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闯关测试卷(一) (第1、2单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月考闯关测试卷(一) (第1、2单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5 10: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考测试卷(一)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根据语境,补写古代诗文名句。(8分)
诗人善于抒发感情。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王湾的“②         ,③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④        ”(《江南逢李龟年》)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慨叹;马致远的“⑤          ,⑥        ”(《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内心的孤寂、愁苦;岑参的“⑦        ,⑧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达了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夏天的风,没有春风那么柔情似水,也没有北风那么    刺骨、泼辣凛冽。夏天的风一点也不    ,有一份独特而又朴实的青涩。
夏天,骄阳似火,人们汗流浃背。小狗热得张着大嘴,使劲地喘着粗气。面对这高温酷暑,人们十分无奈。就在这时,“及时风”刮来,清凉温①    (xīn),把热浪赶走。凉飕飕的风,吹在人们身上,使人顿感凉爽、心旷神怡。傍晚时刻,又是凉飕飕的风及时赶到,瞬间高温消失,变成    的夜晚。人们舒坦地入睡了,发出震耳欲聋的鼾声。
每当大雨来临之时,风就像气势磅礴的一条蛟龙,紧紧地吹散黑云,上下翻②    (téng),    在上空。风密切地③    (xún)视着地面,把雨均匀地下在最需要的地方。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凄凉  喜怒无常  清净  盘旋
B.凄冷  暴怒无常  清凉  盘旋
C.凄冷  暴怒无常  清凉  盘踞
D.凄凉  喜怒无常  清净  盘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当来临大雨之时,风就像气势磅礴的一条蛟龙,紧紧地吹散黑云
B.每当大雨来临之时,风就像一条气势磅礴的蛟龙,紧紧地裹住黑云
C.每当大雨来临之时,风就像气势磅礴的一条蛟龙,紧紧地裹住黑云
D.每当大雨来临之时,风就像一条气势磅礴的蛟龙,紧紧地吹散黑云
3.名著阅读与交流。(4分)
请以阅读《朝花夕拾》为例,结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按要求写一段心得体会,参与交流。
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要求:(1)有整本书初读和再读的经历与体验;(2)有某一部中国名著中你印象最深的内容;(3)体现大师思想对你成长的积极影响。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4分)
立春日感怀
于 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 岁月无情不贷人①。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②把金盘簇③五辛④。
【注释】①不贷人:不借给人。这里指不饶人。②漫:随意。③簇:攒聚,聚集。④五辛:五种有辛味的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5.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3分)
魏文侯与虞人【注释】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虞(yú)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职官。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二国皆怒而去 关联教材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1)去:   
公将焉之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焉:①兼词,于是;②哪里,怎么;③乃,于是;④语气词 (2)焉:   
岂可不一会期哉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会:聚合,合在一起 (3)会: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
B.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
C.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
D.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2)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9.你认为魏文侯有必要亲自告诉虞人取消打猎吗 为什么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9分)
澳门的雨
胡竹峰
①又想起澳门的雨。
②去过几次澳门,每回总是逢雨。雨穿过板樟堂的路面,打湿了楼头高耸的洋房,大三巴牌坊明净荒寒。观音大士塑像洗尽了浮尘,庄严又清新,泛着幽幽的光。曲折地走进迷宫似的长巷短巷,和风连绵,令人浮想联翩。
③很多年前,初入澳门,船从香港码头离岸,兜头是场大雨。午时到澳门,雨势方才小些。天色晦暗着,走进小巷子,陡然觉得悠长宁静。风轻轻吹,是斜斜的秋风,空气新鲜而润泽,绵密的雨脚,紧跟身前脚后,凉凉的水贴着肌肤。
④左右商铺流出一帘帘雨线,深深浅浅轻轻重重叮叮咚咚一滴滴地敲击着地面。近旁恰有一家小饭馆,人穿过屋檐,雨飘在脸上,头面温软。人立定了,雨又下得大了一些,越发觉出檐雨如帘。雨打湿院墙,也打在临街的窗上,打在庭院里的景观树上,往事苍茫的意蕴便弥漫眼前了。
⑤侍者领着我们坐在小餐台边,清风自门边吹来,是遥远的海水气息,也有饮食的气息、雨的气息、红尘喧嚣的气息。饮一杯清酒,浅平碗、小陶瓷杯盛着。几个人低声闲聊,坐到午后。
⑥雨小了些,一个人散步回客舍静坐,翻翻书,看面前苍然蜿蜒的巷子。外面有淅沥的雨声,有来往的脚步声,偶尔还传来车声。窗口几丛花草,被雨水洗刷干净,透着青绿翠嫩。人看花草,花草也看着人。
⑦易君左写成都的诗,似乎也可以用来说雨中澳门:“细雨成都路,微尘护落花。据门撑古木,绕屋嗓栖鸦。入暮旋收市,凌晨即品茶。承平风味足,楚客独兴嗟。”
⑧在澳门没见过“绕屋嗓栖鸦”的景象,倒是常见一种玲珑可人的燕子,腰身一圈雪白的羽毛,比家燕略小,当地人称小白腰雨燕。雨燕敏捷矫健,一群群、一队队唧唧欢叫,如群蜂出巢,不可计数。
⑨下雨时,灯红酒绿的喧嚣消散了些许。在街头东走西顾,眼前好像变成了黑白色的旧照集,明艳的行人也横生三分朴素,城市在一种昏黄暗淡的光影里憧憧驰逐。雨冲淡了澳门的声色,那些时代侵蚀的遗痕渐渐浮现,让人凭吊让人摩挲让人遐想。
⑩澳门很多老街,躲开了闹市喧嚣,僻静又古典,像旧小说插画。下雨时,更别有一番况味。倘若雨不大,每每收了伞,让雨滴一些在身上。马路偶有浅浅的积水,看上去是亮亮的灰,干净整洁,像块墨玉。迎光则微明,背光即幽暗,有水墨意思,又有禅意。
雨有时会引人生发一点淡淡的乡愁,澳门的雨只是让我怀古,一时入神。港口的船停了又离开,街巷行人聚了又散。撑把伞在雨中缓缓走着,飘散一缕清逸的古典韵味。几片榕树叶悄悄坠入微风细雨,随后紧贴在地上。
在澳门见过几棵老榕树,粗且大,近前看,只见树干,不见树冠,在鼎沸的市声灯影里寂寂独立。松山一带绿荫参天,榕树须藤低垂,根结盘错蔓延,沧桑又壮观。雨中看古树,雨滴挂在树叶尖,晶莹剔透,慢慢变形,灿然坠下,不多时,树叶尖又聚集了新的雨滴,如此周而复始,分不清旧雨新雨。
那年去澳门,住在海边。清晨早早起来,站在窗前眺望,海水辽阔,雨水也辽阔,像有说不出的心事,滞留着惆怅不肯停歇。看不见繁忙的港埠,几只船悠游其间,黑沉沉、灰蒙蒙的海平线如雾似烟。
故乡春夏之交,难见晴天。雨中看樱花、梨花、桃花,有十足的情致。雨下久了,泥路狰狞,也徒生闷气,觉得憎恶。澳门的雨,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整月整月的连阴雨,也或因我只是过客,驻足无多。
澳门的雨天,让人很舒服。在居民楼间小路漫步,偶尔闻到阵阵饭菜香、脂粉香,三五男女施施然结伴而行,街上车子减速,礼让过路客。迎面走来的行人,擦肩而过的刹那,把雨伞斜斜歪向一边,彼此相视,淡淡一笑,寻常岁月,礼乐风景最让人低回。
(选自《上海文学》2021年第4期,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地描述了两次到澳门逢雨的景色与感受,富有感染力。
B.文章抓住澳门长巷短巷、花草、雨燕、榕树、行人等雨中景物的情态,从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的感官角度描绘了澳门的雨的特点。
C.作者觉得澳门的雨“不使人厌烦”的原因是澳门的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整月整月的连阴雨和自己只是澳门过客,驻足无多。
D.文章情景交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幅美丽的雨景图,写得极富抒彩,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境界。
11.第①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分)
12.第⑦段引用易君左写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分)
1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左右商铺流出一帘帘雨线,深深浅浅轻轻重重叮叮咚咚一滴滴地敲击着地面。(从加点词的角度)
(2)马路偶有浅浅的积水,看上去是亮亮的灰,干净整洁,像块墨玉。(从修辞的角度)
14.文章题目是“澳门的雨”,第段为什么要写“故乡的雨” 是不是偏题了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3分)
家有爱笑的“李焕英”
钱国宏
①今年贺岁档,由贾玲编剧、执导兼主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第一眼看到李焕英时,我就倔强地认定:她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不但长相颇似李焕英,而且生活特点都一般无二——特别爱笑!
②我的母亲出身名门望族,嫁给父亲后,在乡村一隅扎下了“营盘”,一住就是60多年。印象中,母亲就像“李焕英”一样爱笑,乡村贫穷的生活居然没有将她唇边的笑消磨殆尽!
③母亲的笑,是对贫穷的蔑视和不屈。“生产队”时代的东北农村生活是比较穷苦的,我家7口人(父母和我们兄妹5人)全靠父母两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养活家口。由于是土里刨食,所以尽管他们起早贪黑地劳作,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家里住的三间土房逢雨便漏,我穿的衣裤都是哥哥穿旧而修剪的,白菜汤里放几片肉就算是过年了……面对这样的穷苦环境,母亲依然每天笑迎晨昏,她告诉我们:“咱们有双手,啥也不怕,穷又没生根!”
④母亲带领我们养猪、养兔、养鹅、种中草药、打冬草、起塘泥、脱砖坯……三年不到,家里就盖起了三间红砖房,买上了当时“四大件”中的两件——挂钟和自行车!大哥、二哥和妹妹穿着新衣、背着新书包上学了,我平生第一次吃到了饼干……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日子,母亲搓着满是厚茧的双手,笑成了“李焕英”……
⑤母亲的笑,是对邻里的友善和包容。母亲和李焕英一样具有中国农村妇女最朴实的爱和善。记忆中,母亲从未和乡邻吵过架、红过脸,遇到事总是本着“吃亏在先,让利于人”的原则。邻居砌界毗墙占了我家院子,大哥提出要找邻居“理论理论”。母亲笑着说:“你们忘了我讲的‘六尺巷’故事吗 街坊邻居住着,占就占点呗,不影响咱家过日子;再说了,院子又没有跑到国外去,没事!”事后,邻居发现瓦匠外砌了界墙,连忙找到母亲致歉。我家这个“李焕英”又笑了:“大妹子,多大个事啊,别放心上!咱们过日子过的不是界毗墙,而是咱姐妹的情义啊!”说着哈哈大笑起来。一句话,感动得邻居刘婶儿涕泪滂沱,年年园中秋果成熟时,她都大筐小筐地往我家背!
⑥在村里居住的数十年里,母亲的笑润泽着乡风,使和谐、友善、体谅、包容、担当的正能量家风村风一季季地吹拂着前街后屯,红柳绿麻……
⑦母亲的笑,是对子女的鼓励与期许。每学期期末,当我们兄妹把一张张“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奖状和各种奖品带回家时,母亲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她把我们得的奖状一张张工整地贴在屋墙上,每逢有乡亲造访,她都会指着墙上的一片金黄,笑呵呵地讲上十几分钟!大哥期中考试没考好,母亲看罢试卷哈哈大笑:“这道题错得不冤,出得太深了!一道题没答上不算啥,那么多道题你都答对了嘛!这就很了不起!咱需要做的是查缺补漏,迅速赶上!期末,你若能考个全班第一,妈给你炖鹅吃!哈哈哈哈……”我们兄妹求学的道路上洒下了母亲的一路笑声。那笑声,既是出征的号角,又是指路的明灯,同时还像一丝丝春雨,滤除了我们脸上的愁云,催发了我们心头的一垄垄嫩绿……伴着母亲的笑声,我们兄妹3人考上了大学,2人进了技校。
⑧现在,我们兄妹不仅在不同的城市扎下了“营盘”,而且还有了自己的“产业”!节假日回老家看望母亲时,一进村口,就听到了我家“李焕英”那爽朗、熟悉、亲切的笑声……
(选自《老同志之友》2021年第8期)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打动人心的是对细节生动细腻的描绘和字里行间蕴藏的对生活的态度。
B.第⑥段“母亲的笑润泽着乡风”中,“润泽”的意思是使滋润,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笑所蕴含的满满正能量对乡风的积极影响,极富力量感。
C.本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以叙事为主,结合描写和抒情,条理清楚地塑造了爱笑的母亲的形象。
D.这篇文章选取的素材都是偏积极向上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所以本文应该用严肃、庄重的语调来朗读。
16.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6分)
17.读了本文,你对母亲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一个角度来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三、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间百态,皆是美好:飞雪中,一簇傲然挺立的寒梅;晨光中,同学们扬起求知的脸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事、景、物都在展现着自己的姿态,成为美好的存在。这些美好的存在让我们悄然改变:或者读出了深情,或者拥有了梦想,或者懂得了诗意……
请以“最美的姿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乡书何处达 ③归雁洛阳边 ④落花时节又逢君 ⑤夕阳西下 ⑥断肠人在天涯 ⑦遥怜故园菊 ⑧应傍战场开
2.(1)①馨 ②腾 ③巡 (2)B(凄冷/凄凉:前者侧重客观现实的寒冷,后者侧重主观感受的寂寞。结合语境来看,选“凄冷”适合,所以第一空排除A、D。盘旋/盘踞:前者指旋绕飞行,后者指非法占据。结合语境来看,选“盘旋”适合,所以第四空排除C) (3)B(“风就像气势磅礴的一条蛟龙”语序不当,“一条”应放在“气势磅礴”的前面,排除A、C;“吹散”与后文内容矛盾,排除D)
3.示例:初读《朝花夕拾》,我看到鲁迅的童真:雪天捕鸟、课上描画、饲养隐鼠……再读,我发现整本书中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回首阅读历程,我深深地意识到:在告别“百草园”、走向广阔天地时,我们要爱生活、爱思考、有理想。
4.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一心报国、以国事为重的忠臣孝子形象。
5.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心怀报国之志却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活动,表达了立春到来时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矛盾。
6.(1)离开 (2)哪里,怎么 (3)赶赴
7.D(“是日”是表示时间的词,可在其后断开,排除A、C。“饮酒乐”与后面的“天雨”说的是两件事,应在“乐”后断开,排除B)
8.(1)我事先与虞人约好了打猎,虽然饮酒很高兴,但怎么能不去赴约呢!(2)后来韩、赵两国知道了魏文侯以讲和对待自己,都前来魏国朝拜。
9.示例一:有必要。魏文侯与虞人约好了打猎,就不能失信于人。亲自去告诉虞人,方能显示其诚意。示例二:没必要。魏文侯与群臣饮酒非常高兴,又遇上了大雨,与虞人约好了打猎,可派人告知,也能显示其守信。
  【附译文】
  魏文侯与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职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和群臣饮酒非常高兴,天下起雨。文侯将要出去(赴约),左右侍臣说:“今天(您)饮酒非常高兴,天又下雨了,国君要去哪里呢 ”文侯说:“我事先与虞人约好了打猎,虽然饮酒很高兴,但怎么能不去赴约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去取消了打猎的活动。魏国于是开始变得强大。
  韩国向魏国借兵用来讨伐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亲如兄弟的国家,不敢答应你们的要求。”赵国向魏国借兵用来讨伐韩国,魏文侯同样这样回答他。两国使臣都很生气地离开了。后来韩、赵两国知道了魏文侯以讲和对待自己,都前来魏国朝拜。魏国于是开始在魏、韩、赵三国中最受尊重,各诸侯国都不能和魏国争雄。
10.C(从原文看,“澳门过客,驻足无多”只是可能、或许的原因,没有确定)
11.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澳门的雨的描述。内容上,开门见山,写想起澳门的雨,开篇点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12.借写成都雨的诗来形容澳门雨景,表达了作者对澳门雨景的赞美之情,同时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3.(1)连用三个叠词,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生动地模拟出雨滴落到地面时的声音、形态等,使文章语言优美,具有音乐美。(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马路上的积水比作墨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马路积水后透亮、干净、整洁的特点。
14.示例:没有偏题。“故乡的雨”让人徒生闷气,觉得憎恶;写“故乡的雨”是为了对比,反衬出“澳门的雨”“让人很舒服”“不使人厌烦”,从而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澳门的雨”的喜爱之情。
15.D(用欢快、赞美的语调来朗读)
16.示例:母亲笑着带领“我们”战胜贫穷,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过上了好日子);母亲笑着包容占了“我”家院子的邻居;母亲的笑鼓舞着“我们”学习,让“我们”兄妹学有所成。
17.示例一:乐观。母亲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在生活比较贫苦的时候,母亲依然“笑迎晨昏”,以“咱们有双手,啥也不怕,穷又没生根”来激励大家,这种乐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示例二:睿智。母亲教育子女时的睿智令人佩服。面对子女取得的成绩,母亲的愉悦溢于言表;面对子女考试时的失误,于笑声中巧妙地鼓励引导。这种睿智且充满爱的教育令人钦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8.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