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唐雎不辱使命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唐雎不辱使命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22:3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唐雎不辱使命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 使: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
②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2) 徒:① 亦免冠徒跣(      )
② 徒以有先生也(      )
(3) 若:① 非若是也(      )
② 若士必怒(      )
(4) 以:①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②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故不错意也 B. 仓鹰击于殿上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D. 秦王不说
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C. 此/庸夫之怒也
D. 受/地于/先王
4.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课文中有许多语气助词,它们凸显不同人物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表示反问:“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中的“也”表达了秦王对安陵君不听从自己要求的不满。
B. 表示反问:“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中的“哉”表达了唐雎对国土交换面积之小的不满。
C. 表示疑问:“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中的“乎”表达了唐雎不畏强权、反击对方的决心。
D. 表示陈述:“与臣而将四矣”中的“矣”表达了唐雎舍生取义、敢于斗争的信念。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3篇。
B.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多自称寡人。
C. 古人对百姓的常见称谓:布衣、黔首、黎民、黎庶、苍生、氓等。
D. 在古代,“跪”是一种坐姿,要求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
(一)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秦王怫然怒(      )
(2) 此庸夫之怒也(      )
(3) 休祲降于天(      )
(4) 寡人谕矣(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8. 从选段中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态度变化的词句。这说明秦王具有怎样的特点


9.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二)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富弼①使契丹
富弼见契丹主。契丹主曰:“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曰:“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契丹主惊曰:“何谓也 ”弼曰:“晋高祖②欺天叛君,末帝昏乱,土宇狭小,上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马物故大半。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 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 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 ”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
弼又曰:“塞雁门者,以备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城隍皆修旧,民兵亦补阙,非违约也。”契丹主曰:“微卿言,吾不知其详。然所欲得者,祖宗故地耳。”(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 ① 富弼:北宋大臣。 ② 晋高祖:指后晋皇帝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称帝,后为契丹所灭。
10.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若 通 好 不 绝 岁 币 尽 归 人 主 群 臣 何 利 焉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      )
(2) 故契丹全师独克(      )
(3) 契丹主大悟(      )
(4) 以备元昊也(      )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


13. 唐雎和富弼出使时,都受到了武力威胁,他们分别是如何应对的



14. 学校戏剧节上,班级将表演剧目《唐雎不辱使命》,同学们跃跃欲试,请根据文章内容,参照“安陵君”的角色卡,完成其他角色卡的填写。
10  唐雎不辱使命
1. (1) ① 派遣 ② 出使 (2) ① 裸露 ② 只,仅仅 (3) ① 像 ② 假如,如果 (4) ① 用 ② 凭借 2. C 解析:A. “错”同“措”;B. “仓”同“苍”;D. “说”同“悦”。 3. D 解析:正确划分应为“受地/于/先王”。 4. B 解析:应为表达了安陵君维护国土完整的严正立场。 5. A 解析:《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6. (1) 愤怒的样子 (2) 平庸无能的人 (3) 吉祥 (4) 明白,懂得 7. (1) 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 假如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白色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8. “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 这说明秦王具有色厉内荏、欺软怕硬的特点。 9. 因为专诸、聂政、要离都是布衣之士,而他们的一番作为令统治者丧命,强有力地反驳了秦王“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的说法,也表明了唐雎要效法前人的态度。 10. 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 11. (1) 派遣 (2) 战胜 (3) 明白 (4) 防备 12. 即使获胜,损失的军队马匹,是群臣承担,还是人主承担  13. 课文中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正义凛然,针锋相对,誓死维护国土完整;选文中富弼从对方的角度分析,晓以利害,让契丹主认同自己的观点。
[参考译文] 富弼拜见契丹主。契丹主说:“臣子们都要求(本王立即)起兵南下,我的意思是不如先派使者要求割地,求不到,再起兵南下也不迟。”富弼说:“北朝和中原互通友好,君王可以独自享有所有的好处,而臣子没有丝毫获利;如果双方交战,(胜利了)利益归臣子所有,(失败了)君王却要承担战祸。因此臣子劝君王用兵,无非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契丹主惊讶地说:“这是什么意思 ”富弼说:“晋高祖欺骗上天背叛君主,末帝昏乱,国土狭小,上下离心叛乱,因此契丹能保全军队而战胜他们,但健壮勇敢的士兵、强壮有力的马匹以及物资也因此失去一大半。如今中原疆域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严明,上下一心,北朝打算发动战争,能保证一定获胜吗 即使获胜,损失的军队马匹,是群臣承担,还是人主承担 如果互通友好不断绝,岁币全部归人主,群臣又能享有什么利益呢 ”契丹主彻底明白,不断地点头加以肯定。
富弼接着说:“防守雁门关是为了防备(西夏的)元昊。塘水由何承矩开始兴建,这些事在两国订立盟约之前就已经有了。(至于)修墙是因为城墙过于老旧了,而征调民兵也是为了补足军中的遗缺,并没有违背任何盟约啊。”契丹主说:“如果没有你的话,我不会知道其中详情。但是我想要的,只是祖先旧有的土地罢了。”
14. 示例: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盛气凌人、前倨后恭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不卑不亢、机智勇敢、善于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