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张PPT。 预习导学
1、了解本文的作家、作品及“前四史”。
2、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邓骘 辟之 谒见
涿郡 昌邑 公廉
3、解释下列字词:
辟 谒:
举: 怀:
迁: 遗:
之 转:
故: 厚:
4、翻译下列重难点句子:(1)当之郡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4)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5)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5、尝试翻译全文6、“预习导学”思考题:
(1)文中主人公是谁?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2)本文写了哪两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结合课文,说说杨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4)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5)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7、播放无声无字视频
播放一段《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无声无字视频,让学生猜猜故事里的“贪官”和珅变相受贿时会怎么说?让有兴趣的学生尝试配音,并表演给同学看。
四知 教学设计
1授课思路
《古文二则.四知》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南朝著名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教材选入它,意在让学生了解史传文学的基本特点,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降低课堂上学习的难度、提升学习效果,课前我做足准备,安排了“预习导学”,以“设疑”、“引疑”、“质疑”、“探究”为指导思想,做到“先学后教”。课堂上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语感和一定量的文言积累,我采用:“轻松引入新课”(2′)— “检查预习情况” (8′)—“分享、质疑、探究、解惑”(15′)—“重点、难点巩固”(5′)—“当堂能力检测”(7′)—“课外精兵演练”(5′)—“课堂精髓小结”(3′)的方法组织解读本课,用诵读、对话、问答、质疑、探究、疑释、拓展、延伸等环节有效完成教学。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小字注解和有关工具书正确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学会合作学习;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的寓意。
3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领会文章对比、衬托的写法。
4教学方法
诵读、对话、问答、设疑、引思、质疑、探究及运用网络资源。
5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教学课件、视频、图像、音乐、朗读录音、文字资料等。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播放歌曲,引入新课(2′)
引言:同学们,请听一段歌曲,猜猜歌曲里面唱的是谁?(用眼神暗意学生认真听)对,是包青天!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四知》同样是讲述我国汉代一位大清官杨震的故事,他面对巨额贿赂毫不动心,果断拒绝,并义正词严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板书课题:“四知”。)他是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少好学,博览群经,素有“关西孔子”之称。
活动2【活动】二、检查预习情况(8′)
1、解题:“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2、鼓励学生介绍本文的作家及作品。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他是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撰写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
“前四史”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3、扫除文字障碍
邓骘zhì 辟之bì 谒见yè
涿郡zhuō 昌邑yì 公廉lián、
4、听课文录音,指名学生朗读全文,再全班齐读。
5、圈、点、勾、画、注,并且在学习小组之间互相翻译全文。
6、、引导学生对字词进行质疑、探究:谁能告诉老师“以此遗之”中的“遗”是读作“yí”吗?(学生有些迟疑,有的沉思、有的查阅资料、有的窃窃私语)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岳飞》,让学生联想到一句“饰名姝遗之”,应该读作“wèi”,解释为“赠送”。
7、检查字词释义:
辟:征召 谒:拜见
举:推举,选拔 怀:怀里
迁:晋升 遗:赠送
之:到,往 转:回到
故:从前 厚:丰厚
8、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大胆指正字词释义(示意检查、讨论、举手发言)
9、请学生翻译下列重难点句子。
(1)当之郡:当去东莱郡的时候。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本句中“故”是“从前”的意思。“茂才”为“秀才”。译文是“从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3)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意思是到了晚上,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拜访杨震。
(4)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是说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
(5)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10、提高要求:翻译全文
师鼓励:翻译课文是本文学习重点之一,现在请同学们趁热打铁,同桌之间畅快地互译一遍,及时巩固下来,(生大声互译,师聆听并作个别指导,再指名口答。)
活动3【讲授】 三、分享、质疑、探究、解惑(15′)
1、进一步解读文本。请学生再次看看电子白板所出示的“预习导学”中预设的下列几个问题(布置预习时已经出示过一次),然后,再读课文,进行修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巡视检查、聆听学生的意见反馈,并对个别学生的错漏之处进行指正,与此同时,学生之间进行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质疑、探究)
附:“预习导学”思考题:
(1)文中主人公是谁?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2)本文写了哪两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结合课文,说说杨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4)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5)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2、学生之间预习成果交流、质疑、探究,如:本文杨震与王密有进行对比吗?怎么个比法?(教师用眼神示意学生作进一步探究,学生们思维将被激活,课堂将出现小高潮。)
3、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形成后文的板书)
点拨如:主人公杨震 语言描写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句话刻画出杨震拒绝收礼的坚定态度。
本文写了杨震两件事:杨震拒金和杨震为子孙留清白;也可以说杨震拒收贿赂和杨震拒开产业。
“杨震拒金”可以看出杨震具有公正廉洁,自律慎独、廉洁无私的品质。
侧面描写 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课文开篇写大将军邓骘听了杨震的美名而征召他,就是侧面描写,接着将杨震与王密进行对比,最后用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活动4【活动】四、重点、难点巩固(5′)
1、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提示学生思考:王密为什么要给杨震送礼?如果纯粹是报恩干嘛要选择在夜晚,白天不行吗?王密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报恩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思维将被彻底激活,课堂将再次掀起争论高潮)
师:对!想升官。在封建时代甚至当代社会,下属贿赂上司的事十分普遍。送给上司好处无非想从上司那里捞得更多的好处,特别是升官。因为升官可以……(升官可以贪更多的钱。)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官职越高得到的好处越多。这样大家明白怎么构成对比了吗?(即王密的贪与杨震的不贪形成对比。)杨震态度坚决,拒不受贿,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印象,所以为后人所敬仰。
2、讨论: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如: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因为物质财产总有用完的一天,而精神财产、优良传统永远长存。
又如:为子孙后代开产业自古以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3、你怎样理解杨震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这句话?
4、思想引导:杨震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后来被概括为一个典故,它就是“无所不知”。这句话阐明了“行贿受贿总有人知道”的道理。现在有些行贿受贿的人,以为可以做得天衣无缝,以身试法,实在是至愚至蠢,导致不少高官都“栽了“。例如:徐才厚、薄熙来、魏鹏、危金锋(如:课件出示“大贪官”字样以及人物照片,配上文字介绍,令人触目惊心。)
活动5【活动】五、当堂能力检测(7′)
1、列举一位历史上或现实中你最敬佩的清官,简单谈谈你敬佩的原因。(,如:西门豹、董宣、狄仁杰 、包拯 、海瑞、焦裕禄、孔繁森等,学生交流后用课件展示)
2、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与同学谈谈你的真实想法。(以上两个问题学生自由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有创意的回答。)
3、观看视频,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播放无声视频《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变相受贿的片断)谈谈:视频中的和绅留给了你怎样的形象?有人向他行贿时,你猜他会怎么想?怎么说?让你用一两句话说说和绅受贿时的丑态。
(2)观看有声配字幕的同一视频。
(3)学生编演贪官变相受贿。
活动6【练习】六、课外精兵演练(5′)
1、课外知识拓展
教师介绍杨震的另一个故事叫《毁屋留名》(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并用电子白板出示本故事大体内容或插图,让学生加强对主人公的了解。)
官至京都司徒的杨震从蒲州巡视完毕,顺路渡过黄河,准备到故土杨家村看看。为了避免州县官吏的前呼后拥、设宴接风,他不穿官服,不带随从,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县境内。已是正午时分,路边的田地里空荡荡的,不见一个人影。前边不远处,一位老人赶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朝这边走来。杨震顿感亲切,急步上前深揖一礼:“这位老哥请留步,请问杨家村距此还有多远?”老人仔细打量他一番,惊喜地握住他的手说:“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关西夫子杨伯起’吗?”杨震也欣喜地叫道:“你是村东头的杨贵杨老汉嘛。多年不见,您老还是那么精神!”谁知他这么一说,杨老汉反而抽回了自己的手,自嘲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瞧我这记性,都忘了您已经在京城作了大官了,再也不是当年的杨伯起喽。”杨震心头一颤,不解地问道:“老哥,此话怎讲?”老汉脖子一梗,说“你装什么糊涂,你们家前不久才盖了一所大宅子,足有十几亩地,上百间房,气派着呢。”杨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话当真?”杨老汉拍拍胸口:“我还会骗你不成?你若不信,我可以和你一同前往,咱们眼见为实。” 杨老汉领着杨震来到村中他们家的旧址前,杨震呆住了。他们原来的那两间破房子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雕梁画栋,气势非凡的大宅院。杨震恼怒地把门拍得震天响,应声出来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杨震劈手揪住他的衣襟,问道:“我乃杨震,这是怎么回事?”管家战战兢兢地说:“大人息怒,小人只知道这宅子是大人的几位朋友出资盖的,说是给您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份基业。”杨震从怀中掏出玉环,叹道:“想我杨震一生清白,有如此环。此环留与子孙足矣,岂容这宅院污我清白!”说完抓起墙角的铁锤,发疯似得朝墙上砸去。在杨震的坚持下,几天之后,这座宅院化为乌有。而杨震清正廉洁的名声却在乡亲们中间广为传颂。
2、课外阅读训练(范灯片出示:《包拯》节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演练)
包拯(节选)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注释】:①鬻:卖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赴调,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 主持管理 (2)足够)
2、本选文表现了包拯怎样 的品质?(断案如神、公正廉洁、不畏权贵、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等)
活动7【作业】七、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3′)
1、课堂小结:《四知》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应严以律己,不贪不占,做个品德高尚的人。它启示后人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唯有廉洁之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唯有廉洁之人才能常保安宁。因此,反腐败工作将是长期而又任重道远。
2、布置作业:
(1)熟读、翻译、背诵本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
活动8【讲授】附:板书设计
《四知》
——《后汉书》范晔yè
事件 品质写法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态度坚决语言描写
杨震拒金公正廉洁严于律已 对比手法
拒开产业廉洁自律 自律慎独 侧面描写(衬托)
活动9【活动】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了“新”、“活”、“趣”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借助课件、音乐、视频,声像结合、图文并举、讲练并进、劳逸结合是本教学的一大亮点。本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了课文,而且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方法,又训练了能力。本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凸现了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魅力,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准确翻译全文是本文的重点,对于这个重点,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学习指导课件,学会翻译方法,做到先学后教,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突破教学难点,我让学生上网查寻一些清官事迹,让学生体会“廉”的真正内涵,有效解决了教育教学的重难点。
纵观这节课,我主要运用“设疑、引思、质疑、探究”的方法和远程教育资源,教给学生知识,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获得人生的启迪,教育教学效果好。
课件39张PPT。四 知古 文 二 则 杨震,东汉高官,学问渊博,可与孔子相媲美,素有“关西孔子”之称 。杨震以为官清廉名闻天下。 题目解说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知” :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3、理解翻译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4、把握课文主旨 范晔,字蔚宗,小字搏。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撰成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一、走近作者《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了解“前四史”司马迁 西汉班固 东汉范晔 南朝宋陈寿 西晋邓骘 辟之
谒见 遗
涿郡 公廉 zhìzhuōbìyèwèilián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四 知注意语速
注意停顿
注意重音
注意节拍二、小试牛刀:疏通文意字词释义1、辟 : 2、举 :3、迁:4、之: 5、故:6、谒:7、怀: 8、遗:9、转:10、厚:检查学习效果(一)、字词释义辟 :举 :迁:之:故:谒:怀:遗:转:厚:征召推举,选拔晋升到,往从前拜见揣着赠送调动丰厚你解释对了吗?(二)、句子翻译1、当之郡。当去东莱郡的时候。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三:走进文本,讨论探究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事?用简单的话概括。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问题导读
2、阅读课文,说说杨震是一位怎样的
官吏?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
这一形象的?
分享交流杨震拒收下
属贿赂拒为子孙
开产业廉洁
自律俭朴
无私(语 言)态度
坚决
对比衬托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四:写作特点 知识归类征召推举、选拔晋升
调动知道了解1.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2.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课后作业)循吏、良吏、廉吏、 青天西门豹 、董宣、狄仁杰 、包拯 、海瑞 五:拓展延伸包 拯寇 准反腐反腐反腐接受人民审判大贪官贪官煤炭司副司长魏鹏 “烧坏了几台点钞机”久贪成“精”可拎重估测红包 大贪官——和珅我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 课外精兵演练:包拯(节选)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注释】:①鬻:卖练一练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意思:
(1)赴调,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_____________
2、本选文表现了包拯怎样 的品质?
(参考答案:1、(1) 主持管理 (2)足够)
(断案如神、公正廉洁、不畏权贵、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等)
课外故事:《毁屋留名》官至京都司徒的杨震从蒲州巡视完毕,顺路渡过黄河,准备到故土杨家村看看。为了避免州县官吏的前呼后拥、设宴接风,他不穿官服,不带随从,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县境内。已是正午时分,路边的田地里空荡荡的,不见一个人影。前边不远处,一位老人赶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朝这边走来。杨震顿感亲切,急步上前深揖一礼:“这位老哥请留步,请问杨家村距此还有多远?”老人仔细打量他一番,惊喜地握住他的手说:“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关西夫子杨伯起’吗?”杨震也欣喜地叫道:“你是村东头的杨贵杨老汉嘛。多年不见,您老还是那么精神!”谁知他这么一说,杨老汉反而抽回了自己的手,自嘲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瞧我这记性,都忘了您已经在京城作了大官了,再也不是当年的杨伯起喽。”杨震心头一颤,不解地问道:“老哥,此话怎讲?”老汉脖子一梗说“你装什
么糊涂,你们家前不久才盖了一所大宅子,足有十几亩地,上百间房,气派着呢。”杨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话当真?”杨老汉拍拍胸口:“我还会骗你不成?你若不信,我可以和你一同前往,咱们眼见为实。”?杨老汉领着杨震来到村中他们家的旧址前,杨震呆住了。他们原来的那两间破房子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雕梁画栋,气势非凡的大宅院。杨震恼怒地把门拍得震天响,应声出来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杨震劈手揪住他的衣襟,问道:“我乃杨震,这是怎么回事?”管家战战兢兢地说:“大人息怒,小人只知道这宅子是大人的几位朋友出资盖的,说是给您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份基业。”杨震从怀中掏出玉环,叹道:“想我杨震一生清白,有如此环。此环留与子孙足矣,岂容这宅院污我清白!”说完抓起墙角的铁锤,发疯似得朝墙上砸去。在杨震的坚持下,几天之后,这座宅院化为乌有。而杨震清正廉洁的名声却在乡亲们中间广为传颂。
课堂精髓小结《四知》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应严以律己,不贪不占,做个品德高尚的人。它启示后人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唯有廉洁之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唯有廉洁之人才能常保安宁。因此,反腐败工作将是长期而又任重道远。
六、布置作业:
1熟读、翻译、背诵本文
2积累文言词汇(知识归类卡片)
3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 (先讨论、交流,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