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 索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溜索”曾经是我国西南地区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群众比较yuán shǐ( )的一种出行方式,在特定地理和历史条件下,成为当地居民与外界联系的niǔ dài(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云南全面实施“溜索改桥”工程,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自信,若是再次遇到那个匪徒,绝对能拳打脚踢轻而易举地将其擒住。
B. 正在千钧之力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C. 井盖所在位置是进出家门的必经之路,年轻人经过此处还需放慢步伐留意结冰处,老年人经过时就更为战战兢兢。
D. 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峡 谷
阿 城
①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②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③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④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⑤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⑥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声,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⑦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褪,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⑧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⑨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⑩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选自《遍地风流》,有删改)
3. 文章开始写出了峡谷怎样的特点
4. 文中多次写马蹄声有什么作用
5. 本文的语言和《溜索》一样干净、洗练。请以第⑩段为例,赏析这样的语言特点。
6. 小说从头到尾没出现“我”字,但有评论者认为,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你觉得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简述理由。
7. 在学习课文《溜索》后,班级开展了以“寻找美,开启美育新征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为了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 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材料二]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7 溜 索
1. 原始 纽带 2. C 解析:A. “拳打脚踢”形容凶狠地殴打,不符合语境;B. “千钧之力”形容力量很大,不符合语境;D. “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符合语境。 3. 险峻、阴森、空旷、静谧。 4. ① 以马蹄声暗写了骑手的行踪,衬托出骑手技艺娴熟;② 用马蹄声衬托出峡谷的静谧、空旷。 5. 示例一:白描手法,重在写神,如“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寥寥数笔,粗犷而富有野性的骑手神韵便呼之欲出。 示例二:多用短句,通俗晓畅,“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运用细节描写,使用简洁明了的短句,将一个形象不羁、技艺娴熟的骑手形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6. 示例:有道理。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从“我”的视觉、听觉等角度描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峡谷的静谧、空旷等特点,突出了骑手的技艺娴熟等特点,极具真实性,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7. 示例: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不要追捧“阴柔之风”,而要培养军人气质或阳刚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