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课文通过传神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学习课文通过传神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杨震拒金的现实意义。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播放《杨震四知》节选视频,接着教师悬念导入。
汉代的杨震,是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百姓拥戴的好官,曾有人为感谢他的恩情,在深夜送金,他会如何处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四知》去寻找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悬念的设置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学好本课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走近作者,了解作品。(以抢答形式进行)
第三环节:五步诵读,品析课文。
1、初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实施步骤: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读;③提问朗读;④全班齐读。
设计依据:文言文的学习,读是第一法宝,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培养语感。
2、解读——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实施步骤:①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独立翻译课文。②小组交流,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探讨。③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设计依据: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注重师生和生生交流,让学生不仅理解内容,更学到了学习方法。
3、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旨。
实施步骤:精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提出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进而提炼主旨。
教师可预设几个问题:
①文中主人公是谁?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②本文写了哪两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③结合课文,说说杨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④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人物 事件 品质 写法
杨震 拒金 严于律已语言描写
(四知先生)拒开产业廉洁自律侧面描写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设计依据: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组织学生读、说、评、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质疑。
4、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课文中杨震的语言不多,但很精彩,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重在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
实施步骤:跳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杨震的语言大声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5、创读——迁移训练,创造延伸。
实施步骤:教师出示两个题目,激发学生创造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课件30张PPT。四 知古文二则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课文通过传神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时顺阳(今河南淅川)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撰写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 作者简介 《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其叙事的特点是分类而叙,而不按年代的先后。在史传文学中,《后汉书》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长于记史和人物性格塑造。作品简介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四 知 1、初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实施步骤: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读;③提问朗读;④全班齐读。 2、解读——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实施步骤:①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独立翻译课文。②小组交流,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探讨。③积累重点文言词语。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闻其贤而辟之
(2)举茂才
(3)四迁荆州刺史
(4)当之郡。
(5)故所举荆州茂才
检查学习效果征召推举,选拔晋升到,往从前 (6)谒见
(7)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8)后转涿郡太守
(9)不亦厚乎
(10)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拜见揣着赠送调动丰厚有的人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当之郡。当去东莱郡的时候。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3、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旨。 杨震杨震拒金拒开产业正面
描写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侧面
描写廉洁自律
严于律已 4、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实施步骤:
跳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杨震的语言大声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2)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3)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5、创读——迁移训练,创造延伸。
①《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绅留给了你怎样的形象?如果有人向他行贿,他会怎么办?
②列举一位历史上或现实中你最敬佩的清官,简单谈谈你敬佩的原因。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课文通过传神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
作业:
用所学“文言文五步诵读法”学习《私心》,尝试写一篇学案 。再见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辟 :举 :迁:之:故:谒:怀:遗:转:厚:征召推举,选拔晋升到,往从前拜见揣着赠送调动丰厚检查学习效果三:整体感悟 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事?用简单话概括。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四:写作特点 1.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2.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循吏"、"良吏"、"廉吏" 西门豹 、董宣、狄仁杰 、包拯 、海瑞 五:拓展延伸六:知识归类便宜古义:biànyí。 指对国家有利的事。选举古义:指选拔举用贤能。今义:piányi。 指价钱低。今义:用投票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负责人。(二)、古今异义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学习课文通过传神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杨震拒金的现实意义。 2、教学手段
本节课我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欣赏《杨震四知》视频,激趣导入;播放配乐朗诵,帮助学生体会文情;播放《铁齿铜牙纪晓岚》无声片断,激活学生想象力;课堂结束播放《一代廉吏于成龙》片尾曲,让学生再一次感悟课文主旨。 人物 事件 品质 写法
杨震 拒金? 严于律已????语言描写??
(四知先生?)?拒开产业???廉洁自律????侧面描写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3、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旨。
①文中主人公是谁?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②本文写了哪两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③结合课文,说说杨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④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