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22: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是六下第四单元的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和信仰”,语文要素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一篇演讲稿,主要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从“对待生死”“对待批评”“对待困难”“对待逝者”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人民团结起来。本文还是一篇议论文,也是六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是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学习材料,更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初中阶段学习议论文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语言运用:品味本篇演讲词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思维能力: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审美创造: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观点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观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1944年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一篇演讲。那演讲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明确“为人民服务 ”的观点。
3.毛主席在第一自然段当中鲜明地提出了自己观点,是哪句话呢?
4.在这句话当中有两个词,意思其实是一样的是哪两个?去掉这两个词,读一读。对比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完全”“彻底 ”两个词的运用能够使表达更加准确严谨。由此可见毛主席用词准确。那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完全彻底就是:全心全意,读...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毛主席在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毛主席从哪些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一起来回忆?
2.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如何对待生死,对待生死的态度是为人民利益而死;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如何对待批评,对待批评的态度是不怕批评;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了如何对待困难,对待困难的态度是看到成绩 光明;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如何对待逝者,对待逝者的态度是送葬 开追悼会
总结:原来主席围绕着为人民服务的中心讲了
这些方面的内容,毛主席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证他的观点,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生学习)
三、重点研读,朗读感悟
1.研读第二段
①司马迁是谁?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③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④其实从古至今,有很多人都表达过自己对于生和死的态度,你知道哪些关于生死的名言。
A在本单元的导语页文天祥曾说过。
B于谦这样的慨叹。
C臧克家还说过
③鲁迅先生心系百姓,他还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送给他们吧。
师总结:看来,引用名言能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人的死应该比泰山还重。你还发现了毛主席还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②“为人民利益而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 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解疑:A、那这句话用到了什么方法呢?哪两种人的对比呢?来读一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
B、你觉得哪些人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哪些人或是行为是为法西斯卖力,是在剥削和压迫人民呢?
C、了解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后你对这个句子又有什么感受?对前者的钦佩对后者的憎恨。
来,带着你的感受读。
师总结:孩子们你们看就是这样的两种人的对比,毛主席就鲜明的表达了那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他们的死就比泰山还重。
③你还发现了毛主席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观点吗?举了张思德的例子,举例
A毛主席为什么要举张思德的例子 它和为人民服务有什么关系?你对张思德有什么了解,请大家看看手中的资料,老师这里也有张思德的资料请看。
B此时你明白毛主席为什么要举张思德的例子吗?他为人民服务表现在哪些方面?
C因为他的事例能够论证司马迁的话,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D毛主席的演讲可谓是“逻辑严谨”呀!来再读最后一句。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看,毛主席先说—人...接着引用—中...然后对比—替...最后举例—张...层层递进地从这四个方面来记忆是不是很简单,请大家尝试自己背一背。根据老师地提示来背一背吧。 谁先来背?最后齐背。
2.研读第 3 自然段
孩子们你们看,在第二段中我们学到了演讲可以用到这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在其他段落中也有,我们来看第3段,请你找一找,在第三段中毛主席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A举例(板书),举了谁的例,为什么举这个例?看来举例的方法你掌握了(真会学以致用)。
B、除了举例还用了什么方法呢?来看这几个句子,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呢?第一句,不怕批评。第二句呢?不怕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呢?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第四句呢?执行正确的批评
C、这几个句子之间毛主席用了什么来把他们连接起来呢?(关联词)生找,师圈。那这些关联词有什么作用呢?——使表达的逻辑严谨
E、这几句话的顺序能换一下吗?每一句的含义都是层层递进的,
师总结:看,孩子们毛主席在这里“巧用关联词”和“举例”的方法,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地说明了“不怕批评”。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来体会毛主席逻辑缜密的演讲吧。
四、结合历史资料,感悟朗读4 5段
1.研读第4段。
其实在当时,我们的队伍已经在革命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看,在陕甘宁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还有华东地区,遍布着我们的抗日革命根据地。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9,100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读...但此时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你知道此时革命队伍遇到了哪些困难吗?)。老师也查找到了一些资料,谁来读一读?
拓展1:好,尽管如此,毛主席仍旧鼓舞。读
拓展2:此时人民正于水深火热之中受难,我们读
拓展3:那个时候死的人太多了,此时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死的人那么多,因何而死?在如此艰巨的困难之下,面对困难,面对死亡,我们该怎么做?毛主席这样说,读...
拓展4:主席不仅在悼念张思德同志,他的心还牵挂着队伍里的每一位战士。读
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克服困难。所以毛主席还说...
2.研读第5段。
①只要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你知道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寄托哀思吗?看,在天安门广场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祖国各地修建的烈士陵园,我们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观看红色剧幕。我们共同追忆那些革命前辈的峥嵘岁月,胸前飘扬的红领巾,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我们以英雄为灯,照亮前路,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读。
五、梳理全文脉络,总结升华
1.同学们,毛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从哪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1234;在每一个方面毛主席所表达的态度是,1234;毛主席演讲时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引用、对比、举例、用关联词。就这样毛主席围绕中心、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地告诉了我们到底该怎样为人民服务。
拓展1:毛主席这样说的。他自身是怎么做的?关于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师总结:毛岸英同志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类和平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毛主席更是为了大局、为了更多的抗战烈士,忍着万分的悲痛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因为他知道,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拓展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有这样的例子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总结:为人民服务地精神已经影响深远,看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墙上有—读,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还有人民政府的大楼内也有—读,以及中南海的影壁上还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读。为什么这些地方都有“为人民服务”呢?因为这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应该在心中种下“为人民服务”的种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行动弘扬(手指标题)读——为人民服务。
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授《为人民服务》这一课中,我深感教学是一个不断更新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每一次的试讲中,会发现每一遍都有不足,每一遍都会有新问题,新问题与新方法会相辅相成,教学就是一个“反思”与“迸发”过程。在本次课堂中,我因为关注到整堂课容量的问题,在学生朗读这一板块,下的功夫不够扎实。在指导朗读这一板块上,在试讲时,学生读得不够好时,我花了较多得功夫去规范学生得情感朗读,但因过于强调应该怎么读的问题,我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在正式讲的时候,我又在怎样个性化朗读和规范朗读之间,没有把握好引导的度。所以导致学生在朗读方面的提升还不够。在提问时,因为学生几次都答不出我想要的答案,我便引导学生说出答案,这个细节的处理中,我应该多请几位同学来回答,只要引导够了,学生会找到答案。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应该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广泛思考的学习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成长点,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课堂就是一份灵活有趣的艺术品,在不断的雕琢与建构的过程中,变得丰富而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