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重点题型突破】物理常识题 课件(28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重点题型突破】物理常识题 课件(28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07 09:2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物理常识题
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题型突破】
物理常识题考查物理基本素养,考查的内容有:(1)物理学史;(2)对基本物理量的估测估算;(3)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认识、使用及其读数;(4)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
物理常识题结合实际进行设计,常常瞄准课本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方法,贴近同学们熟悉的学习或生活实际来设置问题,着眼于同学们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物理常识题解题技巧
解答物理常识题,关键是回归课本,熟悉课本中相关物理量的时空尺度描述,另外留意身边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和特性,然后对照题目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题型一 物理学史 类
类型1 物理学史类
【例题1】 (2023年四川宜宾中考题) 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并为“牛顿第一定律”贡献了重要研究成果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是【 】
A. 托里拆利
B. 伽利略
C. 法拉第
D. 欧姆
【解析】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并为“牛顿第一定律”贡献了重要研究
成果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是伽利略。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维持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类型1 物理学史类
1. (2024年河南中考题)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强化训练题
匀速直线
奥斯特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周围存在着和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在世界上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类型1 物理学史类
2. (2023年四川内江中考题)下列物理学家和他们对科学的贡献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牛顿——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法拉第——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焦耳——焦耳定律
D.卢瑟福——惯性定律
强化训练题
C
【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焦耳定律是焦耳通过实验发现的,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出来的。
题型二 估测估算类
类型2 估测估算类
【例题2】 (2024年重庆中考题)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让人舒适的室温约为40℃ B.中学生单臂长度约为2m
C.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 D.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C
【解析】让人感到舒适的室温约为22℃;
中学生单臂的长度约为0.6m;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1.(2024年山东泰安中考题)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 D.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36V
类型2 估测估算类
强化训练题
【解析】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2.6dm;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所受的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C
2.(2025年天津河西区中考一模题)下列对数据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W B.一名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50N
C.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8dm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类型2 估测估算类
强化训练题
【解析】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0W;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所受的重力约为G=mg=50kg×10N/kg=500N;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0.8m=8dm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1.2m/s.
C
【例题3】(2025年新疆阿拉尔市中考二模题)以下物理量是同学们进行估算的数据。你认为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考场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的电流约2.5A
B.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为100W
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3.5V
D.220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类型2 估测估算类
【解析】考场内安装的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40W,由P=UI得,
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的电流约为 ;
B
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为100W;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
1.(2024年山东德州中考题)如图为一本放在课桌上的物理课本,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课本受到的重力约为2N
C.课本从课桌掉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min
D.课本平放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50N
类型2 估测估算类
强化训练题
【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所用纸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0.1mm;
课本的质量约为m=285g=0.285kg,所受重力约为G=mg=0.285kg×10N/kg=2.85N;
课本长度约为26cm,宽度约为18.5cm,面积S=26cm×18.5cm=481cm2=0.0481m2;
课桌高度约0.75m,课本从课桌掉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0.25s=0.004min;
大气压强约为p0=105Pa,由p=F/S得,课本平放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
F=p0S=105Pa×0.0481m2=4810N
B
2.(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题)小李同学想估算空气对自己的浮力大小,采集的数据有:自己的体重、自己的密度(与水接近,约为1.0×103kg/m3)、空气的密度(约为1.3kg/m3)。则空气对小李的浮力大小约为【 】
A. 0.006N B. 0.6N C. 60N D. 600N
类型2 估测估算类
强化训练题
【解析】小李(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由ρ=m/V得,小李的体积约为
B
空气对小李的浮力大小约为
F浮=G排=m排g=ρ空气V排g=ρ空气Vg=1.3kg/m3)×0.05m3×10N/kg=0.65N
题型三 测量工具类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例题4】 (2024年甘肃兰州中考题) 图甲中电阻箱的示数为________Ω,图乙中电能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6564
【解析】图甲中电阻箱的示数为6×1000Ω+5×100Ω+6×10Ω+4×1Ω=6564Ω;
图乙中电能表计数器的最后一位数字是十分位数字,电能表的示数为3968.2kW·h;
由图丙可知,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13℃.
3968.2kW·h
-13
1.(2024年广东中考题)(1)测量地图上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cm;(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N.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强化训练题
【解析】(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需要,刻度尺的读数为2.35cm;
(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4N,即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为2.4N.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f=F=2.4N.
2.35
2.4
2.(2024年江苏镇江中考题)(1)图1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
(2)图2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3)图3中,电流表示数________。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强化训练题
【解析】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的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在2.30cm的位置,木块的长度等于右端所对的刻度值,为2.30cm;
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所对的刻度值为2.2N,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
图3中的电流表使用的是0~3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1A,指针所对的刻度值1.7A,电流表的示数为1.7A.
2.30cm
2.2N
1.7A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例题5】(2024年广东中考题) 小明摘来李子,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李子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李子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李子的质量为_______g;用量筒和水测得李子的体积为40cm3,则李子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零刻度线
【解析】(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由图可知,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20g+20g=40g,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4g,李子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值之和,为m=40g+4g=44g ;
李子的密度为
44
1.1
1.(2024年江苏镇江中考题) 为了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李进行了如下实验。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强化训练题
(1)如图1所示,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处。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2所示,则应再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零刻度线

1.(2024年江苏镇江中考题) 为了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李进行了如下实验。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强化训练题
(2)在烧杯中装入适量待测液体,用天平正确测量其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其总质量为________g;
128
【解析】(2)由图3可知,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100g+20g+5g=125g,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3g,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值之和,为m=125g+3g=128g ;
1.(2024年江苏镇江中考题) 为了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李进行了如下实验。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强化训练题
(3)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图4中读数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


30
【解析】(3)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由此可知图4中读数视线正确的是②,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30mL=30cm3.
1.(2024年江苏镇江中考题) 为了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李进行了如下实验。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强化训练题
(4)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4g,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0.8
【解析】(4)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液=128g-104g=24g,液体的密度为
2.(2024年四川达州中考题)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进行探究,现提供如下器材:电压恒定为4.5V的电源;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的五个定值电阻;标有“15Ω 2A”的滑动变阻器和“30Ω 1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开关各1只,导线若干。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强化训练题
(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请根据电路图帮助他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2)若电路连接正确,小明在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丙所示,那么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电流表指针调零
2.(2024年四川达州中考题)
类型3 测量工具类
强化训练题
(3)排除电路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丁所示,此时电路中电流为________A,他此时接入电路的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Ω.
0.5
【解析】(3)如图丁所示,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5A,故此时电路中电流为0.5A.由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5
题型四 科学方法类
类型4 科学方法类
【例题6】 (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题) 下列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科学方法的是【 】
①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②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个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过未点燃的蜡烛确定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大小不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C
【解析】①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采用的方法是建立物理模型法;②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保持小球质量不变,改变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确定点燃的蜡烛的像的位置,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综上,采用了相同科学方法的是②④。
1.(2024年江苏无锡中考题)通过相关可观测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
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
C. 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无空隙
D. 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处在水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类型4 科学方法类
强化训练题
【解析】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彼此进入对方,从而使总体积减小;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存在斥力;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C
2.(2024年江西中考题)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物理量不是用这种方法定义的是【 】
A. 密度 B. 比热容 C. 质量 D. 热值
类型4 科学方法类
强化训练题
【解析】比值法定义法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密度是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比热容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的乘积之比,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没有采用比值定义法;
热值是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