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提高读文能力;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通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写作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文言翻译的基础与能力,也有了对人生的的认识和对周边生活的体验,本篇文章的内容并不算很深,学生会在学习小组中合作研究,以自主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内容,把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所渗透的主题。进一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重点难点
学习表现杨震的高尚品质的写作手法,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四知》
他因为多才而且贤德被举为茂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民众拥戴。经过四次升迁,做了荆州日刺史,东莱太守,就在他赴仕途经昌邑,正是他举荐的秀才王密为县令,王为感恩,于深夜送金,他会如何处理呢?他是谁呢?就让我们随着范晔的笔墨了解学习。
活动2【讲授】《四知》
一、作者作品介绍
1、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几次升迁,官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它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由于他的“后汉书”文约事详,逐渐取代了前人的著作。
2、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题目解说: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二、生读课文,师生正音、解义。
1、正音:
骘( ) 辟( ) 荆( ) 邑( ) 谒( ) 涿( )
2、解义: ①当之郡:之,动词,去、到。 ②道经昌邑:道,取道,先定去某地的路线。
③谒yè:拜见。 ④以遗震:遗wèi,赠与。
三、反复读文,解决难解字词含义。
3、一词多义: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过去)
故人知君 (我。汉代在门生、故史前自称)
故旧长者?? (原来、过去。故旧,老朋友)
当之郡 (动词,去、往)
以此遗之 (代词,代子孙、他们)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连词,表示顺承)
密愧而出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4、省略句式: ①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省主、(王密)]
②暮夜无知者 [省主(送金这件事)]
③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省主(我)要让??]
5、成语 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后用来比喻暗中贿赂。
三、生单读、小组读文、小组分读、齐读课文后翻译(六遍读文)
1、感知品味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个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杨震) (语言描写)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公正廉洁,自律慎独
(3 )、归纳本文主题:学生小组讨论,概括主题思想。
形式为:本文通过叙述( )故事,表现了( )精神品质。
(4)、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A.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B.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C.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活动3【练习】《四知》
拓展练习:
1.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2.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
活动4【作业】《四知》
将活动3中问题2整理成书面评析写在作业本上。
课件17张PPT。 古文二则 四知 (范晔) 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几次升迁,官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它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由于他的“后汉书”文约事详,逐渐取代了前人的著作。作者简介《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前四史司马迁 西汉班固 东汉范晔 南朝宋陈寿 西晋第一则四知题目解说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知” : 杨震,东汉高官,学问渊博,可与孔子相媲美,素有“关西孔子”之称 。了解人物生字识记评骘 复辟
谒见 遗
涿郡 辄
zhìzhuōbìzhé yèwèi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四 知1、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标记疑难。二、疏通文意2、小组讨论解决或问老师。三:整体感悟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事?用简单话概括。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四:写作特点 1.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2.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循吏"、"良吏"、"廉吏" 西门豹 、董宣、狄仁杰 、包拯 、海瑞 五:拓展延伸(一)、字词释义辟 :举 :迁:之:故:谒:怀:遗:转:厚:征召推举,选拔晋升到,往从前拜见揣着赠送调动丰厚检查学习效果(二)、句子翻译1、当之郡。当去东莱郡的时候。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同学们!无论前路似锦或是荆棘丛生,我们都要看好前方的路,清白为人,清白做事,无悔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