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进化学世界 专项练习 (含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安徽)

文档属性

名称 1 走进化学世界 专项练习 (含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安徽)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05 10: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走进化学世界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1.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u-64
试卷好题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T1,生产、生活情境T2、T6、T15
中考押题点分析 特色科普题T9、T10,项目式探究T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捣练图》是我国唐代名画,描绘了唐代妇女进行农织劳作时的情景。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2.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
A.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
C.研发5G网络技术,提升网络质量
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
3.在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图标是 (  )
4.实验室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用到了下列仪器,其中名称错误的是 (  )
5.可用于加热,且加热时需要放置在陶土网上的仪器是 (  )
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在课下开展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物品替代实验仪器顺利完成了实验,下面对应关系连线不正确的是 (  )
7.下列有关试剂的取用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8.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加热固体时,试管破裂——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用量筒量取水时,水的实际体积偏小——仰视读数
C.蒸发液体时液体飞溅——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D.实验室制取气体,始终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气密性不好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9~10题。
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作为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它可以迅速杀灭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有强氧化性,易分解。
9.上述信息中,属于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是 (  )
A.无色透明的液体
B.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C.易挥发,易溶于水
D.有强氧化性,易分解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配制过氧乙酸溶液时,应戴乳胶手套,防止溶液溅到皮肤上
B.可用过氧乙酸对铁质器具进行消毒
C.过氧乙酸溶液的pH>7
D.过氧乙酸长时间放置不会降低其杀菌效果
11.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取下试剂瓶的瓶塞倒放于实验台上 防止打碎瓶塞
B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试剂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各放上一张称量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防止产生误差
12.防风蜡烛的烛芯由棉线、固体粉末、石蜡组成。当蜡烛燃烧时,火焰焰心充满石蜡蒸气,焰心温度约为150 ℃,固体粉末不燃烧。吹灭瞬间,固体粉末燃烧,蜡烛复燃。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固体粉末着火点高于蜡烛的焰心温度
B.烛芯中棉线燃烧提供热量,使石蜡先熔化再汽化
C.蜡烛焰心处温度低的原因是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
D.蜡烛燃烧时,焰心处固体粉末不可燃烧是因为没有充足的氧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镁条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因此金属镁可以制作照明弹。镁还能和乙醇、水反应生成氢气。将镁条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反应结束后,可看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固体碳(C)。
(1)镁条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2)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镁条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3)金属镁可以用作照明弹的原因是                 。
(4)写出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5分)某市进行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实验台上摆放有下列仪器和试剂。
(1)指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    。
(2)小红同学抽到的原题目是“液体试剂的取用”。按评分标准,每项规范操作得1分,总共5分。实验完毕后,小红得了3分,她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可能为        、        。
(3)你认为图中还能完成的实验基本操作有          (写1条即可)。
(4)小然同学为了探究稀盐酸的性质,需要准确量取5 mL稀盐酸,并进行加热。他需向监考老师提出补充的仪器的名称是            。
15.(6分)清晨,小婉就和爸爸一起给农田里的玉米施肥。在施肥过程中,小婉闻到化肥产生了一种刺激性气味,而且发现越到中午这种气味越强烈。在阳光照射下,她不小心撒在干燥土壤表面的肥料过了一段时间后竟消失了。小婉对此感到好奇,并记住了化肥的名称是碳酸氢铵,回到学校后,她和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白色粉末状晶体,有氨味,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②湿润的无色酚酞试纸遇氨气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
【提出问题】碳铵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1)在试管内加入少量的碳铵固体,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需要注意:                (写1条即可)。
(2)闻到刺激性气味。
(3)将湿润的无色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生成了    。
(4)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        。
(5)将干冷的玻璃片放在玻璃管口,观察到只有水珠生成,而没有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碳铵消失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反思与评价】(1)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                。
(2)施用碳铵化肥时要注意:            。
16.(6分)某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认识蜡烛
普通的蜡烛通常是用棉芯和石蜡制成的。石蜡的熔点范围为47 ℃~64 ℃,密度约为0.9 g·cm-3,着火点约为190 ℃,可以用小刀切割。
(1)从物质组成分析,石蜡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结合日常蜡烛使用,可知石蜡具有    (填字母)等性质。
A.硬度大 B.不溶于水
C.密度比水的小 D.熔点高
任务二:了解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3)取一个干燥、洁净的锥形瓶,将蜡烛放在燃烧匙上点燃,再把点燃的蜡烛放入锥形瓶中(如图1),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取出燃烧匙,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如图2)。
蜡烛燃烧过程中锥形瓶内壁有水雾产生,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实验后观察到瓶口有黑色固体附着,图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则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任务三: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
(4)为探究密闭容器中蜡烛熄灭的原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点燃的蜡烛伸入含有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蜡烛    ,说明蜡烛熄灭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蜡烛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 2
   
结合①中实验现象分析,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③上述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的产物有            。
17.(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根质量为36.20 g的洁净铜丝盘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其质量为36.52 g。
(1)铜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2)计算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B 6.D 7.B
8.B
【解析】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会导致冷凝水倒流,使试管骤冷破裂,合理;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则水的实际体积偏大,不合理;C.蒸发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合理;D.装置气密性不好,漏气会导致收集不到气体,合理。
9.D 10.A 11.D
12.A
【解析】A.吹灭瞬间,温度降低,固体粉末燃烧,说明固体粉末的着火点低于蜡烛的焰心温度,错误;B.当蜡烛燃烧时,火焰焰心充满石蜡蒸气,说明烛心中棉线燃烧提供热量,使石蜡先熔化再汽化,正确;C.蜡烛焰心处温度低的原因是石蜡蒸气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导致燃烧不充分,正确;D.蜡烛燃烧时,固体粉末未接触氧气,不燃烧,吹灭瞬间,未冷却的固体粉末接触到氧气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正确。
13.(6分)
(1)银白色固体 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合理即可)
(2)生成白色粉末
(3)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4)2Mg+CO22MgO+C(2分)
14.(5分)
(1)试管
(2)瓶塞没有倒放 标签未对着手心(合理即可)
(3)固体试剂的取用(合理即可)
(4)酒精灯、胶头滴管、试管夹
15.(6分)
【进行实验】(1)先预热再固定加热(合理即可)
(3)氨气
(4)二氧化碳
【得出结论】化学
【反思与评价】(1)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
(2)埋土施肥,及时灌溉(合理即可)
16.(6分)
(1)混合物
(2)BC
(3)氢(或H) 碳(或C) CO2+Ca(OH)2CaCO3↓+H2O(2分)
(4)①不熄灭 ②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使氧气浓度过低,不足以支持蜡烛继续燃烧 ③碳、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
17.(5分)
(1)增大受热面积,使反应更充分(1分)
(2)解: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36.52 g-36.20 g=0.32 g(1分)
设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2Cu+O22CuO(1分)
   32   160
  0.32 g  x
=(1分)
x=1.6 g(1分)
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为1.6 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