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是( )
A.东京(开封)、临安(杭州) B.东京(洛阳)、临安(杭州)
C.东京(开封)、临安(苏州) D.南京(汴州)、临安(杭州)
2.1127年,繁华的东京城破,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等3000余人被掳往北国,北宋灭亡。这段历史被称为( )
A.靖节之难 B.靖难之役 C.元嘉之耻 D.靖康之变
3.定都临安,建立南宋的皇帝是( )
A.宋高宗 B.宋太祖 C.唐高宗 D.宋钦宗
4.1114年9月,阿骨打号召所部同心协力,共灭契丹,并宣誓说:有军功者,奴婢、部曲可为平民;平民可以做官;原有官职的,可按功劳大小晋升。这一做法能够( )
A.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B.揭露契丹统治者的腐败
C.调动女真人抗辽积极性 D.联合宋朝夹攻契丹
5.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重,主要是因为( )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
6.如图漫画反映了某个王朝的灭亡,这个王朝是(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7.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他”是( )
A.元昊 B.阿骨打 C.苻坚 D.阿保机
8.“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 )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西夏 C.南宋和西夏 D.南宋和金
9.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A.赵高 B.杨国忠 C.秦桧 D.李林甫
10.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民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完成了各部的统一。这个民族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宋辽澶州之战 B.南宋偏安于江南一隅
C.宋夏和议 D.蒙古和南宋的对峙
12.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时在中原建立的政权是( )
A.西夏 B.辽 C.金 D.元
1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满江红·写怀》体现了岳飞具有( )
A.公正廉洁的品质 B.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C.治军严明的风范 D.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
14.如图是某班学生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黄巢起义
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遇,其中“汴州”指( )
A.长安 B.临安 C.洛阳 D.开封
16.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下列与岳飞有关的历史事件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郾城大捷 B.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C.岳飞抗金斗争 D.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17.1140年,金军分四路向南宋发动进攻。金兀术率1.5万多骑兵到郾城与宋军决战。宋军用麻绳绊马腿,用快刀上砍金兵下砍马脚,与金军展开肉搏,取得大捷。以上描述表明南宋取得郾城大捷的原因是( )
A.“岳家军”骁勇善战 B.南宋向金称臣
C.宋高宗坚决抗金 D.南宋使用火器
18.北宋与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南宋与金之间的和议,其共同的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9.“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对图中①②所示的朝代解释正确的是( )
A.①在五代十国后统一中国 B.②的建立者是元昊
C.①是在1127年被②灭亡的 D.①和②都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
20.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木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为了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这-“国耻”是指 (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二、填空题
21.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的时间是 年
(2)1127年金灭 ,史称靖康之耻。
22.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年, 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在 大败金军主力,并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和秦桧害怕抗击力量壮大会危及他们的统治,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 ”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议和: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 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 局面形成。
23.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 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年,金军攻破 ,北宋灭亡。
24.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三、材料题
25.识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图二与图一相比,在疆域上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中①处政权的名称。他们和宋历史上有一个著名和约是什么?
(2)图二A处所示的是哪两个政权划定的分界线?此后什么局面形成?
(3)写出发生在图二中郾城的重要历史事件。
(4)归纳两图所示政权形势共同点。
27.
请回答:
(1)写出图一、图二中少数民族政权A、B的名称及建立者
(2)北宋与A政权之间的盟约名称是什么?
(3)北宋与西夏议和的内容是什么?
(4)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是什么?
(5)这些条约有什么共同点?
(6)这些条约签订有什么共同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C D B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B D B A B C A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可以得出,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是东京(开封)、临安(杭州),A项正确;东京是开封,不是洛阳,排除B项;临安是杭州,不是苏州,排除C项;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不是南京,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是“靖康之变”,是指北宋灭亡,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及宗室等3000余人被掳往北国,北宋由此灭亡,金灭北宋,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D项正确;材料与靖节之难无关,排除A项;靖难之役是明朝,排除B项;元嘉之耻发生在西晋,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据题干“定都临安,建立南宋”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A项正确;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排除B项;唐高宗是唐朝时期的皇帝,排除C项;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有军功者,奴婢、部曲可为平民;”可知,只要立了军功,就可以提高社会地位,甚至可以为官,阿骨打这一做法有利于调动女真人抗辽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揭露契丹统治者的腐败,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宋朝夹攻契丹,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抗金赢得了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他坚持抗金斗争是正义的,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符合中原广大人民的利益,D项正确;“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和“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都不是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重的主要原因,排除AB项;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名将,但不是民族英雄,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图片中的“金”“抓了两个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靖康之变,即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B项正确;唐朝没有发生此事件,唐朝时也没有金政权,排除A项;北宋灭亡后,建立了南宋,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元朝灭掉南宋且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据材料“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完颜阿骨打,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B项正确;元昊是党项族,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努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使前秦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政权之一,排除C项;阿保机是契丹族,辽朝的建立者,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和结合所学知识,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因此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南宋和金,D项正确;北宋和辽,与宋金和议无关,排除A项;北宋和西夏,与宋金和议无关,排除B项;南宋和西夏,与宋金和议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主张抗金收复失地,赢得了百姓的尊重,但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陷害了岳飞,所以岳飞墓前对联中的“佞臣”指的是秦桧,C项正确;赵高是秦朝末年宰相,排除A项;杨国忠、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C项正确;契丹族建立了辽政权,排除A项;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排除B项;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诗句斥责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的思想,B项正确;澶州之战、宋夏和议都发生在北宋时期,排除AC项;题干反映的是南宋与金的对峙,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1115 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1127 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南宋诗人陆游诗中描绘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是金,C项正确;西夏是在北宋时期建立政权,排除A项;1125 年,辽被金灭亡。排除B项;元朝建立政权是1271 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可知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B项正确;公正廉洁,意思是为指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与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没有联系,排除A项;治军严明,与从严治军相关,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反映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排除C项;勇于开拓,与探索创新相关,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反映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岳飞是一名出色的抗金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金军很惧怕他们。郾城大战中,面对身披重甲的金军精锐骑兵,岳飞指挥步兵手持大刀冲杀,上砍骑兵,下砍马腿,获得大胜,由此判断材料讲述的是岳飞抗金,B项正确;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排除C项;黄巢起义是878年至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故汴州指的是北宋都城开封,D项正确;长安、临安、洛阳都不是北宋的都城,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澶州之战发生在北宋时期,岳飞是在南宋时期,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南宋时期,岳飞等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他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南宋时期,岳飞等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当岳飞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掳掠”,人称“岳家军”,金军很惧怕他们,郾城大战中,面对身披重甲的金军精锐骑兵,宋军用麻绳绊马腿,用快刀上砍金兵下砍马脚,与金军展开肉搏,取得大捷,这些战术和英勇的作战方式都体现了“岳家军”的骁勇善战,这是南宋取得郾城大捷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南宋向金称臣与题干描述不符,题干中并未提及南宋向金称臣的情况,且称臣显然不是取得军事胜利的原因,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明确提及宋高宗的态度,题干强调的是金军与宋军的郾城大战,涉及的是宋军英勇斗争,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南宋军队使用火器的情况,且火器在当时的战争中并非普遍使用,也不是决定郾城大捷的关键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议和与宋金议和之后边境地区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B项正确;宋辽议和与宋金议和之后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互市贸易,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和贸易交流,且宋金对峙以淮水至大散关为分界线,黄河流域处于金政权统治之下,排除A项;宋辽议和与宋金议和,宋都要交纳岁币,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排除C项;宋辽议和与宋金议和之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排除D项。故B项正确。
19.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北宋政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兵变建立北宋,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②是金政权,金建立于1115年,1234年被蒙古政权所灭,因此C项正确;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没有统一中国,辽、西夏政权和北宋并立,排除A项;②是金政权,它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排除B项;①是北宋政权,是汉人建立的,而②是金政权,是女真族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太妃、太子、宗戚等3000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21. 1125 北宋
【详解】根据所学金灭辽及北宋的知识可知,金1125年灭辽,“靖康之耻”指的是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22. 1127 赵构 郾城 宋高宗 莫须有 金 淮水至大散关 对峙
【详解】根据所学南宋的偏安的知识可知,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并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桧害怕抗击力量壮大会危及他们的统治,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议和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由此形成。
23. 1125 1127 开封
【详解】根据地图和所学可知,1125年,辽政权在宋金联合夹攻下灭亡;金灭辽后,发动对北宋的战争,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被攻破,北宋灭亡。
24.淮水至大散关
【详解】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5.(1)A:北宋;B:辽或契丹;C:西夏。
(2)A:金;B:西夏;C:南宋。
(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详解】(1)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赵匡胤以开封为东京,作为北宋的都城;上京临潢府是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契丹政权的都城,国号为辽或契丹;兴庆是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的大夏政权的都城,大夏史称“西夏”。因此ABC分别代表北宋、辽或契丹、西夏政权。
(2)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中都是宋金议和后金政权的都城,金政权迁都燕京后改名为中都;兴庆是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的大夏政权的都城,大夏史称“西夏”;临安是宋高宗赵构1127年建立的南宋政权的都城。因此,图二中ABC分别代表金、西夏、南宋政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金1141年达成议和,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26.(1)契丹或辽;澶渊之盟。
(2)南宋与金;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郾城大战。
(4)民族政权并立。
【详解】(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北宋的疆域图,①是辽。辽和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南宋的疆域图,A是南宋和金的分界线。金宋和议达成后,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金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捷,大败金军。
(4)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
27.(1)A辽,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B金,建立者是阿骨打
(2)《澶渊之盟》。
(3)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5)都是宋给对方岁币,换取和平。
(6)和约签订后给双方百姓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双方百姓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但是加重了宋人民的负担等。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可知,A辽,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B金,建立者是阿骨打。
(2)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政权之间的盟约名称是《澶渊之盟》。
(3)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西夏议和的内容是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根据所学可知,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5)根据所学可知,共同点都是宋给对方岁币,换取和平。
(6)根据所学可知,共同作用是和约签订后给双方百姓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双方百姓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但是加重了宋人民的负担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