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19: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古人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古代文学志士追求的至高境界。陶渊明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就是一最佳例证。今天,南北朝的著名作家吴均先生就会带领我们一睹富春江那奇特瑰丽的自然风光。
活动2【讲授】走进作者
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活动3【活动】感受作品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 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活动4【活动】美文赏析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 第二段先写“异水“部分,再写“奇山”部分 简析并体味文章的意境美。 (一)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二)第二段接下来应该围绕“奇山异水”来分别来写,山之奇,水之异。 1、哪里语句写“异水”;哪里语句写“奇山”呢? 明确: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 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2、先读“异水“部分。 (1)、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 明确:写水,突出“异”。写水色、水清、水急。 (2)、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明确: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3)“甚箭”,“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甚箭”,是甚于箭,比箭还快速。“若奔”,像奔马一样。 (4)“于”字在这里省了。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夸张和比喻。 (5)大家看看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 3、分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板书: 水色 异水水清直接和间接、静态与动态美妙 水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4.再写“奇山”部分。 (1)、作者怎样写“奇山”? 启发:大家知道,山是静态的,生长时也是默默的,可是,这里24个字,就写出了夹岸高山昂扬的生命力。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化静为动。 (2)、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 明确:听觉;泉水、鸟、蝉、猿,四种。 引导:通过听觉来写的。有的泠泠作响水声,有的嘤嘤成韵鸟鸣声,有的千转不穷蝉叫,有的百叫无绝猿啼。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对吧?——大家再仔细品一品。这是一种嘈杂的气氛吗? 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3)、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能理解吗? 点拨:鸢,一种凶猛的鸟。戾,到达的意思。飞得非常高的鸢,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经纶,就是筹划,治理。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是作者的感慨。
活动5【活动】美文小结
小结:具有高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 如: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活动6【作业】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活动7【测试】课堂加油站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 课堂加油站 如何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本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点明了作者写信的宗旨,是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感情自然的抒发,下面我们结合文章的景物描写作细致的分析: “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水之清澈。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与人逗乐。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此句用对比,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水流之急,山高岭连,江水落差大而成滔滔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响,置身于此山此水,怎不能心胸壮阔,感情激越! “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的高山,长满了冷色调的树木,寒树不畏山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的生机。作者通过树的特点——耐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特。 “奇音”——“泉水击石,泠泠作响”作者游览在江水之上,看水石相击,溅起朵朵水花,耳听泠泠水声,真是委婉动听。“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由奇山异水,引出了鸟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久久不绝,作者把山谷描绘成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音乐世界,也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大和连绵。 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一定会有人的奇思妙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具有一飞冲天雄心壮志之人,看见了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于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凡夫俗子,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如果说文章的前面是正面落笔,那么这里就是侧面衬托,强化了山水的诱人力量。 本文是一篇书信节选,书信中的景物描写必定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宗旨的,吴均此信的目的可从景物描写领悟,其要害就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上,《与朱元思书》的宗旨可能是抒发自己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避世退隐的志趣,当然更有可能是对朱元思委婉的劝告,希望朋友早日远离污浊的官场。 生活语文吧 关爱富春江环保自愿者行动 现在去富春江,人们在欣赏着如画风景的同时,也会痛心地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有游客随意弃废物入江;由于水质营养过剩,导致江面上每逢夏、秋两季就会出现大片的水葫芦,仅打捞水葫芦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富春江是浙江的母亲河,不仅具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杭州及周边地区居民的饮水之源…… 1、作为游客,你如何向周围的游客介绍富春江古代的美景? 2、请为保护富春江行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 3、作为游客,你打算加入保护富春江的行动吗?为什么? 快乐课课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风烟俱净(都)B.一百许里(许多) C.皆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皆生寒树 D.在昼犹昏有时见日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 ①天山共色()②一百许里()③互相轩邈()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三峡》中与本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6.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和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7.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用课文原句填空) 8.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9.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10.“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