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心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一、自主学习,知识提炼
二、分层训练,能力提高
三、自我评价,信息反馈
2教学目标
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私心”的寓意。
2、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
3学情分析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二、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三、讲解《私心》
1、第五伦简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2、课文注释: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并赶走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奏之事,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诚实,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也因为这样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就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
却整夜难眠。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
3、结构分析:全文分成两层
一、(自“伦奉公尽节 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
二、(自“或问伦曰 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
4、 主题分析: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5、 写法分析:语言简洁,朴素无华。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性格。第五伦的“私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A、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B、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C、写作借鉴:发人深省的语言,促人自省。如第五伦有“私心”的两件事,使人扪心自问,促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深处的私心杂念。
五、拓展迁移
附:《后汉书》之传世名篇乐羊子妻【题解】《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 列女传》。《列女传》为范晔新创体例,主要记载历史上杰出女子的生平事迹。本文主要颂扬乐羊子妻品行高洁、具有毅力和远见的事迹。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私心》,完成下列问题。
1. 给下列括号中的字注音。
(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2)然少(蕴藉)
(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2.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