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专项练习 (含答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安徽)

文档属性

名称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专项练习 (含答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安徽)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05 10: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1.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a-40
试卷好题分析 生产、生活情境T2、T10、T15,科技创新T6、T7,数字化实验T12
中考押题点分析 特色科普题T8、T9,化学史话T13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以下几个你熟悉的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铁生锈 B.高山流水
C.碘蒸气的扩散 D.室温下冰块融化
2.适当补充“加铁酱油”可以预防贫血。“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3.世界因物质而多彩。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水
C.金刚石 D.氯化钠
4.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B. C. D.
5.替诺福韦(化学式为C9H14N5O4P)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55 ℃~65 ℃的环境下反应制成。下列有关替诺福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O2 B.相对分子质量为287
C.属于无机物 D.受热即可分解
6.科学家发现反常现象,碳纳米管内水分子加热到105 ℃会结冰。这种“冰”的结构和一般的冰不同,是水分子与碳纳米管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晶体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种“冰”属于混合物 B.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C.这种“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D.这种“冰”和一般的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7.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为氧化物 B.丙的化学式为H2O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
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初步判定三星堆4号坑距今约3 200至3 000年。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生物死后体内的碳-14会不断衰变,碳-14原子核中1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对比生物体内生前、死后碳-14的含量,可推算出其所属年代。
8.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碳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2.01 g
C.碳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6 D.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14属于碳元素 B.碳-14原子比碳-12原子的质量小
C.碳-14原子衰变形成的新原子属于氮元素 D.生物体遗骸中碳-14含量会不断减少
1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制造云和雨”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解释
A 点燃酒精灯 酒精是可燃物
B 盘子里有水出现 水分子本身变小
C 盘子下出现水滴 生成了新的分子
D 烧杯中出现“白气” 冰块发生了升华
   
11.元素观、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不变
C.元素既可论种类,也可论个数 D.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12.银白色的镁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总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某兴趣小组按照下图流程探究灰黑色的“外衣”的形成,实验观察到B处白色固体变为蓝色(已知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的是 (  )
A.实验中不可将通入的氮气改为空气,会影响实验结果
B.灰黑色的“外衣”一定含有镁、氢元素,可能含有碳元素
C.灰黑色的“外衣”的形成一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D.实验应增加一组尾气处理装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某兴趣小组以“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为课题,展开项目式探究活动。
【任务一】认识分子,搭建分子模型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小球搭建了四种模型,其中可表示单质的是    (填字母)。
【任务二】分析史料,构建原子模型
(1)1897年,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            。
(2)1909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图1),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由实验现象进行推理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字母)。
A.原子核带正电 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任务三】绘制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图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    ,②表示    。
(2)金属铜是由    (填具体微粒的名称)构成的。
14.(6分)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图1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    。
②“11”指的是    。
(2)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是    。
②从A、B、C三幅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③请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3)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解释体积变化的原因:            。
15.(5分)高粱酿酒的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高粱粉碎的目的是                    。
(2)“润糁”的目的是使高粱吸收一定量的水。为使高粱吸水更均匀,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3)“大曲”中含有生物酶,向原料中加入“大曲”可缩减白酒的酿制时间,大曲所起的作用叫        。
(4)“发酵”过程中,原料与空气中的    发生了缓慢氧化。
(5)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判断,最终得到的酒属于    。
16.(6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性质,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A处纸条滴有无色酚酞溶液,B处液体为浓氨水。观察到纸条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该装置的优点是            (写1种即可)。
(2)探究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
三朵干燥白纸花(染有酚酞)、喷壶(蒸馏水)、喷壶(稀氨水)、塑料瓶(浓氨水)。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对纸花1喷水 纸花不变色
② 将纸花2放在塑料瓶(浓氨水)瓶口 纸花不变色
③ 对纸花3喷稀氨水 纸花变红色
由实验①得到的结论是                ;由实验②得到的结论是                ;由实验③得到的结论是                。将喷过水的纸花1放在塑料瓶(浓氨水)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3)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一段时间后,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玻璃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已知: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
①生成物NH4Cl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 B.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构成氯化铵的微观粒子不运动 D.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③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氯化铵分子运动得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
17.(5分)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1)如果要制取5.6 t氧化钙,同时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可以用                    的方法测出所制二氧化碳的质量。(写1种即可)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B
【解析】A.替诺福韦的化学式为C9H14N5O4P,一个替诺福韦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错误;B.替诺福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4+14×5+16×4+31=287,正确;C.替诺福韦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D.在55 ℃~65 ℃的环境中反应制成替诺福韦,因此该物质在该温度下不分解,错误。
6.A
【解析】A.这种“冰”是水分子与碳纳米管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属于混合物,正确;B.氢、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过氧化氢等,错误;C.物质都有三态变化,这种“冰”也不例外,错误;D.这两种冰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7.B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是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丙的化学式为H2O,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错误;D.在反应物氧气中,氧元素显0价,在生成物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错误。
8.C 9.B 10.A 11.B
12.B
【解析】将样品隔绝氧气加热,发现B处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产物中有水生成,则证明样品中含有氢元素。C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则证明样品中含有碳元素。A.不可以将氮气改为空气,因为空气中可能会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正确;B.该实验现象证明样品中一定含有镁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错误;C.由于碳元素和氢元素来自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外衣”的形成一定和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正确;D.实验应增加一组尾气处理装置,确保环保,正确。
13.(6分)
任务一:AB
任务二:(1)原子呈电中性(或原子不显电性)
(2)C
任务三:(1)质子 离子
(2)铜原子
14.(6分)
(1)①8 ②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2)①BC ②分子种类(或相对分子质量) 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冷的地方干得快(合理即可)
(3)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5.(5分)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搅拌
(3)催化作用
(4)氧气(或O2)
(5)混合物
16.(6分)
(1)分子在不断运动 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2)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氨气不能使酚酞变红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纸花变红色
(3)①固体 ②AD ③分子的质量大小(或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可)
17.(5分)
(1)解:设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1分)
      56  44
      5.6 t x(1分)
=(1分)
x=4.4 t(1分)
答: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 t。
(2)称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并计算质量差(合理即可)(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