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酸、碱、盐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安徽)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酸、碱、盐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安徽)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05 09:5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酸、碱、盐专题训练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1.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试卷好题分析 劳动教育T6,优秀传统文化T8、T9、T14,数字化实验T15
中考押题点分析 情境化命题T2、T16等,项目式探究T13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液体中既存在大量的分子,又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是 (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纯硫酸 D.氯化钠溶液
2.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的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沾上它会奇痒难忍。小明在家处理芋艿时,感到手掌发痒,则下列厨房中的物质可用于止痒的是 (  )
A.食醋 B.料酒 C.肥皂水 D.食盐水
3.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B.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C.氯化钾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都属于复合肥
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4.下列有关盐酸、硫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B.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等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D.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探究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对劳动项目的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在冰箱中放活性炭包除味 活性炭有吸附性
B 给自行车胎打气,大量空气被压进轮胎 气体分子受压时变小
C 用碳素墨汁书写春联,字迹不易褪色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菜炒好后,关闭燃气灶的燃气阀门 采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7.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的要求。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那么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
农作物 大豆 茶 甘草 马铃薯
pH 6.0~7.0 5.0~5.5 7.2~8.5 4.8~5.5
A.大豆 B.茶 C.甘草 D.马铃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凡红铜升黄色为锤锻用者,用自风煤炭,……百斤,灼于炉内,以泥瓦罐载铜十斤,继入炉甘石六斤,……每红铜六斤,入倭铅(金属锌)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
8.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碳酸锌属于 (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9.有关“黄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属于金属材料 B.熔点比纯铜高
C.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D.相互刻画可以比较纯铜与黄铜的硬度
10.如图甲,检查完气密性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钙,试管中某数值y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C.y可以表示试管中溶液的质量
D.U形管内红墨水会出现左边低、右边高的现象
11.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设计,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A HCl气体(H2O) 固体氢氧化钠 通过装有试剂的干燥管,收集
B CaCl2溶液(HCl) 碳酸钙粉末 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C KNO3溶液(CuSO4) Ba(OH)2溶液 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D CaCO3固体(CaCl2) 水 加足量试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2.兴趣小组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段反应是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反应刚刚进行,盐酸开始反应
C.D点表示反应刚好结束,所以DE段压强不再改变
D.CD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气体逸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小丽同学家里承包了一块土地,准备种植特色农产品玉米。由于担心该地土壤的酸碱性不适合种植玉米,特邀请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项目式探究。
【查阅资料】玉米适宜在pH范围是6.5~7.0的土壤中生长。
【任务一】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步骤1:取农田里五份不同位置的5 g土样于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澄清后过滤。
步骤2: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滤液滴加到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1)在农田里确定5个位置进行取样,以下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    (填字母)。
同学们分别进行了五次实验测定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组别 浸出液1 浸出液2 浸出液3 浸出液4 浸出液5
测得的pH 5 6 6 5 5
(2)该土地的土壤呈    性。
【任务二】改良土壤酸碱性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熟石灰改良土壤,但效果不明显。小丽同学提出可能是熟石灰变质了,写出熟石灰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常引入淡水冲洗土壤以降低土壤酸性。请在图中画出冲洗过程中土壤溶液酸碱度变化的大致曲线。
14.(5分)《唐本草》中记载:“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工业上以绛矾为原料制取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1)“溶解”:为加快溶解的速率,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2)“转化”:该过程是FeSO4和(NH4)2CO3反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分离”:分离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
(4)“焙烧”:隔绝空气加热,碳酸亚铁先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再加入煤粉焙烧生成CO,CO还原FeO得到铁。加入煤粉产生C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6分)某校学生实验后产生大量含NaOH的废水,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实验小组先将废水样品进行过滤,后取80 g滤液于锥形瓶中,如图甲所示。为把滤液中的氢氧化钠除去,实验小组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1)从图乙数据可知,温度在区间    (填字母)℃时,滤液中的NaOH已完全反应。
A.14~16 B.16~18 C.18~20 D.20~22
(2)写出除去滤液中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并在图丙中补充反应后的微观粒子。
(3)根据题意,结合图乙,可知80 g废水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
(4)某同学另取80 g上述废水滤液于锥形瓶中重复上述实验,向锥形瓶中滴加9.8%的稀硫酸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                    。
16.(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家中常见物品探究鸡蛋壳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假设鸡蛋壳中除了实验所探究的物质外,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知识回顾】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都能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
该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鸡蛋壳的成分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实验一中没有明显现象,实验二、三中有气泡产生,鸡蛋壳上升。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2)实验一的作用是    。
(3)实验三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故实验三比实验二更加科学的原因是                   。
(4)甲同学得出结论: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5)实验二中鸡蛋壳上浮的原因是                     。
【实验拓展】
(6)鸡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与食醋(主要成分为CH3COOH)发生反应生成Ca(CH3COO)2等物质。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方法是称取一定量的鸡蛋壳,加入过量食醋中充分反应,过滤,则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    (填字母)。
A.滤液的质量 B.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
C.滤渣的质量 D.加入的食醋质量以及浓度
17.(5分)为测定某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50 g 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并分别滴加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质量/g 50 50 50
NaOH溶液质量/g 20 40 60
沉淀的质量/g 2.45 4.9 4.9
(1)计算该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3反应后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B 7.C 8.D 9.B
10.C
【解析】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正确;B.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正确;C.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溶质减少,溶液质量减少,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大,溶液质量增大,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消耗了溶剂,最终溶液质量会低于初始质量,与图像不符,错误;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会出现左边低、右边高的现象,正确。
11.B
【解析】A.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CuSO4 能与过量Ba(OH)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CaCl2 易溶于水,CaCO3 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错误。
12.A
【解析】镁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其表面易形成一层MgO,未经砂纸打磨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表面的氧化镁先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H2O,里面的镁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并放出热量。AB段压强无明显变化,主要是因为氧化镁与盐酸反应;BC段压强明显增大,是因为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C点(压强增大到最大)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C点反应结束,则DE段表示反应完全,不再产生气泡,压强不再改变。
13.(6分)
(1)B
(2)酸
(3)Ca(OH)2+CO2CaCO3↓+H2O(2分)
(4)(2分)
14.(5分)
(1)将绛矾研细(或搅拌,或加热,合理即可)
(2)复分解反应
(3)N
(4) C+CO22CO(2分)
【解析】(1)将绛矾研细、搅拌、加热都可以加快溶解的速率。
(2)绛矾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分离得到的母液中主要成分是硫酸铵,硫酸铵中含有的阳离子的符号是N。
(4)由于碳酸亚铁分解的生成物有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放入煤粉之后发生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15.(6分)
(1)D
(2)2NaOH+H2SO4Na2SO4+2H2O(2分)
(3)10%
(4)氢氧化钠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解析】(1)酸碱中和反应放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由图乙中的数据可知,温度在20~22 ℃区间时,滤液中的NaOH已完全反应,故选D。
(2)除去滤液中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仍在溶液中。
(3)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100 g。
设80 g废水滤液中NaOH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x    100 g×9.8%
=
x=8 g
则80 g废水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00%=10%。
(4)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16.(6分)
(1)Na2CO3+2HCl2NaCl+H2O+CO2↑(2分)
(2)对照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能排除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合理即可)
(4)碳酸氢盐也能产生相同的现象
(5)反应生成的气泡吸附在鸡蛋壳表面,使鸡蛋壳受到的浮力增大
(6)C(2分)
17.(5分)
(1)解:设50 g CuSO4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98
x 4.9 g(1分)
=(1分)
x=8 g(1分)
CuSO4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1分)
答:该CuSO4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2)Na2SO4 、NaOH(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