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卷(三) 记叙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萤 火
宗 璞
①点点银白的、灵动的光,在草丛中飘浮。草丛中有各色的野花:黄的野菊,浅紫的二月兰,淡蓝的“勿忘我”。还有一种高茎的白花,每一朵都由许多极小的花朵组成,简直看不清花瓣。它的名字恰和“勿忘我”相反,据说是叫作“不要记得我”,或可译作“勿念我”罢。在迷茫的夜中,一切色彩都失去了,有的只是黑黝黝一片。亮光飘忽地穿来穿去,一个亮点儿熄灭了,又有一个飞了过来。
②幼小的我,经常在那一带玩耍。小桥那边,有一个土坡,也算是山罢。小路上了山,不见了。晚间我站在溪畔,总觉得山那边是极遥远的地方,隐约在树丛中的女生宿舍楼,也是虚无缥缈的。其实白天我常和玩伴跑过去,大学生们有时拉住我们的手,说:“你这黑眼睛的女孩子!你的眼睛好黑啊!”
③两三岁时,一天母亲进城去了,天黑了许久,还不回来。我不耐烦,哭个不停。老嬷嬷抱我在桥头站着,指给我看那桥边的小道。“回来啦,回来啦——”她唱着。其实这不是母亲回来的路。夜未深,天色却黑得浓重,好像蒙着布,让人透不过气。小桥下忽然飞出一盏小灯,把黑夜挑开一道缝。接着又飞出一盏,又飞出一盏。花草亮了,溪水闪了。黑夜活跃起来,多好玩啊!我大声叫了:“灯!飞的灯!”回头看家里,已经到处亮着灯了。我挣下地来,向灯火通明的家跑去,却又屡次回头,看那使黑夜发光的飞灯。
④长大了,又回到这所房屋时,我在自己的房间里便可以看到起伏明灭的萤火了。我的窗正对着那小溪。溪水比以前窄了,草丛比以前矮了,只有萤火,那银白的,有时是浅绿色的光,还是依旧。有时我抛书独坐,在黑暗中看着那些飞舞的亮点,那么活泼,那样充满了灵气,不禁想到《仲夏夜之梦》里那些吵闹的小仙子;又不禁奇怪这发光的虫怎么未能在《聊斋志异》里占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们引起多么远、多么奇的想象。那一片萤光后的小山那边,像是有什么仙境在等待着我。但是我最多只是走出房来,在溪边徘徊片刻,看看墨色涂染的天、树,看看闪烁的溪水和萤火。仙境么,最好是留在想象和期待中的。
⑤大学毕业前夕,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我和几个好友曾久久地坐在这溪边山坡上,望着星光和萤光。我们看准一棵树,又看准一只萤,看它是否能飞到那棵树,来卜自己的未来。几乎每一只萤都能飞到目的地,因为没有飞到的就不算数。那时,我们的表格里无一不填着“坚决服从分配,到祖国很需要的地方去”。无论分到哪里,我们都会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扑过去。星空中忽然闪了一下,是一颗流星划过了天空。据说流星闪亮时,心中闪过的希望是会如愿的。但我们谁也没有再想要什么。有了祖国,不就有了一切吗 我觉得重任在肩,而且相信任何重任我都担得起。难道还有比这种信心更使人兴奋、欢喜,使人感到无可比拟的幸福吗 虽然我知道自己很小,小得像萤火虫那样,但萤火虫却是会发光的,使得黑夜也璀璨美丽,使得黑夜也充满了幻想。
⑥前几天偶得机缘,又同儿时的玩伴一同回到故乡,行向小溪那边时,因为在白天,本不指望看见萤火虫,但以为草坡上的“勿忘我”和“勿念我”总会显出颜色。不料看见的,是两台挖土机在开挖泥土,一打听,原来此处正准备建一座休闲农庄,我们旧日的家也盖上了两层小楼,旁边新建的幼儿园里有不少孩子,一个个转动着点漆般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这些黑眼睛的孩子!你们好亮的眼睛啊!”我不由得想。
⑦事物总是在变迁,中心总要转移的。现在清华主楼的堂皇远非工字厅可比了。而那近代物理实验室中的元素光谱,使人感到科学的光辉,也是萤火虫们望尘莫及的。我们骑着车,淋着雨,高兴地到处留下校友的签名。从一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排过来的长桌前,那如同戴着雪帽般的白头发,那敦实可靠的中年的肩膀,那发亮的、润泽的皮肤和眼睛,俨然画出了人生的旅程。我以为,在这条漫长而又短促的道路上,那淡蓝和纯白的花朵,“勿忘我”和“勿念我”,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世间,有许多事应该永远记得,又有许多事是早该忘却了。
⑧但总要尽力地发光,尤其在困境中。草丛中飘浮的、灵动的、活泼的萤火,常在我心头闪亮。
(选自《宗璞散文精选》,有删改)
1.文章围绕“萤火”叙事、写景、抒情。请填写下表,概括“我”与“萤火”相关的生活片段和“我”见到萤火时情感的变化。(4分)
相关片段 情感变化
幼小的“我”,在等待母亲夜归时,看到了“飞灯” ①
② 想象和期待
大学毕业前夕,“我”和同学通过萤火虫表达自己报效祖国的心愿 兴奋、欢喜、幸福
2.标题“萤火”有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3.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请从文章内容与结构两方面作答。(4分)
4.结合全文内容,理解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草丛中飘浮的、灵动的、活泼的萤火,常在我心头闪亮。
5.结合链接材料中的内容和本文第①段的句子,简要分析作者对花草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链接材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父爱如蔬
魏海东
①那天,我下班回来得很晚,邻居王婶来了,还拎着一个袋子,说:“你父亲来过了。”我打开一看,是几把小白菜,还有土豆和南瓜。我把它们放到一边,也没有吃。
②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喝得醉醺醺的。那时我贪玩,在班里是个中上等生,所以经常挨他的打。母亲会过来劝阻,他又把母亲打了。我那时一看他喝酒就害怕。母亲经常偷偷地流泪,后来就生病了。几年后,我虽然上了大学,但对父亲却没有丝毫感激。前几年母亲去世了,我把责任全归咎在他身上。
③母亲的离世对父亲打击很大,他一天天在炕上躺着,也不吃饭,居然还把酒戒了,性情改了不少。有时他还故意讨好我,但我心灵的创伤,对母亲的思念,使我一直都无法原谅他。我和姐姐都相继结婚了,我几乎和父亲断绝了往来。
④不知为什么,今年父亲经常送些菜来,我却故意躲着他。那天在楼里,我看见他背着一袋菜,趔趔趄趄地来到小区院里,我急忙从后门出去了。他敲了一阵门,又去敲邻居家的门。看着他一步步走远了,我才回来,把菜分给了邻居们。邻居们说,你爸种的菜很甜,很好吃,和超市买的不一样,是自己种的吧!我纳闷儿,暴躁的父亲怎么会有耐心侍弄蔬菜呢
⑤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我忽然感觉父亲好久没来了。接近正午时,我在家里看电视,忽然听见“咚咚”的敲门声,我开门一看是父亲。他背着一袋子菜,弓着腰,站在门口,红脸大汗的,穿着一双布鞋,一只脚还缠着纱布。我心一惊,瞟了一眼,刚要开口,又哽住了。他嘴唇嚅动了两下,也没发出声来。他进屋把袋子放到地上,喘了几口粗气,转身走了。看着那个一跛一跛的背影,我的心有些软了。
⑥第二天,姐姐来了,聊到父亲,她说:“你别老怪爸,其实,他是最疼你的。小时候,如果他不管你,你不也和我一样,在农村种地啊!”“没有他那么管的!”“你还不知道吧,爸当年考上了大学,因为家里穷,没钱供,才在家务农的!”她接着说:“爸知道你怀孕了,他说市场上的菜有化肥,对胎儿不好,他种的菜是绿色的。前些日子,他去城里买菜籽,过马路时一不留神,被车撞了,脚上缝了好几针。”我哽咽了。
⑦找了个休息日,我头一遭回了老家。来到父亲的园子里,我看到有顶花带刺的秋黄瓜、长长的红辣椒、大大的南瓜,还有豆角和韭菜。父亲正弯着腰在地里拔草呢!我喊了一声“爸”,他分外惊喜,连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他看了看我说:“你平时要多吃土豆和南瓜,对我外孙有好处。”我点点头。过一会儿,他低着头说:“早些年太不应该了,我对不起你和你妈……”“爸,您别说了!”看他满手是泥,白发苍苍,皮肤黝黑,脸上被岁月犁得千沟万壑的。
⑧我和父亲的一切心结,在这一刻解开了。这些年来,他有自己的心痛,我却一直不懂他,用怨恨将自己裹紧,拒他于千里之外。而他却无怨无悔,用一袋袋蔬菜继续书写着爱的箴言。亲情就像蔬菜一样,需要精心打理,勤快地捉虫子,它自会常绿常新,给人滋养。
(选自《杂文选刊》2019年第1期)
6.通读全文,作者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3分)
害怕父亲,没有感激— —心有些软,心结解开。
7.文章以“父爱如蔬”为题,有什么作用 (4分)
8.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他嘴唇嚅动了两下,也没发出声来。他进屋把袋子放到地上,喘了几口粗气,转身走了。(从描写的角度)
(2)亲情就像蔬菜一样,需要精心打理,勤快地捉虫子,它自会常绿常新,给人滋养。(从修辞的角度)
9.文中的父亲有什么性格特征 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答。(4分)
10.文章第⑥段的内容能否删除 为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1.①惊奇、难忘 ②长大的“我”,看到萤火虫时,联想到小仙子和仙境
2.(1)“萤火”指萤火虫发出的银白的、灵动的、飘浮的、活泼的光。(2)“萤火”也指黑夜里活跃起来的、微弱的、飞的灯。(3)“萤火”寓意人要努力地发光,去照亮他人,要有战胜困境的勇气和一颗爱他人、爱祖国的心。
3.内容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深化主题,抒发人生路上“有许多事应该永远记得,又有许多事是早该忘却了”的感悟。结构上:用“勿忘我”和“勿念我”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4.成长过程中,“萤火”给予“我”战胜困境的勇气,让“我”坚定了爱他人、爱祖国的决心,伴“我”走过人生旅程。
5.链接材料描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侧面突出了春的“新”“力”“美”。本文描写野菊、二月兰、“勿忘我”等野花,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对这些美好景物的描写,衬托“萤火”之美。
6.无法原谅,断绝往来
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爱比作蔬菜,使语言生动形象;点明本文的内容和主题,同时充当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
8.(1)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嚅动”写父亲想说话却欲言又止的一种情景,属于神态描写;“喘了几口粗气,转身走了”属于动作描写,既体现出父亲的年老,又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2)运用比喻,把“亲情”比作“蔬菜”,写亲情需要我们精心打理,需要我们用勤劳和真情呵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爱给“我”带来的温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9.性格暴躁,喜欢喝酒,勇于改错,疼爱孩子。
10.示例:不能删除。第⑥段属于插叙,通过姐姐的口述,从侧面体现了父亲的不易和对孩子的疼爱,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如果删除,下文的情节就显得太突兀,人物形象也不够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