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常见的酸、碱、盐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试卷好题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T1、T12,科技创新T13,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T4、T5、T15
中考押题点分析 跨学科实践T2,情境化命题T16、T17等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齐民要术》中记载:“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起固氮效果,使用豆科植物肥田可减少下列哪种化肥的使用量 ( )
A.KCl B.K2SO4 C.Ca3(PO4)2 D.NH4Cl
2.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液体是以下四种中的一种,当闭合开关时小灯泡变亮,则烧杯中的液体是 ( )
A.食盐溶液
B.酒精溶液
C.蔗糖溶液
D.蒸馏水
3.下列各组物质的俗称、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熟石灰、氧化钙、CaO B.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C.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D.纯碱、氢氧化钠、NaOH
4.张明在室外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体内的有毒物质呈酸性。下列物质可以帮助张明处理蜇伤处的是 ( )
A.炉具清洁剂 B.冰水 C.肥皂水 D.柠檬汁
5.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1%的硼酸溶液
B.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试剂带回家做实验
C.用工业盐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D.发现家里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6.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滴加 B.量取 C.稀释 D.干燥
7.乙酸(CH3COOH),俗称醋酸,是常见的酸,具有刺激性气味,是食醋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乙酸属于有机物
B.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和酒精可通过闻气味的方式进行区分
D.吃皮蛋时加醋,可除去碱性物质造成的涩味
8.“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酸雨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则纯净物都由同种分子构成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9.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区分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检验铁粉中是否含有锌粉——加入足量稀盐酸
B.区分碳酸铵和碳酸钾——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D.鉴别CH4和H2——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10.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将气体持续通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使用浊度传感器测石灰水浑浊的情况,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溶液浊度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段溶液浊度值变化不大,是因为先排出的是装置里的空气,不与饱和石灰水反应
B.BC段溶液浊度值变小,是因为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C.CD段溶液浊度值上升,此时溶液逐渐变澄清
D.C点所示溶液导电性最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6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 。
(2)75%的酒精溶液中的溶剂 。
(3)生活中常作干燥剂的氧化物 。
(4)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
(5)俗名为烧碱的物质 。
(6)可作建筑材料的盐 。
12.(11分)《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与方法。书籍中记载“煤饼烧石成灰”是生石灰的制取和应用:“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每煤饼一层垒石(石灰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灼烧)之。……火力到后,烧酥石性。……以水沃之,亦自解散。”
(1)粉末“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可用于船只、墙壁的填缝防水。请写出“粉末成质”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入水永劫不坏”,推测“成质”后的产物具有的性质是 (写一条即可)。
(2)“垒石”在化学实验中可用来制取的气体是 。
(3)“灼火燔之”即高温煅烧石灰石,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4)“以水沃之,亦自解散”,说明生石灰遇水由块状变成粉末状,该过程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粉末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13.(11分)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学们针对“在太空中如何补充航天员吸入的氧气和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查阅资料:
资料1 在空间站中,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电解水制备氧气,利用分子吸附技术,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利用舱内外压强差实现二氧化碳的脱附,将其排入太空。
资料2 我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座舱通过专用风机将座舱空气引入净化罐,利用无水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后的空气再重新流回座舱。
(1)资料中提到的氧化物有 (填化学式)。
(2)空间站内的空气为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在空间站中,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通过电解水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LiOH、NaOH都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LiOH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
(5)相同条件下,不同吸收剂吸收CO2的最大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座舱中选用LiOH作吸收剂的原因是 。
14.(7分)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可视化,进行了下列实验。
(1)实验一中,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a中,再将浓盐酸滴入b中。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 ,说明Ca(OH)2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②将浓盐酸更换为稀硫酸,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发生。
(2)实验二中,将盛满干燥CO2的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有同学指出,通过实验二中的现象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结论,于是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A.将NaOH溶液换成等量水重新实验,溶液进入U形管但不流入另一端
B.向反应后的U形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向反应后的U形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填字母)。
15.(10分)钛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绿矾(FeSO4·7H2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含少量Fe2O3、MgO、SiO2等杂质]作原料生产金属钛和绿矾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Fe可以将Fe3+还原成Fe2+;②绿矾能溶于水,不溶于酒精;③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加入硫酸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2)系列操作具体为 、降温结晶、过滤,经系列操作后,再对所得到的绿矾晶体用75%的乙醇溶液洗涤,用乙醇溶液洗涤绿矾的优点为 。
(3)滤液2中加入适量的试剂A可增大pH,试剂A可选用 (填字母)。
a.稀硫酸 b.碳酸镁 c.二氧化碳 d.空气
(4)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钙与二氧化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一种由钛原子(Ti)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图所示,其化学式为 。
16.(9分)自然界中,许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些植物色素也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自制酸碱指示剂用到以下仪器: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从紫甘蓝叶中提取植物色素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 中研碎;
②往操作①后的容器中滴加酒精溶液,目的是 。再通过 (选填“过滤”或“蒸发”)操作,除去植物碎渣,取液备用;
③将紫甘蓝提取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馏水中,显色情况如下表。
物质 白醋 石灰水 蒸馏水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3)请用紫甘蓝提取液及题中给出的仪器,用最少量的试剂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写出你的实验操作及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
17.(10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盐,缺少食盐时,人体会发生细胞水肿,导致肌肉收缩无力,神经信息传递受阻;但是过量摄入食盐则会导致高血压,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盐从海水到餐桌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项目式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了解从海水中提取粗盐
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粗盐
(1)从海水中获取粗盐要选用蒸发结晶的原因是 。
(2)析出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任务二:了解用粗盐制取精盐
(3)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可通过 、过滤等方法去除。
(4)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钙、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去除。下面是同学们设计的去除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氢氧化镁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步骤 实验操作
1 取少量去除泥沙后的“粗盐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 继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X溶液
3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4 将所得溶液蒸干
①步骤1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步骤2中加入X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步骤3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任务三:了解用精盐制作营养盐
市面上有很多营养盐:加碘盐、钙强化盐、硒强化盐、锌强化盐、铁强化盐等。
(5)加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碘酸钾,将碘酸钾均匀地加入氯化钠中,可采用的方法是 。
(6)请从上述营养盐中选取一种并说明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8.(6分)某次氯酸钠发生器可通过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的方式制得可用于环境消毒的次氯酸钠(Na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aClO+H2↑。计算:要制取14.9 g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A 6.C 7.B
8.D 【解析】A.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因为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错误;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都由同种分子构成,也有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错误;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与NaOH的反应,错误;D.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正确。
9.B 【解析】A.铁粉、锌粉均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检验,错误;B.碳酸铵与熟石灰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钾不能,可以鉴别,正确;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不能鉴别,错误;D.CH4和H2燃烧均生成水,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错误。
10.C 【解析】A.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含有空气,AB段溶液浊度值变化不大,是因为先排出的是装置里的空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BC段浊度值变小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沉淀,选项说法错误;C.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CD段浊度值(透过率)增大,说明溶液逐渐变澄清,选项说法正确;D.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C点的浊度值(透过率)很小,此时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最多,导电性最弱,选项说法错误。
11.(6分)(1)Na+
(2)H2O
(3)CaO
(4)HCl
(5)NaOH
(6)CaCO3
12.(11分)(1)Ca(OH)2+CO2CaCO3↓+H2O(3分) 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2)二氧化碳
(3)CaCO3CaO+CO2↑(3分) 分解反应
(4)放出 Ca(OH)2
13.(11分)(1)H2O、CO2(2分)
(2)混合物
(3)电 2H2O2H2↑+O2↑(3分)
(4)碱 +1
(5)相同质量的吸收剂,LiOH能吸收更多的CO2(2分)
14.(7分)(1)①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不能
(2)2NaOH+CO2Na2CO3+H2O(3分)
(3)AB(2分)
15.(10分)(1)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其他合理答案)(3分)
(2)蒸发浓缩 减少溶解损失(或其他合理答案)
(3)b
(4)2Ca+TiO2Ti+2CaO(3分)
(5)Ti4C5
【解析】(1)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O+H2SO4MgSO4+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2)降温结晶前需要对滤液蒸发浓缩;绿矾能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对所得到的绿矾晶体用75%的乙醇溶液洗涤,用乙醇溶液洗涤绿矾的优点为减少溶解损失,且低温烘干时乙醇更容易挥发。
(3)加入适量的试剂A可增大pH,说明该物质能与滤液中的酸反应,碳酸镁能和酸反应,降低酸性。
(4)钙与二氧化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钛和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TiO2Ti+2CaO。
(5)根据题意可知,图中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原子就是其化学式中含有的原子,根据分子模型直接数出其中的钛原子个数为4、碳原子个数为5,故其化学式为Ti4C5。
16.(9分)(1)烧杯 点滴板
(2)①研钵
②溶解植物中的色素 过滤
(3)各取几滴待测液于点滴板上,分别滴加几滴紫甘蓝提取液(2分) 溶液变红的为稀盐酸,溶液变绿的为氢氧化钠溶液(2分)
17.(10分)(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2)饱和
(3)溶解
(4)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Na2CO3+CaCl22NaCl+CaCO3↓(3分)
③除去剩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5)将碘酸钾和氯化钠充分溶解,再进行蒸发结晶(或其他合理答案)
(6)铁强化盐中含有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或其他合理答案)
18.(6分)解:设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为x。
NaCl+H2ONaClO+H2↑
58.5 74.5
x 14.9 g(2分)
=(2分)
x=11.7 g(1分)
答: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为11.7 g。(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