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测试卷(二)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分)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旅途中,我们吟冬诵春赏四季,游山历水看八方。杨柳清风带春来,我们闻到了酝酿在空气里的泥土气息;学习白求恩精神,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拈轻怕重;走进郑振铎的《猫》,我们了解了人类 造成一只猫惨死的故事;品读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殷殷 蕴含其中;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同学们,相约读书写作,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吧!
(1)请你将文段中“吟冬诵春赏四季,游山历水看八方”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2)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liàng) 拈轻怕重(zhān) 妄下断语 教诲
B.酝酿(niàng) 拈轻怕重(niān) 妄下断语 教诲
C.酝酿(niàng) 拈轻怕重(zhān) 忘下断语 教悔
D.酝酿(liàng) 拈轻怕重(niān) 忘下断语 教悔
(3)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B.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C.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D.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提出修改意见。(3分)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千万别忘了把自己的智慧、思想、友情、爱心与别人分享
②我们在不断汲取别人给予的物质和精神营养的同时
③父母给我们挚爱,兄弟姐妹给我们亲情,同学给我们友谊,等等
④当别人需要你时,你千万别忘了伸出你充满爱意的双手
⑤我们总是在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一个个项目,顺利度过此生
A.⑤②③④① B.④②①⑤③
C.④③①②⑤ D.⑤③②①④
3.班级开展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6分)
(1)“亲子共读”活动中,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正在刷手机,请你写几句话劝说。(2分)
(2)在平时的阅读中,你总结出了哪些阅读方法 请根据示例,再写两个方法与大家分享。(4分)
方法一:通读法,从头到尾通览全书,了解全貌,得到总体印象。
方法二: 。
方法三: 。
二、古文阅读(17分)
阅读下文,完成4~8题。(17分)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③啮④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⑤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⑥召子,曰:“汝⑦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⑧。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蹄:名词活用作动词,踢。④啮:咬。⑤贾人:商人。⑥遽:马上,赶快。⑦汝:你。⑧直:同“值”,价值。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意与日去( )
(3)性暴(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俭以养德 可以为师矣
B.夫君子之行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是移祸于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而偿其直 一狼洞其中
6.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B.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C.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D.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8.读了甲、乙两文后,你从中得到哪些启迪 结合选文分别谈一谈。(4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
猫与鸟,狭路相逢
叶倾城
夏至前几天,天热得人听见黑云层里一声霹雳便忍不住暗叫一声“爽”。
花猫杜威怕雷,大雨一下就一溜烟儿进家,我笑它是“抱头鼠窜”。雨停了,它又屁颠屁颠上了阳台,大概它和我一样,也很享受雨后的凉爽与空气中的湿意吧。
我在电脑前工作,听见细碎的脚步声,是杜威找我玩来了。奇怪,它停在我脚边,怎么一声也不出 我一偏头:啊,它嘴里叼了个什么东西,好像是只……鸟
我家住在花木葱茏的旧小区,整日鸟语花香,我每天睡在鸟儿的独鸣里,醒在鸟儿的大合唱里。它们时常上阳台,吃我妈妈种在花盆里的菜,啄我挂晾的香肠。
收养了花猫杜威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鸟雀绝迹。这一阵子,杜威多半在屋子里溜达,鸟儿们又陆续来了。想来是这一次,它与它们狭路相逢。猫与鸟,是不是天敌
一惊,我蹲下身,一只手牢牢按住杜威,另一只手不假思索地从它嘴里掏鸟。猫口夺食,如同恶虎口中夺脆骨,杜威感觉到我的动作,头微微动了一下,疑惑地看着我。
我怕手劲一大,它直接一口把鸟咬碎了,便柔声叫它:“杜威杜威,给妈妈。”然后轻轻地、带点力道地抽。杜威用它一双冰冷的黄眼睛,紧盯着我。它是家猫,但它的眼神属于猛兽,若我的体积只有现在的百分之一,这眼神会让我魂飞魄散。
我终于把鸟掏了出来,暂时搁一边。然后我一把抄起杜威,抱到阳台上,咔嚓一声锁上门,就往回跑,只听见它在我身后着急地“喵呜喵呜”大叫。
我喘得厉害,摸摸小鸟——是只麻雀——似乎有心跳,也可能是我的;好像有体温,也可能是天太热。它浑身湿透,羽毛凌乱。我到处找能安放它的地方,最后把一堆杏仁饼倒出来,空出了饼干盒,垫上了报纸,把它放进去。它的伤势可能不轻,灰褐花的羽毛里透出一丝一丝的血痕来。
杜威在门外不屈不挠地大叫,它一定在想:坏妈妈,抢我的伙食。
我去厨房找了些小米,撒在盒子里。我轻轻拨一下小麻雀,随着我手的动作,它身体向一侧倒下去。我心一沉,把它掬在掌心,试着轻轻举起它的头,就像举一小团破布。我不甘心,连连拨弄它,它却一动不动。它应该……已经死了。
它小小的尸体在我掌心。突然间,我满心歉意,又不知道该向谁道歉。
小麻雀是无辜的:那么大的雨,来得又那么猛,它来不及飞回家,只能狼狈地暂时找一个避雨处。它上错了阳台,是雨水打湿了它的羽毛吧 它飞不起来,被命运咬住了咽喉。“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在巢中眼巴巴等它的,会是它的爸爸妈妈还是儿子女儿
但杜威又错在哪里呢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是野生动物。在我把杜威从院子里捡回来之前,它不知道流浪了多久,它很可能捕杀过老鼠,也扑杀过鸟。捉到小麻雀,它应该很高兴吧。它兴冲冲地拿来给我炫耀,也可能是打算跟我分享,甚至是讨好——你天天给我吃的,今天轮到我了。此刻它一定以为我想吃独食吧。
隔窗我看见,杜威跳到阳台上离我最近的一角,张着嘴,好像在说:自然界就是这么残酷,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命运。你给我提供每日必需的食物与水,但你控制不了我的灵魂、我的野性。
终于,我开了阳台门,把死去的小麻雀还给杜威:那是它的战利品、它骄傲的小旗帜。迅速回头,我不想看见即将发生的事,关上门,像把整个大自然与初夏都关在身后。
杜威会怎么对待小麻雀呢 那是它们之间的事了,我管不着。
人类,总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无能为力里,懂得了自己的渺小。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节)
9.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杜威在门外不屈不挠地大叫,它一定在想:坏妈妈,抢我的伙食。
10.在猫捕杀鸟后,“我”都有哪些所作所为 请根据以下提示,完成相关情节补充。(3分)
“我”发现猫嘴里叼着一只鸟—① —“我”拿出小米喂食小鸟时发现小鸟已死—②
11.文中说:“突然间,我满心歉意,又不知道该向谁道歉。”你应当怎样理解这句话 (3分)
12.文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2分)
三棵树的承诺
冉小江
①老家打电话来,父亲说一户姓练的人家给我们留了一棵树,因为要修路进山,得砍了,说是上一辈承诺给我们的,让我们拿主意,父亲打电话来问我的意见。我脑海里几经翻腾才想起来。
②当年,母亲在镇上中学,负责给全校学生煮饭。母亲仁慈,看见哪个孩子可怜,就带到家来,管吃管住。当年社会普遍贫困,穷孩子还少吗 我们家楼上楼下常年住的学生就有五六个,还有时不时来改善生活的。这个姓练的孩子,父亲早逝,母亲独自带着他们兄弟俩,哥哥因家里穷,小学没念完就在家帮着干活了,二儿子能来读初中算是幸运的。
③母亲把他喊回家时,他的脚趾头已冻得像一个个胡萝卜了,母亲给他换上父亲的鞋,发现他连袜子都没穿,马上又从屋里拿出一套衣服给他。到火炉边时,他畏缩得像一只受伤的鹿,因为实在冻得厉害,端起的饭碗都险些落地。就这样,他开始在我们家吃住,一住就是三年。
④不久他母亲知道了,到我们家来,带了一口袋洋芋,特意感谢了我母亲一番。她嘟囔着承诺,他们家耕地上有三棵碗口粗的柏香树,因为实在没什么可报答的,就送给我们家,他们家会祖祖辈辈看护,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母亲当时当这是一句玩笑话,只是告诫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路。
⑤这事好像就这么过了。记得有一年春天,山上带话来说其中一棵因为常年用来拴牛绳,恰巧被一头发飙的牛给弄断了;又过了几年,山上又带话来说其中一棵不巧被雷劈成了两半。
⑥这些零星的消息传来,让我们提不起任何兴趣,因为母亲已经过世了。
⑦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从山上带话来的是老太太的长孙,老太太已经过世。不幸的是,曾在我们家寄宿的二儿子也因一场大病去世了。那个可怜的年轻人,好像一直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穿着一件单薄的带有很多补丁的衣服,两手环抱着蜷缩成一团。母亲就这样把他带到了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我们每年有衣服,他就每年有衣服。但三年毕竟短暂,我们家来了又走的学生太多,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练。
⑧母亲接济的穷孩子无法估计有多少。这些孩子大多和我们非亲非故,于我家更没有半分好处,小时候我们三兄弟总是不理解,这些孩子在我们家白吃白喝还不说,连衣服裤子都要给他们买。我们免不了对他们横眉冷眼,但每次都被母亲训斥。有一次,因为什么过分的事,我被叫去外面站了半晚上,冷得上牙打下牙,这使我以后都不敢逾越她老人家的法度。母亲常给我们说起这些孩子的苦,并一再告诫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要勤劳,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尤其是对这些孩子中成绩优异者,我们要懂得尊重、敬佩这种人,给自己树立榜样。向你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是母亲一直教导我们兄弟的。
⑨晚些时候,我给父亲回电话,说树我们不要了,让他们自己把树卖了,钱我们一分也不要。我想,母亲如果还在世,也会这么做。一棵树几经风雨才活下来,就像我们人一样,要经过多少磨难和挫折才能成人 当初母亲无私地救济那么多孩子,最初的目的也不是要得到那几棵树。我的女儿还小,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给她讲这个故事,叫“三棵树的承诺”,说这一家人为了报答一点小恩,三辈人守护着三棵树,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棵有幸长成参天大树,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3.简要概括文中所写的主要内容。(4分)
①母亲救济贫穷的孩子—②姓练孩子的母亲 —③ —④母亲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14.文章插叙了母亲当年的所作所为,有什么用意 (4分)
15.由以下两个句子所说的当时的情况来分析母亲的心态。(6分)
(1)母亲当时当这是一句玩笑话,只是告诫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路。
(2)母亲常给我们说起这些孩子的苦,并一再告诫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16.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概括。(4分)
17.本文所讲述的故事,对你的为人处世有什么启发 (4分)
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路摒弃许多东西,比如嫉妒、自私、冷漠、怯懦、骄傲……但也有许多东西千万不能丢失,比如正直、勇敢、诚信、善良、宽容……这些都是生命行囊中闪光的珍珠,谁把它们弄丢了,谁的生命就会失去一些色彩。
请以“别丢掉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必要,请用××代替。
1.(1)略。(2)B (3)D (4)语序颠倒,将“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与“知识的习得”互换位置。
2.D
3.(1)示例:爸爸(妈妈),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对书籍的喜爱,始终离不开你们的引导与帮助。爸爸(妈妈),请你把刷手机的时间留给我,和我一起读书吧!(2)示例:精读法,逐章逐节,细读多思,透彻理解书中内容 跳读法,忽略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章节,提高阅读效率
4.(1)达到 (2)时间,岁月 (3)性情
5.B(B结构助词,的。A用/凭借;C给/在;D代词,他的/代词,那)
6.B
7.(1)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2)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8.(示例)甲文:(1)“静以修身”启示我们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2)“俭以养德”启示我们要节俭,培养自己的德行。(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启示我们不要讲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志向。静下来才能细心计划将来。(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启示我们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只有学习时静心专一,勤奋努力,能力才会有所提高。(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启示我们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缺乏意志力和持久力,我们可能会半途而废。不愿意刻苦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才干。乙文:(1)陈谏议发现自己的劣马被人买走了,他向人要回来,退还买方的钱。这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像陈谏议一样纯朴、忠信。(2)陈谏议没有把祸害转移给别人,启示我们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欺骗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附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 ”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都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9.“不屈不挠”一词写出了猫坚信凭着独立的努力得来的劳动成果就应该属于自己,因为不理解“我”的所为而表现出来的执着抗议;“一定”突出了猫错误地理解“我”要抢它伙食的心理活动。
10.“我”不假思索地从猫口夺鸟 “我”考虑双方实情后将鸟归还给猫
11.“满心歉意”是发现从猫口中夺下的小鸟死了,觉得对不起小鸟。“又不知道该向谁道歉”是一时之间又搞不清“我”是对小鸟的死感到抱歉,还是对夺下猫辛苦得来的猎物而表示歉意。因为小麻雀是无辜的,而“我”也不知道猫错在哪里。
12.承接上文所写的心理活动,以猫的叫声中所包含的话语,来表达自然界的动物之间存在的一些规律;并且自然地引出下文作者做出的最终决定——把死去的小麻雀还给杜威。
13.承诺用三棵树来回报 山上相继带话来说树的情况
14.这是为了补充交代母亲为人处世的做法,她的仁慈、善良、友好的行为,让得到接济或帮助的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去回报,为姓练的一家坚守“三棵树的承诺”做注解。(意思对即可)
15.(1)姓练的孩子的母亲来感谢并承诺给三棵树时,母亲救济这些家庭困难的孩子不图回报,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好好读书。(2)因为“我们”会对这些无亲无故的孩子横眉冷眼,母亲在训斥“我们”的同时,让“我们”了解这些孩子所受的苦,要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
16.母亲是一个仁慈、友善、无私,做事不图回报的人,对孩子做到了言传身教。
17.示例:从母亲的角度来说,为人要仁慈、友善,尽力帮助他人;从姓练的人家的角度来说,做人要讲究诚信,既然已经答应人家,就要信守承诺。
18.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