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卷(二) 文言文阅读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47分)
1.写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0分)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
(4)太丘舍去( )
(5)相委而去( )
(6)尊君在不( )
(7)人不知而不愠( )
(8)吾日三省吾身( )
(9)三十而立( )
(10)五十而知天命( )
(1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12)人不堪其忧( )
(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4)子在川上曰( )
(15)六十而耳顺( )
(16)不逾矩( )
(17)学而不思则罔( )
(18)思而不学则殆( )
(19)曲肱而枕之( )
(20)匹夫不可夺志也( )
(21)博学而笃志( )
(22)静以修身( )
(23)非淡泊无以明志( )
(24)非宁静无以致远( )
(25)非学无以广才( )
(26)险躁则不能治性( )
(27)年与时驰( )
(28)缀行甚远( )
(29)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30)屠大窘( )
(31)顾野有麦场( )
(32)苫蔽成丘( )
(33)弛担持刀( )
(34)眈眈相向( )
(35)意暇甚( )
(36)目似瞑( )
(37)乃吾前狼假寐( )
(38)狼亦黠矣( )
(39)而出溉汲( )
(40)及其家穿井( )
2.古今异义。(8分)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 。今义:因为。
(3)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日期。
(4)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照顾。
(6)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数词,三。
(7)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可能,许可。
(8)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疏通、疏散。
(9)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0)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 。今义:朋友。
(11)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今义:速度慢。
(12)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 。今义:(环境、心情)安静。
(13)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14)一狼径去
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达目的地。
(15)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 。今义: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
(1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今义: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
3.一词多义。(19分)
(1)而
①俄而雪骤( )
②相委而去( )
③人不知而不愠( )
④温故而知新( )
⑤博学而笃志( )
⑥三十而立( )
(2)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
②可以为师矣( )
(3)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4)行
①夫君子之行( )
②三人行( )
(5)学
①夫学须静也(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6)前
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狼不敢前( )
(7)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场主积薪其中( )
③屠乃奔倚其下( )
④其一犬坐于前(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⑥其人曰( )
⑦奈何忧其坏( )
(8)乃
①屠乃奔倚其下( )
②乃悟前狼假寐( )
(9)之
①久之( )
②又数刀毙之( )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⑤国人道之( )
⑥宋之丁氏( )
⑦晓之者曰( )
(10)止
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②止露尻尾( )
(11)以
①屠惧,投以骨( )
②以刀劈狼首( )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④盖以诱敌( )
二、文意的理解(73分)
《世说新语》二则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与家人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4分)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分)
3.从下面各句中,你能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5分)
(1)期日中,过中不至。( )
(2)友人便怒。( )
(3)非人哉!( )
(4)对子骂父。( )
(5)友人惭,下车引之。( )
4.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4分)
《论语》十二章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分)
2.将下列句子按照所写的内容进行正确分类。(写上序号即可)(3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⑥学而时习之 ⑦回也不改其乐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道德修养: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从这段话中,你可以看出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不少于两点)(4分)
4.“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这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为什么 (3分)
诫 子 书
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6分)
(1)文中的语句表达出了深刻的内涵,如果用四字短语表达,有些可以直接提取,有些则需要自己提炼。请你分别提炼出两条。
静以修身、淡泊明志、
(2)“君子”在古代指有修养有学问的人。作者认为,修炼成为君子,在做人的修养上需要“
”;
在做学问上则要“
”。
(3)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 ”,然后从 、 两方面进行具体论述,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4分)
3.本文最后一句描写出一种怎样的人生境况 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4分)
狼
1.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划分为几层 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层意。(小提示:主体部分大致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划分,概括层意时,围绕屠户对狼态度的变化即可)(4分)
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3.请结合下面的句子,说说狼的性格特征。(3分)
(1)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狼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小提示:《聊斋志异》中绝大部分的故事在写法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文末常常发表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3分)
寓言四则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3分)
2.《穿井得一人》中,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讹传 当今社会,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面对着种种信息,真伪难辨,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3分)
3.《穿井得一人》中,“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分)
4.《杞人忧天》中“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科学 你如何评价 (5分)
参考答案
1.(1)急 (2)大体 (3)趁、乘 (4)舍弃 (5)舍弃 (6)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7)生气,恼怒 (8)自我检查、反省 (9)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0)上天的意旨 (11)诚信 (12)能忍受 (13)以……为快乐 (14)河流 (15)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6)越过 (17)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8)疑惑
(19)弯着胳膊 (20)改变 (21)坚定 (22)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3)明确、坚定
(24)达到 (25)增长才干 (26)修养 (27)疾行,指迅速逝去 (28)连接、紧跟 (29)一起追赶 (30)处境困迫,为难 (31)看,视 (32)覆盖、遮盖 (33)解除,卸下 (34)凶狠注视的样子 (35)从容、悠闲 (36)闭上眼睛 (37)睡觉 (38)狡猾 (39)浇灌、灌溉
(40)待,等到
2.(1)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趁、乘 (3)约定 (4)拉 (5)回头看 (6)泛指多次 (7)可以凭借 (8)粗劣 (9)泛指平民百姓 (10)志同道合的人 (11)懈怠 (12)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13)轻薄 (14)离开 (15)大腿 (16)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3.(1)①与“俄”合用,表示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②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③连词,表转折,却 ④连词,表承接,就 ⑤连词,表并列,无实义 ⑥连词,表修饰,无实义
(2)①介词,替 ②动词,做 (3)①动词,了解 ②动词,知道 (4)①名词,操守、品行 ②动词,走 (5)①动词,学习 ②名词,学问、学业 (6)①名词,前面 ②动词,上前 (7)①代词,指狼 ②代词,指麦场 ③代词,指柴草堆 ④代词,指狼,可译为“其中” ⑤代词,指屠户 ⑥代词,那 ⑦代词,它,指地
(8)①副词,于是,就 ②副词,才 (9)①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②代词,指狼 ③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④助词,的 ⑤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⑥助词,的 ⑦代词,他,指忧天的杞人 (10)①动词,停止 ②只,仅仅 (11)①介词,把
②介词,用 ③连词,来 ④连词,用来
二
《世说新语》二则
1.寒雪日 屋内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2.营造了一种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3.(1)无信 (2)暴躁易怒 (3)粗鲁 (4)无礼 (5)知错就改
4.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这两个方面,父亲的友人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元方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的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论语》十二章
1.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珍惜时间。
2.②③⑥ ④⑤⑦ ①⑧⑨
3.好学精神;安贫乐道;乐观的人生态度。
4.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他人到自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诫 子 书
1.(1)示例:俭以养德、宁静致远、学以广才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做人 学习
2.略。
3.写出一种悲凉的晚年境况;这样的结尾能够告诫人需要避免人生的悲剧。
狼
1.可划分为四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屠户开始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到麦场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下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腿并杀死了它。
3.(1)贪婪。(2)阴险、狡猾。(3)狡猾、凶残。
4.主旨是说禽兽无论多么狡猾、奸诈,终究敌不过人类的智慧,只能给人当成笑料罢了。狼在文章中是主线,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寓 言 四 则
1.我家通过挖井得了一个人的劳力。
2.首先,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楚,他本来的意思是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力,但因为表述不清,造成他人理解的偏差,这是后面以讹传讹的前提。其次,“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导致丁氏的话在传播中走样,让人误以为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再次,“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越传越广,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3.是对全文的总结,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告诉人们:道听途说的事情不可轻信。对于生活中充斥着的种种信息,特别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我们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随便传播,一定要多方查证,辨别信息的真伪,实事求是,弄清真相。
4.就现在的科学水平来看,“晓之者”对天、地、日、星、月的理解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在当时,他认为天地都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其思想也算是相当进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