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孔 乙 己
我曾问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一位毕生追求中华民族民主自由的战士。1936年他去世时,上海民众在他的遗体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布,以表达对鲁迅伟大人格的深深敬仰。
作者名片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等。
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理清故事情节
01
03
核心素养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02
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
点击结论
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起自于隋朝,因分科取士而得名,是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发展到了唐代,更加完善。真正达到鼎盛,是在明清时期。
45%
80%
35%
75%
点击结论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特定环境
小说
开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肖像
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
字词释义
年关:旧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如同过关,所以叫“年关”。
文:古代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一枚铜钱为一文。
上大人孔乙己:古代通用的一种描红纸,印有“上大人孔乙己” 这样一些笔画简单、三字一句的文字。
君子固穷:出自《论语 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不因为穷困而改变操守。 固,安守。
多乎哉?不多也:出自《论语 子罕》意思是“多吗?不多了”
梳理情节
默读课文, 说说文章记叙了“孔乙己” 的哪些事?概括出来。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12-13)
孔乙己被打残和最后一次来买酒(10-11)
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4)
酒客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6)
孔乙己教“我”写“茴”字(7)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8)
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和氛围(1-3)
插叙孔乙己的人生经历(5)
起因
背景
发展
高潮
结局
孔乙己
第二课时
人物轮廓 (回顾上节课内容)
1. 孔乙己读过书却 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 ;
2. 孔乙己有一技之长但 ;
3. 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居却 ;
4. 孔乙己生活贫困却 ;
5. 孔乙己心底善良却 。
好喝懒做
会干些偷窃的事
从不拖欠酒钱
常遭人嘲笑
课文前三段对咸亨酒店的交代,有何作用?
走进咸亨酒店 ----- 社会环境
45%
80%
35%
75%
咸亨酒店 ——
对比
短衣帮: 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
长衫主顾: 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交代人物所处的贫富悬殊的社会环境,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孔乙己: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社会的缩影
45%
80%
35%
75%
孔乙己: 一个尴尬的存在
孔乙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层人,可是,他骨子里认为自己拥有知识分子的高贵,所以,那身标志着他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他始终视若珍宝,不舍得脱下来。他又进不了“长衫客”的朋友圈,怎么办?那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这样一来,他就变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夹在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中间的多余人。
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暗示人物的命运。
自然环境:写出了当时环境的…(特点),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走 近 孔 乙 己
孔乙己的形象之所以让人影响深刻,除了记叙事件本身的典型性外,更得益于精彩的细节描写。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
45%
80%
35%
75%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具备劳动能力
走近孔乙己 —— 外貌描写
生活贫困
年事已高
遭人欺凌
好逸恶劳,潦倒不堪却又自视清高。
身份的象征
45%
80%
35%
75%
悲惨、穷困到极点。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
走近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窘迫不已 迂腐不堪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45%
80%
35%
75%
走近孔乙己 —— 语言描写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念念不忘的是论语经典,脱口而出的之乎者也,可见他对科举的热衷。但他又能把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足以见他心底的善良。
走近孔乙己 ------神态描写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骄傲自负,迂腐可怜
走近孔乙己 --------动作描写
第4段
便 排 出九文大钱
第11段
他从破衣袋里 摸 出四文大钱
走近孔乙己 —— 人生结局
文章结尾写道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认为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 既然是“大约”,那为何还要用“的确”,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孔乙己形象总结
孔乙己一生热衷于科举,一直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虽然连秀才都没考中,但他一直以读书人自居。好逸恶劳,好喝懒做,不愿与劳动者为伍,在当时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民众的冷漠、自己的不争,最终导致了他悲惨的命运。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
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
制度因素——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社会因素——民众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自身因素——好喝懒做、迂腐自欺
一个人最沉痛的悲剧不是他已经陷入一种悲剧的处境,而是他在自己的悲剧处境里已经彻底丧失了反抗自己悲剧命运的精神意志。而这正是鲁迅先生“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原因。
写法探究——以乐写哀
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表演,最后又在笑声中离开。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各有怎样的含义?作者以“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又有什么用意呢?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
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描写了众人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笑
掌柜
短衣帮
小伙计
孩子们
揭露批判
同情批判
冷酷无情
麻木愚昧
纯真无邪
以乐写哀,更显悲之深
笑
各种人的笑
打发无聊
45%
80%
35%
75%
字词梳理
主题探究
1、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反映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对麻木冷漠人性的批判。
《孔乙己》选自于《呐喊》。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又一篇讨伐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在《呐喊》自序里,他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人性的冷漠,当今的看客
45%
80%
35%
75%
2013年5月9日,湖南湘潭41岁的男子姜建民,爬上一座五层建筑的楼顶,想要跳楼自杀。几名消防官兵登上楼顶,试图展开援救,营救人员的劝解曾经对姜建民的情绪起到安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楼下的围观者越积越多,有人竟不断地发出欢呼、起哄声。还有人吹着口哨,举着手机,高喊“跳楼,跳楼!我脚都站麻了,再不跳我就走了。”被喊声激怒的姜建民,捡起身边的砖头向楼下去,最后在下面此起彼伏喊叫声中,向营救人员拱手致谢。然后背过身去,猛喝了一口白酒,纵身跳下。
45%
80%
35%
75%
冷漠是恶的集中体现
因为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
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
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
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威塞尔
温暖瞬间
1月31日,南京,公安检查站。一辆白色轿车停在路边,下来一个戴口罩的男人。他一边从车上搬箱子,一边对民警说:“拿点东西给你们!我从土耳其人肉背回来的。”民警一看,是一大箱口罩,赶紧问他:“您贵姓?”男人回:“免贵,中国人就行了!”
45%
80%
35%
75%
瞬间泪目 —— 武汉,加油!
山东日照一位头戴环卫帽子的大爷将一张纸条与12000元钱放在派出所户籍室的台子上转身就离开了。派出所的监控视频拍下了这一瞬间,这件事情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强烈反响。
45%
80%
35%
75%
2月9日一大早,一位热心市民来到常州市宣统部,留下一个箱子,说是捐赠武汉的,问他姓名,他挥挥手说“不用知道了”,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随后,新北区委宣统部的工作人员联系了区红会,原封不动将箱子送了过去,怎料打开一看,箱子里全是钱,一沓又一沓,总共10万元!
过去的2020年,有太多这样的故事。如果不是这场国难,我们也很难知道,平平无奇的人群中,原来藏着这么多闪亮的灵魂。是啊,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心中有大爱,那他一定是一个温暖的人。
2、寻找鲁迅笔下的看客,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温馨提示:《药》《阿Q正传》《祝福》
1、续写课文结局,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
课后作业
(可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