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陈 菲
活动时间 4.17 活动地点 三楼小型会议室
活动主题 《社戏》 主 讲 人 高海波
参加对象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申请学时 主讲人2学时
活动内容及进程 教 学 设 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叙事有详有略,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的诚挚情感。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3、 正确把握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于景物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难度较大 板书设计社戏鲁迅 乐土 看戏 偷豆吃豆 沮丧——高兴、急切——沉醉——失望——不舍 怀恋温暖友情 淳朴民情 水乡风情 教学过程:一、 导入(介绍社戏、穿插对平桥村“乐土”的理解)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叫《社戏 ( http: / / www.21cnjy.com )》:暮色里,旧歌戏,乡间草台唱不已。摇蓬船,听几曲,胡琴咿呀渔光寂。……船家来又去,月色照涟漪,我站在桥边回望过去,只见松灯仍迷离……宛转悠扬的歌曲不禁让我们产生对社戏的几许向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社戏》,去感受一下迅哥儿的社戏情节。请同学们翻开书,我们先看文章题目。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课文且查阅了相关资料,请说说你对社戏了解多少?(请2—3人,每人3—5句话)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资料一:社戏是浙江绍兴最喜闻乐见的热闹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戏为了乞求五谷丰登或庆贺一年的丰收,后来发展为以演戏酬神祈福。社戏一般从下午开始。中午一过,四乡八邻的人们或扛着自家的长凳、竹椅或摇着篷船,聚拢在戏台前。提问:文中的迅哥和小伙伴们可以扛着长凳、竹椅去看戏吗?生:要到赵庄去看戏,平桥村太小,演不起社戏。师:这个连戏都演不起的平桥村究竟是个怎样的小村庄呢?大家把目光关注到第一小节,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就是这样一个极偏僻的小村庄,迅哥儿却如何评价它呢?(为什么这样评价?有哪些优待?)板书:乐土。师:虽然是个极偏僻的小村庄,却是迅哥心中的一方乐土。虽不能扛凳去看戏,划船看戏也更有一番情趣。 资料二:每次演社戏,做小买卖的就会闻讯而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卖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小点心之类的,所以啊,社戏那是孩子们的天堂。对孩子们来说,有好看的,好玩的,还有好吃的。 二、理清文章情感脉络、探究“好”在哪里1、正因为如此,迅哥儿到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桥村“第一盼望”的就是——到赵庄看社戏。(板书看戏)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5—30小节,依次圈划出表现迅哥儿看戏前后情感变化的词句并用一个词概括,可用文中词语或者自己概括。(时间3分钟) 2、我们来交流一下,体会迅哥儿的情感如何由社戏紧紧牵系着。我们先看第5小节,哪位同学先说。生:沮丧(板书沮丧)师:为什么会沮丧?生:遇到了麻烦、波折——无船。请一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小节。读之前想想怎么读能读出迅哥儿这种极度失望的感情。(完了可重读,带点哭腔、都、已经可以重读) 3、原以为戏看不成了,却出现了——转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一小节?我们来看第7小节,迅哥儿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高兴)戏能看成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板书温暖友情) 4、小伙伴立刻一哄地出了门,急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待,一片欢腾。他们立即行动,驾船看戏。老师给大家朗读第10小节,同学们认真听读,仔细感受迅哥儿的情感变化。(温暖友情、驾船技术、心情急切) 5、他们的船飞一般向赵庄前进,船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迅哥欣赏到哪些优美的水乡月景?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朗读11、12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豆麦的清香,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宛转的横笛……)看到这如梦如幻的水乡,迅哥的情感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啊,豆麦的清香,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宛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的横笛、加上白篷的航船、天真烂漫的小伙伴……这些交织在一起,使月夜平添了一层诗情画意,充满了梦幻气息,迅哥不禁沉醉其中。(板书沉醉)我们来齐读11、12小节,读出迅哥儿的这种沉醉之情。 6、社戏终于在如诗如画的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水乡登场了,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文章17—21小节,迅哥和小伙伴挤在船头看戏,看了哪些戏,迅哥儿的情感又如何呢?(板书失望)不翻跟头的铁头老生、咿咿呀呀的小旦、很老的小生、小丑被花白胡子鞭打、坐着唱不停的老旦。 7、迅哥儿怀着极大的兴趣去看戏,可台上的景象却不是他最愿意看到的。没看到最想看的戏,迅哥儿和小伙伴的心情受到了影响吗?(板书不舍)小结:迅哥儿的情感由社戏紧紧牵系,又随社戏不断变化,真可谓“情随戏迁”(ppt出示) 8、迅哥儿不好意思说再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看戏,有些遗憾。但小伙伴却在归途中自编自导了一折戏,这折戏叫——偷豆(还有吃豆)。你对谁印象最深?俗话说,言为心声,画出对他语言的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25小节(双喜):偷哪家豆这个难题抛给阿发决断(狡黠)26小节(阿发):憨厚无私(偷自家豆能叫偷吗?说偷体现孩子的童趣、刺激。)28小节(双喜):包票与哪一小节相照应(敢担当)第7小节:你能品出双喜话中的潜台词、画外音吗?这样一个聪明能干、敢于担当的双喜也有对大人的担心,他担心什么?多偷阿发娘知道要哭骂;用八公公盐、柴,八公公会骂。 他们责骂了迅哥和小伙伴吗?不仅没有责骂,连被他们偷豆的六一公公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迅哥儿送了豆。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平桥村,无论是以阿发为代表的少年,还是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长辈,都具有怎样的品质。 在整个看戏过程中,小伙伴的帮助、六一公公的淳朴热忱,小伙伴们、六一公公们可以看出平桥村淳朴民情,板书:淳朴民情。 六一公公送豆。同样的豆,但迅哥儿吃了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文中是怎么说的。文章结尾蕴含怎样一种情感?(板书怀恋)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怎么读?哪些词语要强调。明确:迅哥儿怀念的仅仅是那夜的豆和戏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真是让迅哥儿觉得“好”的是那夜似的( )齐读,读出这种刻骨铭心的怀念。 三、课堂总结:(指着板书)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梳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小说人物情感变化,理清文章思路,探究小说主旨。通过同学们的品读、体验,我们感受到了迅哥儿的社戏情节,也体会到了在迅哥儿乃至在鲁迅先生心目中挥之不去的是与农家孩子驰骋于自然的情趣;是与双喜、阿发为代表的平桥村少年群体的温暖的友情,是来自六一公公、未出场的八公公、阿发娘等乡邻长辈淳朴的民情。平桥村这方乐土,那清新的江南水乡风光,那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构成了特有的水乡风情。(板书水乡风情)这一切,不仅驻足在迅哥儿心头,驻足在鲁迅先生心头,更是驻足在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头 。 文章最后说,再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再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可是我们却有了一篇永远耐读的好文章。老师读完文章,写了两句读后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文章,也续写几句,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随母省亲平桥村,乐土看戏悦内心。月夜行船豆麦香,横笛宛转声悠扬。老旦无趣眼迷离,偷豆欢乐心间记。民风淳朴溢真情,,美好往事永留存。
活动反思与建议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