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变 色 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kuài zhì人口的一篇。它没有 A (风情万种 风花雪月)的景物描写,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liáo liáo几笔,就极其简练 B 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kuài zhì( )人口
liáo liáo( )几笔
(2)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
A处的成语是 。
(3) B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冠军。
B. 南通博物苑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C. 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可以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
D. 徐州市妇联将联合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服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契诃夫。
B. 讽刺小说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著名的讽刺小说有我国清代蒲松龄的《儒林外史》。
C. 《变色龙》的题目以自然界中皮肤颜色会随周围事物颜色变化的小动物变色龙来比喻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不断出尔反尔、自食其言的奥楚蔑洛夫,文题简洁明了,具有象征意义和讽刺作用。
D. 《变色龙》通过刻画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专制统治下忠实走狗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与虚伪,批判了他们反人民的本质。
(一)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 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 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坏家伙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4. 小说全文通过多次描写“大衣”,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变化轨迹
① 有人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
② 巡警说他在将军家院子里见过这样的一条狗: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③ 收场: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① →② →③
5. 探究选文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6.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警官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判断顷刻逆转,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合二而一
[俄国] 契诃夫
您不要相信那些变色龙!在我们这个时代,失掉信心倒比失掉旧手套还容易。我就失掉了信心!
那是一天傍晚,我坐在公共马车上。我是个地位很高的人,不宜搭乘公共马车,不过这一次我穿了一件肥大的皮大衣,可以把脸藏在貂皮衣领里。再者,您知道,坐这种马车可以省点钱……尽管时间很晚,天气很冷,车厢里却坐满人。谁也没认出我来。貂皮衣领使得我成了隐姓埋名的人。我坐在马车上,时而打盹儿,时而打量乘客……“不,那个人不是他!”我瞧着一个身材矮小、穿着短小的兔皮大衣的人,暗自想道,“那不是他!不,那就是他!就是他!”
我暗自想着,相信了,却又信不过我的眼睛……那个身穿短小的兔皮大衣的矮子,非常像我办公室里的一个工作人员伊凡·卡皮统内奇……伊凡·卡皮统内奇是个身材矮小、猥琐而窝囊的人,活在世上无非是为了拾起别人掉在地上的手绢,为了给人拜年拜节而已。他年轻,然而脊梁已经弯成弓形,膝盖老是往下弯,手上肮脏,手心恭敬地贴紧裤缝……他的脸似乎被房门夹痛,或者被人用湿抹布揍了几下。那张脸无精打采,一副哭丧相。谁瞧见他,都想唱《松明》这首歌,心里不好受。他一看见我,就索索地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倒好像我要把他吞下肚去,或者活活杀死似的。每逢我责备他,他总是呆若木鸡,四肢颤抖。
比他更卑贱、沉默、渺小的人,我还没见过。就连比他更安分的动物我也没见过……
身穿短小的兔皮大衣的矮子使我强烈地联想到伊凡·卡皮统内奇:完全跟他一样嘛!只是这个矮子不那么伛偻,也不显得窝囊,反而举止随便。最可气的是他在同邻座的乘客谈政治。全车的人都在听他讲话。
“甘必大死了!”他说着,不住转动身子,挥舞胳膊,“这倒正中俾斯麦下怀。要知道甘必大很精明!他会同德国人打仗,要德国人拿出赔款来。伊凡·玛特威伊奇!因为他是天才嘛!他是法国人,然而他有俄国人的灵魂,很有才能!”
嘿,这个无聊的家伙!
等到售票员拿着车票,走到他跟前,他才不再谈俾斯麦。
“为什么你们的车里这么黑 ”他对售票员发脾气说,“你们没有蜡烛还是怎么的 怎么会乱成这样 可惜没有人来教训你们!要是在国外,你们早就挨骂了!乘客不是为你们服务的,应该是你们为乘客服务!见鬼!我不明白长官大人们对这种事会怎样看!”
过了一分钟,他要求我们大家都挪动一下。
“你们挪动一下,让出地方来!我跟你们说话呢!给这位太太让出个位子来!你们要有礼貌!售票员!到这儿来,售票员!你们收了钱,要给人找位子啊!这太可恶了!”
“这儿不准吸烟!”售票员对他嚷道。
“这是谁不准 谁有这个权利 这是侵犯自由!我不容许任何人侵犯我的自由!我是自由人!”
嘿,这个无聊的家伙!我瞧着他的嘴脸,不相信我的眼睛了。
“不,这不是他!不可能是他!他不懂‘自由’和‘甘必大’之类的字眼。”
“不用说,这儿的规矩妙得很!”他丢掉纸烟,说道,“跟这些先生一块儿生活简直要命!他们拘泥形式,死抠条文!形式主义者,庸俗之辈!他们要把人活活地憋死!”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听见我的笑声,对我瞥一眼,嗓音颤了一下。他听出我的笑声,大概也认出我的皮大衣了。刹那间,他的背脊弯下去,脸上顿时露出一副哭丧相,说话声停住,胳膊耷拉下去,手心贴紧裤缝,腿发软。他的模样立刻全变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这个人就是伊凡·卡皮统内奇,就是我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他坐在那儿,把小鼻子藏在兔毛里。这时候我瞅着他的脸。
“这个猥琐而窝囊的小人物,”我暗想,“难道能说出‘甘必大’和‘自由’之类的字眼 啊 难道有这种事 是的,他居然说出来了。这种事没法叫人相信,然而又是真的……嘿,这个无聊的家伙!”
经历过这样的事以后,看你还相信不相信这些变色龙的可怜相!
我是再也不相信了。得了吧,你骗不了我!(选自《契诃夫文集》,有删改)
7. 请写出你对文中加点词“变色龙”的理解。
8. 小说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请根据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9. 作者将小说中的“我”设计成一个“地位很高的人”,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
10. (链接教材)本文中的主人公和《变色龙》中的主人公在性格上都有善变的特点,两个人的善变是一样的吗 作者对待这两个人的态度也一样吗 请作分析。
11. 学习本文后,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看变色龙”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我的发现] 阅读下面材料,概括自然界中变色龙变色的几种情况。(至少写出三种)
美国纽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爬虫动物学副馆长拉克斯沃斯是目前全球资深变色龙研究专家。他发现,除了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而变色之外,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表达也是通过变换体色来完成的。它们经常在捍卫自己领地和拒绝求偶者时,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此外,当变色龙意欲挑起争端、发动攻击时,体色会变得很暗。
(2) (链接教材)[我的观点]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现实生活中的“变色龙”这类人物的看法。
6 变 色 龙
1. (1) 脍炙 寥寥 (2) 风花雪月 (3) 顿号(、) 2. A 解析:B. 语序不当,应将“策划”和“开展”调换位置;C. 成分残缺,在“不合理”后加上“的问题”;D. 搭配不当,可将“条件”改为“环境”。 3. B 解析:《儒林外史》的作者,应该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4. 示例:① 惊慌失措(或:吃惊胆怯) ② 心惊胆战(或:懊悔恐惧) ③ 狼狈不堪(或:尴尬难堪) 5. ① 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心理等,“闻其声则见其人”,使人物形象变得立体可感;② 通过语言描写,让人物进行自我刻画,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③ 语言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6. ① 从情节设置看,这样写使情节发展难以猜测而形成悬念,引人入胜;② 从人物性格塑造看,这样写能突出表现人物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和唯权唯上的思想本质;③ 从表现主题看,这样写反映了法律被践踏、专制盛行的社会现实;④ 从讽刺艺术的运用看,写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判断多次逆转,以漫画式的夸张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或: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对狗的态度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物自相矛盾,增强了讽刺力量)。 7. “变色龙”指在不同场合言行不一,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8.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伊凡·卡皮统内奇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言行,在办公室领导面前卑贱、沉默、渺小,而在马车内则显得自信,高谈政治,充满才华。 9. 作者将“我”设计成一个“地位很高的人”,为主人公伊凡·卡皮统内奇的“善变”提供具体的背景环境;同时“我”和伊凡·卡皮统内奇身份的悬殊对比,可以深刻揭示伊凡·卡皮统内奇“善变”的社会原因。通过刻画人物,揭露当时社会的病态。 10. 两个人的“善变”是不一样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警官,他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而本文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个小公务员,他对上不谄媚,而是怯懦;对普通人不是欺压,而是挺直腰杆,意欲做个“自由人”,哪怕是短暂的时间也好。 由于这两个人物的身份不同,一个是警官,是国家机器的象征,一个是小公务员,所以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有所不同:对警官是一味嘲笑,而对小公务员则半是嘲笑半是同情。 11. 示例:(1) ① 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时变色;② 变色龙之间传递信息和表达时变色;③ 在捍卫自己领地和拒绝求偶者时变色;④ 在意欲挑起争端、发动攻击时变色。 (2) 这类人物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无耻至极,他们善于迎合某些人的胃口,从而得到许多好处,但他们也遭到许多人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