书和吐痰的学生事后劝说并鞠躬示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4分)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叙事诗描绘蜀道山川奇美,临别叮嘱友人:蜀道崎岖,宦海浮沉,莫要沉迷功利。
B.前两联抒写入蜀的道路特别难行。首联入题表别意,颔联承接上联具体刻画蜀道的特点。
C.颈联对仗工整,字凝语炼。第一句写的是山上蜀道的景致,第二句写的是山下蜀道的胜景。
D.尾联以西汉隐居不仕、卖卜为生的严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要走出功名利禄的窠臼。
8.颔联中的“起”“生”用法精妙,请简要赏析。(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9~11题。(10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①而正②焉,可谓好学业也已。”
子曰:“由③,诲女④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子欲居九夷⑥。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子贡问曰:“孔文子⑦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⑧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⑨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⑩,则以学文。”
【注释】①有道:有道德、有学问的人。②正:匡正,端正。③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④女:同“汝”,你。⑤识(zhì):同“志”,记住。⑥九夷:泛指东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⑦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yǔ),“文”是谥号。⑧言:字。⑨汎:同“泛”,广泛。⑩行有余力:有闲暇时间或剩余的精力。
9.解释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慎( )
(2)施( )
(3)仁(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11.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恕” (3分)
(三)古诗积累。(6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景写哀,衬托诗人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 , ”。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海上的昼夜和自然的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3)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而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22分)
七块红烧肉
董改正
①我十三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天下着蒙蒙细雨,母亲挑着担子送我去五校读书。那是我第一次离家住校。担子一头是两床被子,一头是衣物和米,还有一罐咸菜。
②担子很重,但一路泥泞,母亲不能放下歇肩,只能以换肩的方式来放松疼痛的肩膀。
③“姆妈,我来挑一截路。”
④“不用的,我行。”
⑤顺着山道走下去,径直穿过西湾的田野,到枫河入江的狭长河道时,乘渡船而过,爬上河埂,便可望见五校的校舍。后面的路途是沉默的,只有细雨洒在盖物的薄膜上的沙沙声和胶靴拔泥而发出的令人疲惫的声响。我们到达河边时,已是午后一点多。母亲已经累了,身子随着担子摇晃着。
⑥“姆妈,让我来。”我走到母亲身边。
⑦“我行。”母亲不让。她大声喊:“有人吗 有人吗 ”
⑧岸上红砖房的门开了,一个人走下来。也不用划桨,人站在船上,手抓着粗绳,把船悠到对岸。那是个穿蓑戴笠的女人。她不要钱,只是看着我们发出一连串的叹息,目送我们走进五校。
⑨很快就报完名,我住进了宿舍。母亲帮我铺好被子,一边铺,一边流泪。被子湿了半边,她叮嘱我,一出太阳就抱出去晒。她请求我的同学们带我睡几夜,直到我晒干被子,但终究不放心,叮嘱我不要睡湿的那边。收拾完,她正要把我托付给同学们,他们忽然呼啦一声全离开了。
⑩“我走了,你记得四点去换饭票啊!”
我点点头。走廊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
“你一定别忘了。”她穿好雨衣,走进细雨之中。远方,山色已经苍茫。我看见她不停地回望,但终究消失在了远方。
她是在第三天赶来的。来的时候,我快上下午课了,便匆匆去食堂为她打饭。我打了半斤饭两个菜,一个炸酱,一个红烧肉,一共一块五毛五。
“你一定要吃掉,我要上课了。”
下课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饭盒里,炸酱没动,十块红烧肉还剩七块,整整齐齐地挨着,酱红色的浓汁,隐隐的油光,肥厚的肉块儿。因为她吃掉了三块红烧肉,我开心得流泪。那时候,我一周只有五块钱的伙食费。那是我在五校第一次吃红烧肉,也是最后一次。
有一个黄昏,我到河埂上背课文,遇到了上次撑船的那个女子。她看着我说:“那天你妈妈回去时,胶靴里都是水。我让她坐在床上,帮她使劲儿拽,半天才拽下来。我收不住势头,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不轻。靴子拽下来,也把她的眼泪和哭声拽了出来。她是哭着走回去的。”
她深深地看着我,又说:“你妈妈那天给我带了三块红烧肉,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红烧肉。你有一个好妈妈。”
我沿着河埂跑起来,我不要她看见我的泪水……
(选自《现代故事》)
13.请按照以下提示,完成下面对文中故事情节的梳理。(6分)
正月十三,母亲冒雨挑担送“我”去五校,路上不让“我”替换她挑担子→送“我”到了学校后,母亲 →临走时,母亲反复嘱咐“我”不要忘记去换饭票→第三天,母亲来看“我”, →后来,从撑船女子那里得知,母亲把那三块红烧肉给了她。
14.文章的第段中写到了“泪”,你能说一说“我”“流泪”和母亲的“眼泪”的内涵吗 (6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朴实无华,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融会着母亲的爱子情深。
B.第⑩段“我走了,你记得四点去换饭票啊”的叮嘱,再现母爱的无微不至。
C.第段中“不停地回望”的动作描写,再现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依依不舍。
D.第段中的“整整齐齐地挨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红烧肉的知趣。
16.为什么本文的题目是“七块红烧肉”,而不是“三块红烧肉” (6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18题。(8分)
无中生有的吻
阿炉·芦根
①那一天,我向父亲努了努嘴,示意一切都妥帖了,他可以转身回去了。
②四年后,我学成归来。四年南来北往,父亲只第一天送过我;我也很少写信或打电话回家。他只管寄出汗水里掰出的生活费,我也只管花光它们。
③但这一天,他老人家既高兴又激动不已,我也是。
④我和父亲坐在黑白电视机前,他喝爆火子酒下着生花生,我不时看他喝爆火子酒下着生花生。任电视里面节目花样百出,只顾谈笑,追忆,展望。
⑤父亲只好这口爆火子酒。他有一种咯血的病根,在大山里这种病是要死人的,亲族好友都规劝他上大医院看看,但他想:挣钱不容易,得处处计算着,才能勉强度过年终。
⑥为这病,父亲不信医生,不信僧巫,只信了天。说是只要心头有个这样的念想,病就自然跑掉了。他说的这个念想,生为人子,我是知道的。
⑦母亲看见父子俩这般和谐,也很欢乐,半带嗔嫌地说:“唉哟哟,平日里装冤家赌气,现在呐,好似隔天隔地才见的铁杆朋友呐!”
⑧“去去去!边上凉快去。”父亲难得地顶撞了一下我的母亲。
⑨“我儿呀,那次呀,那次我送他,还像电视里头一样,给了他老汉儿一个,一个飞吻呐。”父亲捂着半边脸,脖子一扭,咯咯地笑了三两声,像害羞了的姑娘。
⑩“羡煞你,羡煞你——”父亲没完没了,挑逗不知道啥子是飞吻的母亲。
而此刻,我的心里,是的,真有一坨什么掉了下去。我的全身都在发热,无数个毛孔张开了——我努力回想,搜索着记忆中那帧唯一的老父送儿图。
父亲拎着土鸡蛋,身披舅舅送他的半旧军大衣,脚踏高帮草绿布鞋,嘴叼山烟锅。他很少明白城里事,我做什么他只是紧跟身后,不说话,不搭手。
班车到了,我起身,没言语,接住父亲的土鸡蛋。
班车启动了,我坐在靠窗处,看见父亲立在那里,叼着山烟锅,空着手。当时,好像还有一丝风吹过,弄散了他吞吐的烟雾。
这时,我向父亲努了努嘴。
“啊呀!”我不禁叫出了声,眼眶有些热,什么也听不见、看不见了。
等我回过神来,父亲已经斟上第二小杯。他的脸腮又红又亮,眼睛少了许多浑浊,声音也更加洪亮。他不住地看看我,点点头,又摇摇头,陷入无限的自我陶醉!
母亲又来插话,说话时只看着父亲,好像是一种代言。她说:“你老汉儿,自从你考上中师,就抖擞起来了,每顿饭非三斗碗不下桌,跟初春青草满坡时的小牯牛有得比,一天胜一天地壮。”
现在我才知道,父亲的那种病,农村里头叫劳累病,主要是劳动繁重加营养不良所致。
这使我更感到愧疚不已。
父亲错把儿子冷漠的努嘴当成包治百病的热吻,四年来一直敷在身体里最不安的地方,依赖着,想念着。
如此,我这个儿子本身就能够为父亲做很多漂亮事情呢。他的需要那么简单,或许只是一个轻飘飘的飞吻,甚至不需要儿子用一点点心血做代价,他就会高兴,就会健康,就会觉得充满希望,生活幸福。
就像这个四年前的飞吻——一个让父亲想当然的无中生有的飞吻,就是大山一样的证据。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以“无中生有的吻”为线索展开,父亲因为“我”的一个无中生有的吻而依赖着,想念着,幸福地生活着。
B.第③段中“他老人家既高兴又激动不已”的原因在于,四年后“我”学成归来。
C.第段中“我努力回想,搜索着记忆中那帧唯一的老父送儿图”自然引起下文的插叙。
D.第段中“这使我更感到愧疚不已”的原因是,“我”没有给父亲真正的飞吻。
18.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19.《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表达作者对猫讨厌和仇恨的原因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B.猫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
C.作者说自己现在“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可见后来不恨了。
D.猫吃了“我”小时候的一只心爱的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它确实吃了小兔子。
20.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叙述了自己的三次读书经历,请列举出来,并简述这些经历对他人生的影响。(4分)
21.《五猖会》中记叙了鲁迅小时候一次怎样的经历 请简要概括。(3分)
五、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肯定遇到过许多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曾经点亮了我们成长的星空,给了我们前行的力量,也许是一句安慰、一席谈话,也许是一次愉快的经历、一个精彩的瞬间……再回首,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还在我们脑海中闪亮。
请以“谢谢你,给了我前行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A(“坠”应读zhuì)
2.D(“油然而声”应为“油然而生”)
3.B(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祝福:祝人平安幸福。庆祝:为共同的喜事而开展活动,表示快乐或纪念等。飘洒:在空中随风飞扬。散发:分散发出,释放出。馨香:芳香,香味。温馨:温和芳香;温暖)
4.C(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的冰川”)
5.C
6.C(“沉默是金”是沉默的好处,偏离了友善)
7.A(这是写景抒情诗)
8.“起”和“生”这两个动词非常值得品味,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窄峻和高危,其境界奇美,想象诡异,峥嵘崛起,真可谓气韵飞动,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9.(1)谨慎 (2)施加 (3)具有仁德的人,即温和、善良的人
10.(1)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几件事情我做到多少了呢 (2)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
11.孔子认为,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附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仲由,我所教导你的你都知道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如此才算是明智呀!”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几件事情我做到多少了呢 ”
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 ”孔子说:“有君子去住,有什么简陋的呢 ”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聪明好学,不为向不如他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所以他的谥号是‘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闲暇时间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2.(1)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13.为“我”铺床,为湿被子流泪,请求同学带“我”睡到被子晒干,嘱咐“我”别睡湿的那边
“我”为母亲吃了“我”给她买的十块红烧肉中的三块而流泪
14.“我”“流泪”是因为“我”认为母亲吃了三块自己为她买的红烧肉,感觉尽到了孝心而激动;母亲的“眼泪”是因为她为“我”的这份孝心感动万分。
15.D(生动地表现了这七块红烧肉母亲根本没有动过)
16.示例:“七块红烧肉”是“我”买给母亲一定要她吃掉的十块红烧肉中母亲留给“我”的,这样命题,更能够体现出母亲对“我”的爱;而“三块红烧肉”表面上看似是母亲吃的,实际上是母亲送给撑船女子的,在体现母爱上表现力不强。
17.D(“这使我更感到愧疚不已”的原因是,为了供“我”上学,重担压在父亲肩上,父亲的病是劳动繁重加营养不良所致)
18.文章主要写了父亲错把“我”冷漠的努嘴当成包治百病的热吻,而且四年来一直敷在身体里最不安的地方,依赖着,想念着,幸福地生活着。
19.C(作者运用曲笔,说现在自己“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但鲁迅对猫的态度是没有改变的,也是不会改变的)
20.示例:①三味书屋,奠定了他的国学基础。②南京水师学堂,让他接触到科学知识。③仙台医专,弃医从文,改变人生。
21.“我”热切地盼望去观看迎神赛会,出发前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背完后“我”没兴致看赛会。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与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封建强权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22.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