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中华文明的前进与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学生版+答案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讲 中华文明的前进与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学生版+答案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5 12:44:56

文档简介

第8讲 中华文明的前进与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一、选择题
1.(2024·河南商丘二模)1927—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共成立60多家金融机构,如福建省蛟洋农民银行、江西省东固平民银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等。这些机构的设置(  )
A.得益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统一了根据地的货币形态
D.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共成立60多家金融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正处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金融机构,主要是服务于当时农村根据地的建设需要,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1927—1936年,中国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国内政局动荡,因此这些机构的设置不是得益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而1927—1936年,中国处于国共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失败,排除B项;材料所述金融机构能够促进根据地的建设,但不一定能够统一根据地的货币形态,排除C项。
2.(2024·广东大湾区二模)1928年4月,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的红军造币厂铸造了第一批“工字银元”。该币币形模仿晚清以来流行于中国的墨西哥鹰洋样式,币面左上角雄鹰翅膀位置凿了一个“工”字标记,是红色政权首批金属货币。“工字银元”的出现(  )
A.密切了苏区与世界经济联系
B.扩大了红色政权的政治影响
C.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D.有助于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创办了首家红军造币厂并铸造“工字银元”,取“工农苏维埃”之意,“工字银元”促进了货币流通,活跃了根据地经济,在湘赣两省内扩大了红色政权的政治影响,故选B项;“工字银元”主要在苏区流通,没有密切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排除A项;“工字银元”的发行有利于缓解苏区的经济困难,但并未完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排除C项;大生产运动是在全国抗战时期,排除D项。
3.(2024·河南鹤壁二模)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这反映出红军(  )
A.重视政治教育    B.实现了战略转移的胜利
C.开展游击战争 D.捍卫了陕甘宁边区政权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可知,雇佣军出身的红军士兵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红军政治教育的结果,故选A项;长征胜利会师实现了战略转移的胜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开展游击战争是战术上采用游击战,材料“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是在强调红军打仗的目的,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捍卫陕甘宁边区政权是在抗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2024·广东广州联考)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在各地留下的足迹。其体现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
A.革命性质的变化    B.革命精神的传承
C.革命重心的变动 D.革命中心的转移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些足迹反映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程,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故选B项。
5.(2024·江西联考)1936年7月,毛泽东指出抗日胜利要具备中国抗日统一战线、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等条件。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反映出(  )
A.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B.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C.抗日战争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指出抗日胜利要具备中国抗日统一战线、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等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倡导中国人民的大联合,全国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积极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指出东方的和平与战争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这反映出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B项正确。
6.(2024·山东济宁联考)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下面所描述的是(  )
◇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新的道路”而召开 ◇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党过去“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的偏向 ◇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当时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新的道路’而召开”“不做军事运动”可知,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即放弃党对革命的领导权,没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批评了陈独秀不做军事工作的错误,第一次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为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故选A项。
7.(2024·河南许昌二模)下面所示内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其所属部队发布的一些纪律规定(节选)。据此推断,这些纪律规定应发布于(  )
◆我军人员一律露宿街头,不住民房,不进经堂, 不撕毁藏胞门楣挂着的红布和门板贴着的佛像。 ◆公买公卖、态度和蔼,爱护藏胞牲畜、庄稼。 ◆这一带吃水困难,要帮助藏族老人背水。
A.北伐战争期间 B.井冈山会师后
C.红军长征途中 D.渡江战役前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不撕毁藏胞门楣挂着的红布和门板贴着的佛像”“爱护藏胞牲畜、庄稼”“要帮助藏族老人背水”可知,题干所述是中共要求所属部队在藏族同胞所居住的地区应该遵守的纪律规定,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时途经西南地区的四川和西藏等藏族人民居住的地区,上述对藏族同胞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对藏族同胞生活困难的帮助等相关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即使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也处理得很好,所以这些纪律规定应该发布于红军长征途中,故选C项;北伐战争未涉及西南的藏区,排除A项;井冈山会师后,红军的活动区域未涉及西南的藏区,排除B项;渡江战役前夕,中国共产党所属部队还尚未到达过四川、西藏等西南藏族地区,排除D项。
学生用书?第228页
8.(2024·河北邢台二模)1937年1月,西北办事处规定:“苏维埃机关或部队,进驻到友军区域,为保证商业自由,及尊重当地市场习惯,在苏票未能在当地流通以前,一般的须使用友军的白票、现洋。”此规定旨在(  )
A.完善抗日民主政权金融建设
B.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C.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
D.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围剿”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进驻到友军区域”和“一般的须使用友军的白票、现洋”体现的对国民党军队的称谓和采取的经济政策可知,此时共产党主张团结国民党军队,目的是抵制日本的侵略,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故选B项;1937年1月还没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没有抗日民主政权,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团结国民党军队一致抵抗日本的侵略,并非践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月,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对红军“围剿”,排除D项。
9.(2024·广东湛江二模)1937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新成立的中共江苏省委不按地区而以职业和产业设立了军事、工人、职员、学生、妇女、文化界运动委员会等6个系统党委,并直属领导教育、巡警、海关的党支部。这一做法(  )
A.汲取了城市工人运动的教训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完成
C.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
D.扩大了民主政权的基础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题干所述时间为全国抗战初期,此时日军侵占中国华东地区,新成立的中共江苏省委以职业和产业设立军统党委,而非按照地区设立,显然是为了适应日军全面侵华、华东地区沦陷的严峻形势,故选C项。
10.(2024·山东菏泽二模)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其主要内容是废除治外法权;废除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交还北平使馆区和租界等。日本和意大利、法国维希政府等轴心国也宣布了类似的废约决定。这表明(  )
A.抗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轴心国力图迅速结束战争
D.中华民族的抗战成效显著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废除治外法权……交还北平使馆区和租界等”及所学可知,当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由于中国坚持抗战,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废除了英美在华的不平等条约、治外法权、其他特权和租界,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成效显著,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的抗战形势,且1943年抗战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A项;“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表述夸大了废约条款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轴心国对中国的态度,未涉及轴心国对战争的态度,排除C项。
11.(2024·广东揭阳二模)1942年,宿迁抗日民主政权“废除保甲制,实行村组制,建立区乡人民代表会议制,积极筹备召开参议会,改选县政府”。1943年,该县根据“三三制”原则,普遍实行民选。这些举措(  )
A.促进了根据地的基层治理
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制度
D.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废除保甲制,实行村组制……改选县政府”“普遍实行民选”可知,这些举措注重基层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这会促进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治理,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排除B项;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制度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无法得出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排除D项。
12.(2024·湖北孝感一模)1949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强调:“第一,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第二,在执行步骤上,则应按问题的性质及情况,分别处理。”这(  )
A.使中国共产党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B.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C.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具有灵活性
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月,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在望,中共中央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有利于逐步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故选D项;“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表述夸大化,排除A项;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排除C项。
13.(2024·四川成都二模)1949年7月,根据《对苏易货合同》,东北解放区向苏联出口粮食、肉蛋、木材、煤炭等物资,换回棉布、汽油、拖拉机等产品,合同总价约东北币712亿元。该合同(  )
A.促进了经济恢复与发展
B.体现了“一边倒”的方针
C.加快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D.透露了苏联轻工业的落后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可知,《对苏易货合同》可以让东北解放区获取苏联的棉布、汽油、拖拉机等工业品,有利于东北解放区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一边倒”指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1949年10月新中国才成立,排除B项;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11月,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苏联轻工业落后的信息,排除D项。
14.(2024·广东深圳一模)1947年,解放区各地普遍召开农民控诉大会,首先是让农民谈身世、谈生活、谈苦处,紧接着就是挖穷根,清除各种听天由命的思想,然后商量翻身办法。这一运动(  )
A.旨在缓和农村的社会矛盾
B.体现了民族革命的高涨
C.加强了对农民的政治动员
D.重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控诉大会”“农民”“翻身”得出,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召开控诉大会发动农民积极投身革命,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农民翻身解放需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这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非只有农村的社会矛盾,排除A项;194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仅要反对外来帝国主义侵略进行民族革命,也要反对国内的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民主革命,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农民的“穷根”并非因为生产效率低,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重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5.(2024·河北唐山二模)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  )
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
D.报刊宣传奠定民主革命胜利基础
答案:C
解析:材料时间是1949年2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据材料“翻身农民”“积极参加解放军”“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可知,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故选C项;材料反映人民参军积极性,而非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是在194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人民日报》的报道是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对民主革命的胜利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不是基础作用,民主革命胜利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对解放事业的认可支持上,排除D项。
16.(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和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新、旧版人民币以1∶10 000的比值兑换,两者购买力相等。新版人民币还部分引进了苏联的印钞技术,加强了防伪识别。新版人民币的发行(  )
A.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B.依赖于苏联的合作与援助
C.有利于货币金融秩序的稳定
D.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新、旧版人民币以1∶10 000的比值兑换,两者购买力相等”可知,该举措适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货币金融秩序的稳定,故选C项。
学生用书?第229页
二、非选择题
17.(2024·河南商丘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33—1935年,为推广国货、促进铁路与沿线实业交互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四届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简称“铁展会”)。铁道部向各铁路部门征集展览货品,进行巡回展览。1933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南京铁展会在第一届上海铁展会的基础上,在选址、交通、展览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尤其是津浦馆装置彩色字图灯片以突显铁路线路,并将各路沿线的美景拍摄成电影,每日开演。此外,关外馆悬挂的日本侵略东三省地图上写着“勿忘”两字。鉴于前两届的经验,第三、四届铁展会在景观的展示规模和技术上更是倾力谋划。1934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北平铁展会,各场馆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名山大川、石窟碑帖、宫殿建筑等景观。在平汉馆入口处悬挂着一副对联:“铁展不是赛会,是要请社会人士明了国产品的真相;国内农村破产,我们应该用全副力量来提倡国产品。”第四届青岛铁展会创新性设立专业性的电影礼堂,每日下午放映全国铁路沿线城镇地理风光纪录片。
——摘编自闻虹《民国时期的铁展会
与铁路旅行文化推进》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作用。(6分)
答案:(1)政府主导;吸取往届教训,筹备周详;展品丰富,布置匠心独运;宣传方式灵活多样;适应时代需求,具有爱国性。
(2)有利于扩大客货流,增加铁路运输能力;促进沿线商品开发,扩大铁路运输的效益,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但受宣传、地域和铁路自身弊病等因素的制约,活动效果有限。
18.(2024·江西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28—1930年的上海,到处是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挤来挤去;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牌声以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微地散发着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无数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里弄里,家庭主妇们倒洗马桶的声音和生煤球炉子的青烟以及横跨弄堂的晾衣竹竿上挂着的“万国旗”,使里弄显得狭窄、杂乱和压抑。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34年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日记中写道:“当地老百姓衣服整洁,乡村来的妇女不穿裙,皆是天足,没有发现绅士式的男子和涂脂抹粉、洒香水、高跟鞋等摩登装束的女子,没有褴褛污秽的流浪者,在街上没有看见过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8分)
答案:(1)新旧并呈,多元发展;贫富差距较大,社会阶层不平衡;人口稠密。
(2)原因:1934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1945年:中国共产党加强对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治理;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生活趋于稳定;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影响: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经验的积累;有利于百姓生活稳定、安居乐业,社会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学生用书?第230页
19.(2024·河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一届参议会。到会的参议员有145人,其中有共产党党员,也有国民党党员和无党派人士;有工农、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有商人、地主、富农的代表。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边区参议会参议员、边区政府副主席、无党派人士李鼎铭等11人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得到参议会表决通过。1943年1月29日,西北局召集政府和参议会常驻议员中的党外人士举行座谈会,向他们通报了西北局高干会的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批评与意见。《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明文规定,人民有用任何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的权利。在各级参议会开会的时候,人民大胆地批评政府,积极提出意见。
——摘编自薛锋、贾民伟
《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人民性论析》
材料二 1948年上半年,各民主党派一致要求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内战,赞成、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8年5月1日,毛泽东致函李济深、沈钧儒:在当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共同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至此,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就筹备召开新政协的有关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并成为新政协筹备与召开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崔利宏、樊祎冰
《西柏坡时期协商民主实践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协商民主的历史背景及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化道路的认识。(4分)
答案:(1)中国共产党居于主导地位;鲜明的人民性;参与阶层广泛;民主性;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2)历史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民主党派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探索的经验积累;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
意义: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影响;使蒋介石反动集团在政治上被日益孤立;扩大了人民民主阵线;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为后来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人民民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断发展完善统一战线;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等。
20.(2024·贵州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全国抗战以来,广大海外华侨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国运动高潮。各地侨胞纷纷组织起来,成立抗日团体,从各方面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举陈嘉庚为主席。
1937—1945年,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捐款捐物,捐款共达13亿余元。捐献的医药品,单是奎宁丸种,价位即达250万元。冬衣募集,南侨总工会负担了50万件。从1939年2月至9月,先后有九批共3 200余人回国参加滇缅、滇黔等交通线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马来西亚的华侨机器工人不过千人,而应募回国服务者达200人以上。
抗战期间,海外华侨进行抗日宣传,各地华侨报刊均开辟抗战专栏,报道祖国人民英勇奋战的消息,动员华侨声援祖国抗战。经周恩来推荐,胡愈之到新加坡就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从1941年元旦起,胡愈之每天写一篇社论,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抗日战争的最新消息、国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及时在《南洋商报》发布。
——摘编自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方式。(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意义。(6分)
答案:(1)成立抗日团体;筹措抗日资金;承担各种物资捐赠,特别是紧缺物资的筹措;参加抗战工作;进行多种方式的抗日宣传和动员工作;出版相应刊物。
(2)增强民族凝聚力,体现了高度的民族认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声誉。第8讲 中华文明的前进与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一、选择题
1.(2024·河南商丘二模)1927—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共成立60多家金融机构,如福建省蛟洋农民银行、江西省东固平民银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等。这些机构的设置(  )
A.得益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统一了根据地的货币形态
D.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2024·广东大湾区二模)1928年4月,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的红军造币厂铸造了第一批“工字银元”。该币币形模仿晚清以来流行于中国的墨西哥鹰洋样式,币面左上角雄鹰翅膀位置凿了一个“工”字标记,是红色政权首批金属货币。“工字银元”的出现(  )
A.密切了苏区与世界经济联系
B.扩大了红色政权的政治影响
C.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3.(2024·河南鹤壁二模)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这反映出红军(  )
A.重视政治教育    B.实现了战略转移的胜利
C.开展游击战争 D.捍卫了陕甘宁边区政权
4.(2024·广东广州联考)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在各地留下的足迹。其体现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
A.革命性质的变化    B.革命精神的传承
C.革命重心的变动 D.革命中心的转移
5.(2024·江西联考)1936年7月,毛泽东指出抗日胜利要具备中国抗日统一战线、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等条件。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反映出(  )
A.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B.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C.抗日战争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6.(2024·山东济宁联考)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下面所描述的是(  )
◇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新的道路”而召开 ◇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党过去“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的偏向 ◇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当时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7.(2024·河南许昌二模)下面所示内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其所属部队发布的一些纪律规定(节选)。据此推断,这些纪律规定应发布于(  )
◆我军人员一律露宿街头,不住民房,不进经堂, 不撕毁藏胞门楣挂着的红布和门板贴着的佛像。 ◆公买公卖、态度和蔼,爱护藏胞牲畜、庄稼。 ◆这一带吃水困难,要帮助藏族老人背水。
A.北伐战争期间 B.井冈山会师后
C.红军长征途中 D.渡江战役前夕
8.(2024·河北邢台二模)1937年1月,西北办事处规定:“苏维埃机关或部队,进驻到友军区域,为保证商业自由,及尊重当地市场习惯,在苏票未能在当地流通以前,一般的须使用友军的白票、现洋。”此规定旨在(  )
A.完善抗日民主政权金融建设
B.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C.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
D.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围剿”
9.(2024·广东湛江二模)1937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新成立的中共江苏省委不按地区而以职业和产业设立了军事、工人、职员、学生、妇女、文化界运动委员会等6个系统党委,并直属领导教育、巡警、海关的党支部。这一做法(  )
A.汲取了城市工人运动的教训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完成
C.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
D.扩大了民主政权的基础
10.(2024·山东菏泽二模)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其主要内容是废除治外法权;废除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交还北平使馆区和租界等。日本和意大利、法国维希政府等轴心国也宣布了类似的废约决定。这表明(  )
A.抗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轴心国力图迅速结束战争
D.中华民族的抗战成效显著
11.(2024·广东揭阳二模)1942年,宿迁抗日民主政权“废除保甲制,实行村组制,建立区乡人民代表会议制,积极筹备召开参议会,改选县政府”。1943年,该县根据“三三制”原则,普遍实行民选。这些举措(  )
A.促进了根据地的基层治理
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制度
D.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2.(2024·湖北孝感一模)1949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强调:“第一,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第二,在执行步骤上,则应按问题的性质及情况,分别处理。”这(  )
A.使中国共产党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B.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C.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具有灵活性
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需要
13.(2024·四川成都二模)1949年7月,根据《对苏易货合同》,东北解放区向苏联出口粮食、肉蛋、木材、煤炭等物资,换回棉布、汽油、拖拉机等产品,合同总价约东北币712亿元。该合同(  )
A.促进了经济恢复与发展
B.体现了“一边倒”的方针
C.加快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D.透露了苏联轻工业的落后
14.(2024·广东深圳一模)1947年,解放区各地普遍召开农民控诉大会,首先是让农民谈身世、谈生活、谈苦处,紧接着就是挖穷根,清除各种听天由命的思想,然后商量翻身办法。这一运动(  )
A.旨在缓和农村的社会矛盾
B.体现了民族革命的高涨
C.加强了对农民的政治动员
D.重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5.(2024·河北唐山二模)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  )
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
D.报刊宣传奠定民主革命胜利基础
16.(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和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新、旧版人民币以1∶10 000的比值兑换,两者购买力相等。新版人民币还部分引进了苏联的印钞技术,加强了防伪识别。新版人民币的发行(  )
A.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B.依赖于苏联的合作与援助
C.有利于货币金融秩序的稳定
D.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二、非选择题
17.(2024·河南商丘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33—1935年,为推广国货、促进铁路与沿线实业交互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四届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简称“铁展会”)。铁道部向各铁路部门征集展览货品,进行巡回展览。1933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南京铁展会在第一届上海铁展会的基础上,在选址、交通、展览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尤其是津浦馆装置彩色字图灯片以突显铁路线路,并将各路沿线的美景拍摄成电影,每日开演。此外,关外馆悬挂的日本侵略东三省地图上写着“勿忘”两字。鉴于前两届的经验,第三、四届铁展会在景观的展示规模和技术上更是倾力谋划。1934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北平铁展会,各场馆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名山大川、石窟碑帖、宫殿建筑等景观。在平汉馆入口处悬挂着一副对联:“铁展不是赛会,是要请社会人士明了国产品的真相;国内农村破产,我们应该用全副力量来提倡国产品。”第四届青岛铁展会创新性设立专业性的电影礼堂,每日下午放映全国铁路沿线城镇地理风光纪录片。
——摘编自闻虹《民国时期的铁展会
与铁路旅行文化推进》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作用。(6分)
18.(2024·江西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28—1930年的上海,到处是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挤来挤去;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牌声以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微地散发着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无数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里弄里,家庭主妇们倒洗马桶的声音和生煤球炉子的青烟以及横跨弄堂的晾衣竹竿上挂着的“万国旗”,使里弄显得狭窄、杂乱和压抑。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34年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日记中写道:“当地老百姓衣服整洁,乡村来的妇女不穿裙,皆是天足,没有发现绅士式的男子和涂脂抹粉、洒香水、高跟鞋等摩登装束的女子,没有褴褛污秽的流浪者,在街上没有看见过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8分)
19.(2024·河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一届参议会。到会的参议员有145人,其中有共产党党员,也有国民党党员和无党派人士;有工农、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有商人、地主、富农的代表。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边区参议会参议员、边区政府副主席、无党派人士李鼎铭等11人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得到参议会表决通过。1943年1月29日,西北局召集政府和参议会常驻议员中的党外人士举行座谈会,向他们通报了西北局高干会的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批评与意见。《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明文规定,人民有用任何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的权利。在各级参议会开会的时候,人民大胆地批评政府,积极提出意见。
——摘编自薛锋、贾民伟
《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人民性论析》
材料二 1948年上半年,各民主党派一致要求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内战,赞成、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8年5月1日,毛泽东致函李济深、沈钧儒:在当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共同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至此,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就筹备召开新政协的有关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并成为新政协筹备与召开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崔利宏、樊祎冰
《西柏坡时期协商民主实践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协商民主的历史背景及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化道路的认识。(4分)
20.(2024·贵州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全国抗战以来,广大海外华侨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国运动高潮。各地侨胞纷纷组织起来,成立抗日团体,从各方面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举陈嘉庚为主席。
1937—1945年,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捐款捐物,捐款共达13亿余元。捐献的医药品,单是奎宁丸种,价位即达250万元。冬衣募集,南侨总工会负担了50万件。从1939年2月至9月,先后有九批共3 200余人回国参加滇缅、滇黔等交通线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马来西亚的华侨机器工人不过千人,而应募回国服务者达200人以上。
抗战期间,海外华侨进行抗日宣传,各地华侨报刊均开辟抗战专栏,报道祖国人民英勇奋战的消息,动员华侨声援祖国抗战。经周恩来推荐,胡愈之到新加坡就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从1941年元旦起,胡愈之每天写一篇社论,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抗日战争的最新消息、国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及时在《南洋商报》发布。
——摘编自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方式。(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意义。(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