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22: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诗词曲五首
1.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千古/兴亡多少事
B. 惶恐滩头/说惶恐
C. 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望/西都,意/踌躇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十五从军征》中描写主人公回家看到的景象的诗句:         ,         。         ,         。
(2)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两句诗:           ,         。
(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词句:           ,           。
(4)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5)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   ,      ;   ,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B.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是辛弃疾。其中“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C.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D.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婉约著称。
(一) 阅读课内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 下列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很好地烘托了送别这一主题。
B. “北风卷地白草折”将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写风势之猛,暗示环境的空旷、荒芜。
C. “愁”字既写当时天气状况,又为后文离别分手作了暗示,隐约透露诗人的担忧。
D. “归客”指即将回京的武判官。“胡琴琵琶与羌笛”让人联想到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及送别的愉悦心情。
5. 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6.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7.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诗句。


8. 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二) 阅读课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0.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 ① 吴公台: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② 摇落:零落,凋谢。
11. 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下列诗句不属于登高题材作品的一项是 (  )
A.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2. (链接教材)这首诗与《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13. 班上准备举行一场“古代风流人物”诗文朗诵会,要求每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认真准备,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
(1) 假如你是节目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100字左右)




(2) 你一定精心准备了要朗诵的古诗文。请你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我推荐的古诗文:《 》
我推荐的理由:


24 诗词曲五首
1. A 解析: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为“千古兴亡/多少事”。 2. (1)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2)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4)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3. D 解析:D项,张养浩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4. D 解析:应该是表达了送别时不忍分手的真挚情感。 5. 承上启下的作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坚冰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暗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6. “掣”指“拉,扯”,用词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突出天气寒冷。 7. 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8. 尾联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崇高气节与生死观,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9. 示例:诗中写了一位书生投笔从戎、抵御外患的过程。 10. 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11. B 解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杜少府“之任”的处所,其中隐含惜别的意思,与“登高”没有关系。 12. 《南乡子》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吊古伤今,感慨物是人非,世事无常。借前朝覆灭往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国家正遭受战乱的感伤。 13. 示例:(1) 翻开历史的画卷,当你看到无数风流人物:诸葛亮、辛弃疾、文天祥……你是否为他们或叱咤风云,或挥笔成篇而豪情满怀 当你诵读他们的诗文时,你是否会被他们的精神风貌而折服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古代风流人物”诗文朗诵会,一起领略这些古代风流人物留下的华美乐章吧! (2) 过零丁洋 这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