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并识记重要文言实词
2、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本文语言的优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但对于骈体文接触不多,还不能感受到骈体文的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等特点,所以我把骈体文的独特韵味作为本文教学的突破口,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四步阅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章韵味,在“译读”中疏通疑难字句,在“感知”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作者情怀。也希望这种学习方法在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时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3重点难点
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并背诵课文。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天下甲山水,古今推富阳”。在桐庐、富阳一带有一条美丽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在青翠的群山间,她像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细致描绘了此处胜景,今天我们一同去欣赏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
活动2【讲授】出示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并识记重要文言实词
2、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本文语言的优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活动3【讲授】设疑导学
1、了解作者:
文体: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体裁有说、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言体裁“骈文”。
(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说、铭,简单了解文言体裁“骈文”。)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又称“四六文”。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
2、字词的读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成韵鸢飞戾天窥柯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需要多读,尤其是这样的美文更要从读中去体会。朗读要注意的是哪些?
注意读音;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
4.积累文言实词。
活动4【讲授】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1、翻译课文,分小组合作翻译。然后小组抢答的形式,翻译屏幕上的重点句子。
2、品析课文
作者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又异在哪里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3、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本段承“异水”二字,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写了水的哪些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江水的特点。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通过本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4、分析第三自然段:
(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视觉;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侧面
山声--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听觉;
(2)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两岸的奇山,让我们感受到了挺拔美、清幽美。
5、一切景语皆情语,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作者在描写富春江山水的过程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作者是触景生情,自然产生出许多感慨。这些感慨不仅用的幽静安闲和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并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行船游江的真实感受出发,极力刻画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山水景色,以鲜明生动的笔墨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6.指导学生再读,细细品味文章写作特点
1、角度多变,表现手法多样。使形象生动丰满,立体感特别强,尤其景物的动静对比描写突出。
2、笔法灵活,构想巧妙。作者先总后分,全文以情驭景,以景生情,挥洒自如,虽然全文没有一处写人,但是使读的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3、语言清新流畅,精与锤炼。本文是骈文,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句式整齐、充满了音乐美,不愧为山水游记中的上乘作品。
活动5【讲授】回顾与总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活动6【测试】测评反馈
(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山峰活力,突出山峰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景生情,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写蝉、猿,反衬山谷幽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7【练习】拓展延伸
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名画,它不仅景物鲜明,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调动你心中的情思,把自己的家乡山水美景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