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文二则.四知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文二则.四知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18:50:27

文档简介

四知 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并翻译课文。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能力目标:
能够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进一步提高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四知”的含义和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四知
现在我们形容某事只有两人知道时,总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种说法范晔是怎么说的呢?
活动2【讲授】四知
介绍作者作品 学习课文
环节(一)读文释义
1、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完成课文翻译。
要求:(1)两人一组,一人译,一人听
边听边挑错,边听边找疑难,边听边记录问题。 译完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在书上归纳本文的文言现象,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新词的解释。
3、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环节(二)结构分析
1、本文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把文章分为两层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吗?
2、请学生表演“杨震拒金”场景。(重点表现出杨震拒绝的坚决态度)
环节(三)写作特点分析
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你能说出文中哪些 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吗?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环节(四)讨论、交流、表达
⒈ “清官”还称什么?你能举出两个古代或现代的例子吗?
⒉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于我们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⒊你怎样看待“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这一观点的?
教师小结:
杨震身为高官,不为金钱所动,在他看来,让后代做清官的子孙是对他们最大的馈赠。在封建时代,一位高官能这样想这样做的官吏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种思想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道的。
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一些腐败现象,腐败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难以根治的现象,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党表现出惩治腐败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十八大之后,落马的省部级、国家级高官就有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铁男、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中石油集团原副总经理王永春、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公安部副部长(正部级,18届中央委员)李东生、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副主席徐才厚……我们有理由相信:腐败将再无立足之地。
我们的同学中,将来肯定会有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杨震这样的清官。
活动3【作业】四知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课件12张PPT。21古文二则范晔
四知
21古文二则
范晔
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作者作品介绍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为我国史学名著。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长于叙事和人物性格塑造。环节一———读文释义
邓骘 谒见
以遗震 涿郡
辟之 称为zhìyèwèizhūobìchēng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
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
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
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
子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
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四知读文释义结合书下注释完成全文的翻译要求:
?两人一组,一人译一人听;
?边听边挑错,边听边找疑难,边听边记录问题。
?译完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在书上归纳本文的文言现象,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新词的解释。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
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
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
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密愧而出。辟: 举 :
迁: 之:
道 : 故:
为 : 怀:
无知 :征召推举,选拔晋升或调动官职动词,往、到名词用作动词,取道从前, 过去动词,担任名词用作动词,怀里
揣着
没有知道(的人),今义:愚昧,没有文化。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
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转 : 谒:
故旧: 或:
为 :调动(官职)拜见老朋友有的人介词,替文言积累卡片一词多义:当之郡(动词,往、到) 以此遗之(代词,指“子孙”)
君不知故人(了解) 何谓无知(知道)
子知(代词,你) 子孙常蔬食步行(名词,子女)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介词,替)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动词,担任)
词类活用: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名词用作动词,“怀里揣着”)
道经昌邑(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古今异义词:暮夜无知者(古:没有知道/今:愚昧,没有文化)
古代官职调动的四个词:辟,举,迁,转。环节二——结构分析本文写了两件事,你能把文章分为两层,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吗?杨震拒金拒为子孙开产业{环节三——写作特点分析 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的手法刻画人物,你能说出文中哪些
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吗?反映
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正面描写:事情、人物语言侧面描写: ①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② 子孙常蔬食步行。
{}清正廉洁“清官”还称什么?你能举出两个古代或现代的例子吗?
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于我们有怎样的
现实意义?
⒊ 你怎样看待“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这个观点的?环节四——交流、探讨、表达
⒈ “清官”还称什么?你能举出两个古代或现代
的例子吗?
⒉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于我们有怎样的现
实意义?
⒊你怎样看待“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
之,不亦厚乎!”这一观点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