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06 22: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同步分层练习
一、选择题
1.将装有凉水的试管放入热水中,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凉水和热水的温度。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 )。
①一段时间内,试管中的凉水温度会升高
②短时间内,烧杯中的热水温度会持续降低
③凉水升高的温度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2.如果把一块烧红的铁块投入一杯冷水中,下列关于铁块和水的最后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铁块的温度高 B.水的温度高 C.它们的温度一样高
3.冬天,人们用暖宝宝(如图)来取暖,这种传热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4.同学们通过第四单元的实验,认识到热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这里提到的热容易“跑来跑去”指的是( )。
A.水的形态变化 B.热胀冷缩 C.热量的传递
5.冬天,我国北方地区的房子里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中间 C.下方
6.同学们在学习第四单元《热》时先后做过3个实验。通过实验大家认识到热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文字中提到的热容易“跑来跑去”是指的( )。
A.热量的传递 B.水的形态变化 C.热胀冷缩
7.将牛奶从冰箱里取出来,牛奶的温度会( )。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上升到一定的温度后稳定下来
8.夏天为了促进空气对流,使房间更快降温,空调应安装在房间的( )。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9.寒冷的冬天,我们接近火炉时,虽未接触火炉,但是却有灼热感,这种热传递现象属于( )。
A.热辐射 B.热传导 C.热对流
10.两个物体贴在一起没有传递热量,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 )。
A.材料 B.温度 C.颜色
11.根据热对流原理,厨房里排热空气的油烟风扇应该安装在炉灶的( )。
A.上方 B.下方 C.左面
12.在保温杯中倒入80℃热水,一分钟后外玻璃层温度将( )80℃。
A.等于 B.高于 C.低于
二、判断题
1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发生变化。( )
14.当一个物体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后,它的温度会下降。( )
15.冬天晒太阳取暖是利用了太阳的热辐射,不是热对流。( )
16.相同温度下的棉花和石头相互接触,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
17.两个接触的物体,只要存在温度差,就能进行热传递。( )
18.冰块在保温杯中比在无盖的玻璃杯中融化得快些。( )
19.温度不同的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才可能发生热传递。( )
20.夏天为了让教室里凉的更快,空调出风口应该朝下。( )
21.温度不同的固体相互接触,彼此温度不会相互影响。( )
22.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 )
三、填空题
23.冬天用手捂着热水袋,手的温度会 ,热水袋的温度会 ,热量从 传向 。
24.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三种: 、 、 。我们围着火堆烤火,热是以 的形式传递的。
25.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原本温度低的物体会 ,原本温度高的物体会 。
26.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热源,太阳产生的热是通过 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四、连线题
27.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相连。
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铁锅将菜烧熟了 热传导
冬天使用暖气使房间变暖 热对流
坐在炉子旁感觉到温暖 热辐射
五、简答题
28.你急着去上学,妈妈盛的汤太烫,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快点儿凉下来?
29.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六、实验题
如下图所示,暑假里,城城同学在研究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实验时,将凉水装入一支试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并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凉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得到下图统计图。
30.上面左图中,温度计 (填“甲”或“乙”)操作不规范,改正方法为: 。
31.根据统计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刚开始凉水约15℃ B.5分钟后热水温度约为50℃ C.凉水温度上升得先快后慢
32.从热量传递角度分析,凉水温度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33.推测一天后凉水的温度最有可能接近( )。
A.56℃ B.30℃ C.0℃
七、综合题
兴趣小组了解到溶解氧即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 衡量滇池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水体自净能力的一种指标。一 般认为溶解氧值高,水体自净能力强。正常情况下,溶解氧为5~8mg/L时适合大部分鱼类的生存活动。
34.为探究溶解氧与温度的关系,兴趣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得到的如下数据:
上表可以看出温度与溶解氧值之间的关系为( )。
35.如图,兴趣小组对滇池水样加热研究时,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不戴护目镜
B.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C.在没有熄灭火焰的情况下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两次
36.用烧杯加热时需要在烧杯下面垫石棉网。石棉网热源处的热量传递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37.兴趣小组将滇池水样加热至沸腾后( )。
A.继续对水加热,水温会持续上升
B.停止对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仍能继续沸腾
C.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D.停止对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温不会发生变化
38.兴趣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汽,这是由( )。
A.蒸发形成的 B.凝结形成的
C.凝固形成的 D.融化形成的
39.石棉网和烧杯底部之间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交换
40.实验小组在实验结束后需要戴上棉手套再取下烧杯,以免被烫伤。是因为( )。
参考答案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答案第6页,共6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C
2.C
3.A
4.C
5.C
6.A
7.C
8.A
9.A
10.B
11.A
12.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上升 下降 热水袋 手
24.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热辐射
25. 上升 下降
26.热辐射
27.
28.用筷子搅拌增加对流;可以倒入一个大点的容器中扩大散热面积;用扇子扇;还可以用两个碗相互倾倒等散热方法。
29.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30. 甲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进入液体中,不能碰到试管的底,也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部分触碰到试管壁 31.C 32.C 33.B
34.温度越高,溶解氧量越低。 35.D 36.C 37.C 38.B 39.A 40.棉手套的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缓热量传递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