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含答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山西)

文档属性

名称 7 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含答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山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04 21: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1.共六大题,20小题,满分7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K-39 Mn-55
试卷好题分析 最新科技T11~T14、T16、T20
中考押题点分析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T8、新题型新考法T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在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  )
A.反应物的状态 B.反应条件
C.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D.气体的用途
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顺序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制取气体,先装试剂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组装仪器,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C.给试管里的试剂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满后先拿出再盖上玻璃片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所选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  )
A.石灰石和稀硫酸 B.大理石和稀盐酸
C.碳酸钠和稀盐酸 D.石灰石和浓盐酸
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A.X为浓硫酸,气体从a端通入
B.X为稀硫酸,气体从a端通入
C.X为浓硫酸,气体从b端通入
D.X为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
5.从安全、节能、环保和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
A.电解水制取氧气 B.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C.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6.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
7.“不对称有机催化剂”的发现,让药物、太阳能电池等的研发成本大幅降低。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过氧化氢中加入催化剂可产生更多氧气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8.小科根据所学知识,自制了一台“制氧器”,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仓中的液体试剂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
B.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湿润
C.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排出氧气的快慢
D.该装置可以随时调控产生氧气的速率
9.“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将燃着的木条放到正放在实验台上的集气瓶瓶口,木条燃烧得更旺。由上述证据推理,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该气体是氧气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已收集满
10.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为探究影响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因素,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结合图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所取澄清石 灰水体积/mL 2.0 1.5 a 0.5
缓慢通入2 L空 气后的浑浊程度 不明显 明显 非常明显 明显
A.a的合理数值为1.0
B.所取石灰水体积越大现象越明显
C.石灰水的浓度对浑浊程度有影响
D.二氧化碳含量越多浑浊程度越大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化学与工程】
  氢能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我国氢能源的发展规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请结合图文信息,解答11~14题的相关问题。
11.“灰氢”是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氢气。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煤和水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氢气和另一种可燃性气体       (填化学式),你判断的依据是          。
12.“蓝氢”的制取仍然使用化石燃料,但同时对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捉、利用和封存。地质封存是将二氧化碳压入地下的地质构造中,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发生的变化是    。海洋封存二氧化碳潜力巨大,但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答一点)。
13.“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中实现零排放。制取绿氢可利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是    ,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
14.氢能是清洁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三色氢按清洁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
【化学与技术】
15.膜分离技术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科技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工业上采用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的简易流程如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常温下,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          。
(2)卷式膜组的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    ,发生的变化是         。
(3)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缓冲罐的出气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生物制氧是指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C6H12O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6.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陆地建起“海洋牧场”
2024年1月18日,国内首个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养殖示范项目正式出鱼,年产量预计可达10万余斤。这个示范项目的成功应用,让陆地也能建成“海洋牧场”。
深圳大鹏接收站是我国首个展示液化天然气冷能养殖项目的地方,该项目引入了一套循环活水养殖系统,海水需经多次过滤之后才能进入该系统,同时海水中含有的大量氯化钠,通过电解能产生微量的次氯酸钠(NaClO)和氢气,次氯酸钠可以对海水进行消毒。进入接收站的海水再与液化天然气进行热交换,得到的海水低温、无菌、溶氧量高,是难得的天然高品质低温养殖用水,从低温海水生长的海产品不需要再投放任何鱼药或其他添加物,就可以确保海产品的品质。
该接收站养殖项目利用的冷能相当于每年为社会节约用电19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800万吨,是典型的绿色、循环、低碳经济。
(1)液化天然气能使海水温度降低的原因是          。
(2)海水进入接收站之前要经过的处理是           。
(3)电解海水生成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是利用了它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4)低温海水溶氧量高的原因是             。
(5)开发液化天然气冷能养殖项目的意义是           。
四、物质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7.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和整合,是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注意    。
(2)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体现其    性。
(3)一氧化碳燃烧的现象是              。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          。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1)1分,(2)5分,共6分。)
18.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取33.2 g高锰酸钾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0 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成分 (写出计算过程)
六、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9.同学们学习了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方法:A.在试管中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B.加入少量二氧化锰;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重复多次。
(2)实验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A不复燃;C    。
(4)实验结论:               。
(5)实验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    、整理仪器,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
【问题与交流】实验重复多次的目的是               。
20.中国空间站自建成以来,已有多批航天员进行在轨长期生活和工作。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对空间站中保障航天员生存安全的环控生保系统,展开了项目化学习探究。
任务一:认识环控生保系统工作原理
【查阅资料】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小组交流】环控生保系统的重要作用是            ,其中获取水的途径共有    条。
任务二:了解空间站如何制取氧气
【分析讨论】空间站是通过水电解来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任务三:探究空间站消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咨询专家】空间站内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 原理
方法一 2LiOH+CO2Li2CO3+H2O
方法二 4KO2+2H2O+4CO24KHCO3+3O2
方法三 通过萨巴蒂尔反应器吸收转化
【反思评价】
(1)与方法一相比,方法二的优点是          。通过萨巴蒂尔反应器吸收转化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烷和    。
(2)空间站内空气组成与地球大气基本相同,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任务四:展望空间站未来前景
【成果分享】通过探究学习,同学们认识到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未来空间站不仅能满足航天员的基本生存需要,同时还要为航天员提供食物,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是             。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A 7.B 8.D 9.C
10.A 【解析】A.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所取澄清石灰水的体积依次减少0.5 mL,故a的合理数值为1.0,分析正确;B.根据所记录的实验现象可知,所取为同一种澄清石灰水的体积为1.0时,浑浊程度最明显,分析错误;C.实验所取为同一种澄清石灰水,浓度为一定值,因此浑浊程度与浓度无关,分析错误;D.实验中通入的空气均为2 L,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同,因此该实验不能得出浑浊程度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分析错误。
11.天然气 CO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2.分子间间隔变小 使海洋酸化(或影响海洋生物,合理即可)
13.风能(或太阳能) 风能(或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4.2H2+O22H2O 绿氢、蓝氢、灰氢
15.(1)气体中的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比液体的大
(2)过滤 物理变化
(3)木条燃烧得更旺
(4)6H2O+6CO2C6H12O6+6O2
16.(1)液化天然气汽化吸热
(2)多次过滤
(3)NaCl+H2ONaClO+H2↑ 化学
(4)温度降低,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5)节能、减排(合理即可)
17.(1)室内通风
(2)还原
(3)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
(4)灭火
(5)CaCO3+2HClCaCl2+H2O+CO2↑
18.(1)3.2 g(1分)
(2)解: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1分)
 316            32
  x             3.2 g(1分)
=(1分)
x=31.6 g(1分)
通过计算可知,33.2 g高锰酸钾未全部反应完,因此剩余固体中含有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1分)
答:剩余固体中含有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19.(2)2H2O22H2O+O2↑
(3)复燃
(4)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5)洗涤仪器
【问题与交流】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没有复燃;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待反应停止后,继续加入过氧化氢,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重复多次,好像每次反应只消耗了过氧化氢,而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20.任务一:
【小组交流】实现空间站内水和氧气的循环使用 三
任务二:
【分析讨论】2H2O2H2↑+O2↑ 分解反应
任务三:
【反思评价】(1)消除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能生成氧气,供给呼吸 水(或H2O)
(2)氮气
任务四:
【成果分享】种植绿色植物(合理即可)
【解析】任务一:水和氧气是保障航天员生存安全最基本的物质。根据环控生保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知,系统中的水电解系统能实现空间站内氧气的循环使用。萨巴蒂尔反应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电解产生的氢气转化为水,实现空间站的水循环。系统中获取水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航天员的尿液、空间站中的水蒸气和萨巴蒂尔反应器生成的水。
任务二:空间站的外部设计安装了大面积的太阳能板,可以获得足够的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水电解制取氧气。
任务三:结合空间站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与方法一相比,方法二不仅能消耗二氧化碳,还能生成氧气供给呼吸。萨巴蒂尔反应器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成甲烷和水。
任务四:未来空间站不仅要满足航天员的基本生存需要,同时还要通过种植绿色植物满足航天员的食物需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