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中华文明的觉醒与上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选择题
1.(2024·海南海口三模)1912年1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代表会议祝贺中国的革命共和派。”“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表现在(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2.(2024·河南洛阳三模)民国初年的立宪政治以失败而告终。但梁启超说:“汝不见袁世凯之偷作皇帝乎?其所弄手法,则固曰经国民之投票不愿意要共和也,经国民之投票推他做皇帝也。”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
A.袁世凯复辟帝制行径不得人心
B.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
C.民主平等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
D.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
3.(2024·河北沧州模考)“五族共和”思想是武昌起义时湖北各界人士提出的。不久,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取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意义。”1912年初,孙中山向海内外宣布了“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这表明( )
A.中国人民实现全面觉醒
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发展
D.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显现
4.(2024·福建福州三模)下图为河北省省会变迁次序及路线,其中2—9出现在1913—1949年。其主要原因在于( )
A.国家政局变迁 B.社会性质改变
C.都城频繁迁移 D.城市地位升降
5.(2024·广东佛山联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衅启后,洋货进口顿绝,一般销泰西缎者,无从购买,纷纷向杭购买丝缎”。这一时期,仅杭州、湖州两地新设机器绸厂百余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传统丝织业竞争力凸显
B.产业结构发生巨变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6.(2024·贵州联考)20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
A.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
B.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
7.(2024·广西联考)1916年,成都警察局发布了新的规章。根据要求,在夏秋两季茶馆演戏必须在晚上10点前结束,春冬两季则在晚9点收台;规定演员在舞台上不得有任何不适当的言论和行为。茶馆的规模也相应受到限制,未经许可茶馆不能随意增加座位。这体现了( )
A.城市管理职能的扩张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城市娱乐方式多样化
D.娱乐业管理专业化
8.(2024·河南联考)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就职工运动作出了决议,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目前的主要职任是领导全民族的解放斗争,工会与其他阶级民众团体建立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行动的联合战线,就是实现这一职任的唯一策略”。该策略( )
A.有利于中苏友好合作
B.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D.促进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9.(2024·广东韶关二模)由于历史局限性,农民无法认识到中国的未来是工业化、现代化……工人阶级拥有现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经历,从而具有组织能力,他们摆脱了农业循环的狭隘性,因此能够带领中国走向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时代。材料旨在强调( )
A.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经验
B.发挥工人阶级革命主力军的作用
C.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D.农民阶级无法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10.(2024·广东大湾区三模)从1915年反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抵制运动,到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处理结果的五四运动,再到1925年抗议日本工厂枪杀顾正红的五卅运动,这三次事件的“危机程度”一次比一次减弱,而群众运动的规模却一次比一次增大。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
B.革命政党势力的不断推动
C.民族国家意识日益强化
D.北洋军阀的统治日益腐朽
11.(2024·江苏如皋三模)当一场爱国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时,十五岁的陈燮君看到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街头大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深受启发。后来她逃避封建包办婚姻,与同学组织“时事研究社”,学习马克思主义。陈燮君的这些活动可能处于( )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28年 D.1937—1949年
12.(2024·湖南五市联考)1915年美国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邀请中国参加。北京政府专门成立了巴拿马赛会出口协会,在各地征集10万多件赛品参展,会上中国展品获得各项大奖742项,展后中国出口大幅增加。这一事件( )
A.便利了美国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助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D.造成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3.(2024·百师联盟联考)据统计,辛亥革命后,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到1915年12月,全国实业团体数量为107个。仅1912年,新成立工厂就达2 001家,到1916年,全国工厂总数为16 957家,并逐步形成了横跨多领域的产业集团。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壮大起来。这表明( )
A.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被扫除
B.经济现代化之路成功开启
C.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迅速成长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4.(2024·河北衡水三模)据地方志记载,民国初期,湖南麻阳丧葬仪式“力矫繁华,工农商学,率皆简朴,故市乏奢侈之物,家少华丽之品”。这一现象( )
A.冲击了传统伦理的孝道主题
B.折射出新旧文化的柔性冲突
C.根源于经济落后的社会现实
D.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
15.(2024·四川成都三模)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的第53号训令批准了钱玄同、胡适等人提交的《请颁行新式标点议案》,训令指出议案内容“远仿古昔之成规,近采世界之通则,足资文字上辨析义蕴、辅助理解之用”,并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由此可知( )
A.白话文运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B.传统文学体裁与西方文化接轨
C.文学革命推动了社会政治变革
D.教育革新成为救国的主要手段
16.(2024·湖南天壹名校联盟联考)从1912年至1928年间的中国,国家元首换了12次,共有7人先后担任总统,每人每次平均在位时间不到16个月;内阁改组45次,有29人担任过政府总理,任期最长的为17个月,最短的仅有5天。这表明( )
A.民国初年政治民主色彩浓厚
B.西方宪政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北洋军阀混战影响政局稳定
D.资产阶级政权更迭过于频繁
二、非选择题
17.(2024·北京东城区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百货公司
晚清时期的旧式商行,如绸缎庄、鞋帽庄、茶庄等,多是家族世代经营。货物出售时有“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传统。
1900年,马应彪吸纳12位股东共计2.5万元,在香港创立先施百货公司,自己以大股东身份担任司理。他采用“不二价”(明码实价)销售模式,并想效仿英国商店雇佣女售货员的方式,但女性抛头露面站柜台有违传统,无人应聘,其妻亲自上柜台售货。
1912年和1917年,马应彪先后在广州和上海也建立了先施百货公司,除了购物场所,还设有照相馆、餐厅、电影院等。百货公司营业盛况空前,消费者络绎不绝。
——摘编自桢淳《华侨在
中国最早创办的百货公司》
依据材料指出先施百货公司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分析先施百货公司逐步发展的社会背景。
18.(2024·河北衡水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纲领中的时代·时代中的纲领
材料 中共二大部分纲领或决议案
重申了 党的最 高纲领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制定了最 低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通过了9 个决议案 《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关于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的决议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
——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纲领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二大通过的9个决议案的特点。(6分)
19.(2024·海南全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年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说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说完便踏镫上鞍,策马离去。出城前拔箭射向佛塔,箭直奔塔身而去。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24·河南郑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历史的镜像:《新小说》
梁启超于1902年创立中国最早的专载小说期刊——《新小说》,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倡导“小说界革命”。《新小说》于1906年停刊,共发行2卷24号。下表为《新小说》的部分作品。
项目 作品 内容介绍
塑造的 主人公 形象 《新中国》 苏汉民:为让国人觉醒、纠正人心而发明了“医心药”和“催醒术”
《黄绣球》 黄绣球:受维新思想影响放了足,与丈夫分别开办男女学堂
《霍桑探案》 霍桑:科学、理性、法制的代言人,“东方福尔摩斯”
描写的 发明 《电世界》 电犁、电气肥料、电气枪
《水底渡节》 对汽油引擎、四轮汽车、电瓶等新科技名词做出解释
《新纪元》 潜水艇、日光镜、避电衣、流质电射灯等军事发明
◆据悉外务部奉旨电驻日本横滨领事封禁小说报馆,以平息自由平权新世界新国民之谬说,并云该报流毒中国,有甚于《新民丛报》,《丛报》文字稍深,粗通文学者尚不易入云云。
——天津《大公报》(1903年4月)
◆1917年,钱玄同致函陈独秀时指出:“梁任公实为创新文学之一人……输入日本新体文学,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剧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梁君。”
——摘编自水如编《陈独秀书信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第7讲 中华文明的觉醒与上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选择题
1.(2024·海南海口三模)1912年1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代表会议祝贺中国的革命共和派。”“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表现在(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中国的革命斗争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冲击了亚洲的殖民体系,破坏了欧洲资产阶级的殖民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故选A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动摇世界殖民体系,排除B项;中国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不是列宁所说的“世界意义”的主要表现,排除C项;中国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法体现“世界意义”,排除D项。
2.(2024·河南洛阳三模)民国初年的立宪政治以失败而告终。但梁启超说:“汝不见袁世凯之偷作皇帝乎?其所弄手法,则固曰经国民之投票不愿意要共和也,经国民之投票推他做皇帝也。”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
A.袁世凯复辟帝制行径不得人心
B.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
C.民主平等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
D.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民国初年的立宪政治以失败而告终”“经国民之投票推他做皇帝也”可知,民国初年的立宪政治虽然失败,但袁世凯借立宪国体名义上获得国民投票试图复辟帝制,这反映出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采取的手段,而不是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评价,排除A项;袁世凯能够通过国民投票做皇帝,说明民主平等理念并未得到广泛传播,排除C项;参政议政的核心是政治参与,包括投票、选举、公民论坛和公民投诉等方式,仅通过国民投票不能说明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排除D项。
3.(2024·河北沧州模考)“五族共和”思想是武昌起义时湖北各界人士提出的。不久,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取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意义。”1912年初,孙中山向海内外宣布了“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这表明( )
A.中国人民实现全面觉醒
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发展
D.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显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五族共和”思想及政策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不断发展的情况,C项正确;五四运动实现中国人民全面觉醒,排除A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排除B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发展不充分,其局限性表现在软弱和妥协两方面,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
4.(2024·福建福州三模)下图为河北省省会变迁次序及路线,其中2—9出现在1913—1949年。其主要原因在于( )
A.国家政局变迁 B.社会性质改变
C.都城频繁迁移 D.城市地位升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3—1949年河北省省会变迁八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是近代中国政局变迁的体现,故选A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B项;材料只是河北省省会的变迁,没有体现都城的迁移,排除C项;城市地位升降与河北省省会变迁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5.(2024·广东佛山联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衅启后,洋货进口顿绝,一般销泰西缎者,无从购买,纷纷向杭购买丝缎”。这一时期,仅杭州、湖州两地新设机器绸厂百余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传统丝织业竞争力凸显
B.产业结构发生巨变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欧衅启后,洋货进口顿绝,一般销泰西缎者,无从购买,纷纷向杭购买丝缎”及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机器绸厂的发展,并不是传统丝织业,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的结论,排除C项。
6.(2024·贵州联考)20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
A.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
B.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可知,近代以来,西方思想进入中国,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妇女自我意识觉醒,谋求妇女解放,并参与到政治活动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妇女自我意识觉醒,而不是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民主共和的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革命引领社会风潮,排除D项。
7.(2024·广西联考)1916年,成都警察局发布了新的规章。根据要求,在夏秋两季茶馆演戏必须在晚上10点前结束,春冬两季则在晚9点收台;规定演员在舞台上不得有任何不适当的言论和行为。茶馆的规模也相应受到限制,未经许可茶馆不能随意增加座位。这体现了( )
A.城市管理职能的扩张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城市娱乐方式多样化
D.娱乐业管理专业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16年,成都……规定演员在舞台上不得有任何不适当的言论和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而茶馆中人们的交谈、信息的集散、茶馆演戏是传播民主科学的方式之一,故北洋军阀政府会限制茶馆,这也体现了城市管理职能的扩张,A项正确;材料中限制茶馆规模的措施不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茶馆和茶馆演戏,不能得出娱乐方式多样,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茶馆,不涉及其他娱乐行业,排除D项。
学生用书?第224页
8.(2024·河南联考)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就职工运动作出了决议,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目前的主要职任是领导全民族的解放斗争,工会与其他阶级民众团体建立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行动的联合战线,就是实现这一职任的唯一策略”。该策略( )
A.有利于中苏友好合作
B.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D.促进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工会与其他阶级民众团体建立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行动的联合战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策略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正确;中苏友好合作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A项;国共第一次合作已于1924年实现,排除C项;中国近代史上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于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排除D项。
9.(2024·广东韶关二模)由于历史局限性,农民无法认识到中国的未来是工业化、现代化……工人阶级拥有现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经历,从而具有组织能力,他们摆脱了农业循环的狭隘性,因此能够带领中国走向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时代。材料旨在强调( )
A.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经验
B.发挥工人阶级革命主力军的作用
C.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D.农民阶级无法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而工人阶级具有从事现代工业的经历,因而具有了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可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即中国革命道路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工农的联合,具有特殊性,故选C项。
10.(2024·广东大湾区三模)从1915年反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抵制运动,到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处理结果的五四运动,再到1925年抗议日本工厂枪杀顾正红的五卅运动,这三次事件的“危机程度”一次比一次减弱,而群众运动的规模却一次比一次增大。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
B.革命政党势力的不断推动
C.民族国家意识日益强化
D.北洋军阀的统治日益腐朽
答案:C
解析:群众性的反对外来侵略或者维护国家主权的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发因素“危机程度”越来越弱,而群众运动的规模却越来越大,这是由于群众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不断强化,所以会在遇到危害国家或民族利益的现象出现时就群起抗争和声援,故选C项。
11.(2024·江苏如皋三模)当一场爱国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时,十五岁的陈燮君看到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街头大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深受启发。后来她逃避封建包办婚姻,与同学组织“时事研究社”,学习马克思主义。陈燮君的这些活动可能处于( )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28年 D.1937—1949年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可知,陈燮君的行为受到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较大,结合所学可知,其活动可能处于1912—1928年,故选C项。
12.(2024·湖南五市联考)1915年美国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邀请中国参加。北京政府专门成立了巴拿马赛会出口协会,在各地征集10万多件赛品参展,会上中国展品获得各项大奖742项,展后中国出口大幅增加。这一事件( )
A.便利了美国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助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D.造成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得知,1915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府积极回应美国邀请,参加博览会,由此推动了外贸出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
13.(2024·百师联盟联考)据统计,辛亥革命后,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到1915年12月,全国实业团体数量为107个。仅1912年,新成立工厂就达2 001家,到1916年,全国工厂总数为16 957家,并逐步形成了横跨多领域的产业集团。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壮大起来。这表明( )
A.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被扫除
B.经济现代化之路成功开启
C.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迅速成长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迅速成长,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开启,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
14.(2024·河北衡水三模)据地方志记载,民国初期,湖南麻阳丧葬仪式“力矫繁华,工农商学,率皆简朴,故市乏奢侈之物,家少华丽之品”。这一现象( )
A.冲击了传统伦理的孝道主题
B.折射出新旧文化的柔性冲突
C.根源于经济落后的社会现实
D.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初期湖南地区丧葬仪式提倡节俭,该现象源于西方丧葬礼俗的渗透,使湖南地区传统礼俗发生变迁,故民国初期的社会风俗变化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故选D项;材料主要体现丧葬仪式的变化,与孝道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人们社会习俗的转变,并未提及文化冲突,排除B项;材料强调丧葬节俭,社会习俗的转变,与经济落后的现实无关,排除C项。
15.(2024·四川成都三模)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的第53号训令批准了钱玄同、胡适等人提交的《请颁行新式标点议案》,训令指出议案内容“远仿古昔之成规,近采世界之通则,足资文字上辨析义蕴、辅助理解之用”,并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由此可知( )
A.白话文运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B.传统文学体裁与西方文化接轨
C.文学革命推动了社会政治变革
D.教育革新成为救国的主要手段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胡适、钱玄同等倡导的以白话文为载体的新文学得到政府支持并通过颁行法令推广,有利于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故选A项;据材料“仿古昔之成规……辅助理解”可知,推行新式标点的目的是借鉴古今中外的语言规则以帮助阅读理解,并非传统文学体裁与西方文化接轨,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北洋政府推动新文学形式,并未涉及政治变革,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新文学形式的推广,而非教育革新,据所学可知,教育革新不是救国的主要手段,排除D项。
学生用书?第225页
16.(2024·湖南天壹名校联盟联考)从1912年至1928年间的中国,国家元首换了12次,共有7人先后担任总统,每人每次平均在位时间不到16个月;内阁改组45次,有29人担任过政府总理,任期最长的为17个月,最短的仅有5天。这表明( )
A.民国初年政治民主色彩浓厚
B.西方宪政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北洋军阀混战影响政局稳定
D.资产阶级政权更迭过于频繁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民国初年政局混乱、政权更迭频繁,这折射出西方宪政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项正确;民国初年的政治并非民主政治,排除A项;北洋军阀混战出现在袁世凯死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这一时期并不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4·北京东城区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百货公司
晚清时期的旧式商行,如绸缎庄、鞋帽庄、茶庄等,多是家族世代经营。货物出售时有“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传统。
1900年,马应彪吸纳12位股东共计2.5万元,在香港创立先施百货公司,自己以大股东身份担任司理。他采用“不二价”(明码实价)销售模式,并想效仿英国商店雇佣女售货员的方式,但女性抛头露面站柜台有违传统,无人应聘,其妻亲自上柜台售货。
1912年和1917年,马应彪先后在广州和上海也建立了先施百货公司,除了购物场所,还设有照相馆、餐厅、电影院等。百货公司营业盛况空前,消费者络绎不绝。
——摘编自桢淳《华侨在
中国最早创办的百货公司》
依据材料指出先施百货公司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分析先施百货公司逐步发展的社会背景。
答案:创新之处:采取多种类商品销售模式;打造消费休闲综合场所;明码标价;开创女性售货的先例;实行股份制,建立百货公司。
社会背景:近代工商业城市发展,扩大了市场需求;西方商业经营方式传入中国,为百货公司的创立提供了借鉴;辛亥革命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有利于百货公司的拓展。
18.(2024·河北衡水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纲领中的时代·时代中的纲领
材料 中共二大部分纲领或决议案
重申了 党的最 高纲领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制定了最 低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通过了9 个决议案 《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关于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的决议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
——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纲领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二大通过的9个决议案的特点。(6分)
答案:(1)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军阀割据混战、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汇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并行的时代;民族危难与救亡图存的时代。
(2)内容丰富,具有多样性;各决议相互关联补充,相互推动促进;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各项议案服务和服从于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统一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
学生用书?第226页
19.(2024·海南全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年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说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说完便踏镫上鞍,策马离去。出城前拔箭射向佛塔,箭直奔塔身而去。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评析: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中国人民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一背景下,1926年,《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意在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奋斗。1926年6月,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的前夕,《中国青年》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响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对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有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中国青年》连续二十一期以这幅画作为杂志封面,加强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引导青年关注现实,积极投身北伐战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的火种。
20.(2024·河南郑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历史的镜像:《新小说》
梁启超于1902年创立中国最早的专载小说期刊——《新小说》,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倡导“小说界革命”。《新小说》于1906年停刊,共发行2卷24号。下表为《新小说》的部分作品。
项目 作品 内容介绍
塑造的 主人公 形象 《新中国》 苏汉民:为让国人觉醒、纠正人心而发明了“医心药”和“催醒术”
《黄绣球》 黄绣球:受维新思想影响放了足,与丈夫分别开办男女学堂
《霍桑探案》 霍桑:科学、理性、法制的代言人,“东方福尔摩斯”
描写的 发明 《电世界》 电犁、电气肥料、电气枪
《水底渡节》 对汽油引擎、四轮汽车、电瓶等新科技名词做出解释
《新纪元》 潜水艇、日光镜、避电衣、流质电射灯等军事发明
◆据悉外务部奉旨电驻日本横滨领事封禁小说报馆,以平息自由平权新世界新国民之谬说,并云该报流毒中国,有甚于《新民丛报》,《丛报》文字稍深,粗通文学者尚不易入云云。
——天津《大公报》(1903年4月)
◆1917年,钱玄同致函陈独秀时指出:“梁任公实为创新文学之一人……输入日本新体文学,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剧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梁君。”
——摘编自水如编《陈独秀书信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
答案:20世纪初,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新小说》杂志通俗易懂,题材新颖,主要介绍西方的政治、法律与科技等。 其创办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开拓了国人视野,启迪了民众救亡意识;传播了近代西方科技;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地位,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但是,该杂志刊发时间短,影响有限;未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未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