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黄鹤楼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21:20:30

文档简介

黄鹤楼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昔、鹤、萋”等生字;
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对于七言律诗这样的题材非常熟悉了,本诗虽然首联、颔联中多处触犯律诗大忌,但却显得气势奔腾,由传说起头,一泻而下,转、承、起、合一气呵成。要让学生了解相关传说,有助于感受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应通过反复朗读促使学生感受诗中创设的意境,了解作者的情怀。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难点: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烟花三月》这首歌,学生欣赏。师问:这首歌让你想起哪位诗人的哪首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或者别人写李白的诗歌,说说对李白的印象。师:是啊,后人都称李白为“诗仙”,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就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狂放不羁的李白,却有一个人让他钦佩不已。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出示课件)
听了故事,知道是谁让他佩服不已了吗?(崔颢)对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让李白自愧不如的诗——《黄鹤楼》。(学生读题。指导写好“鹤”字)谁来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学生畅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及图片。“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活动2【活动】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
2、指名学生读,注意“昔、载”的读音。
3、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谁再来读读?并相机评点学生的朗读;如这是深沉的崔颢、这是忧愁的崔颢……
4、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说说。
活动3【讲授】三、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1: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学生读。
(课件出示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
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老板的盛情,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学生读后,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2:仔细看看,这几句有什么特点?生:有三个“黄鹤”和两个“空”
说说这三个黄鹤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生对读。生读一三句,师读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载”,生读后半截。感受那种空茫的感觉。)
3:是啊,昔日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了——生接“黄鹤楼、白云悠悠、动人的传说……”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朝代更迭,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恩怨是非又何尝不是“一去不复返”呢?出示:“-------------一朝去,白云千载空悠悠。”教师示范说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再由学生补充,然后再读。
(古人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感慨,这种空茫,再读这四句诗)
4: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相机出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理解“晴川”。学生闭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颢,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崔颢诗中的情景。
5:除了这树、这川、这芳草,诗人应该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补充。
想象着画面,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两句。
6: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出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读,回答。(看到了“烟波江上”,想到了“乡关”) 理解“乡关”和“烟波江上”。
7:“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沉重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悠长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是绵密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生感受“日暮”带来的愁绪。
8:夜幕降临,寂寞就会随着暮色笼罩过来,尤其是四处漂泊的游子,那种愁绪更是深入骨髓。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没有)家乡汴梁,遥遥无踪,难怪诗人才会朝着烟波浩渺的长江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西斜的红日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东升的圆月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但是晴川之后更是晴川,家乡汴梁却在茫茫崇山之后,不见丝毫的影踪,真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断肠”啊!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这可真是“日暮乡关无处觅,烟波江上使人愁”(课件出示,生读)诗人这忧愁又仅仅只是乡愁吗?
出示崔颢的资料。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
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二十人,当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了这样一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但是却是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你觉得此刻的崔颢,他还有什么愁?生:人生失意之愁。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活动4【练习】三、配乐诵读,拓展升华
(播放音乐《寒春风曲》)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的鹦鹉洲,他不由地轻轻吟哦起来:(生读整首诗)
虽然说一切都如天上那悠悠的浮云必将逝去,但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颢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五十六个字从嘴里喷涌而出:(生再读全诗)
崔颢的这首诗虽然只有五十六个字,却将黄鹤楼的来历、登临黄鹤楼所见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慨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被称为唐朝七言律师的第一作品。这也难怪当年李白见了之后会搁笔而去呢!当然,李白虽然这次没有留下什么诗作,但是不是白白走了一遭呢?
出示李白的诗作《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学生读,试与《黄鹤楼》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谈:有点相似,是仿照着写的。
师:由此可见,《黄鹤楼》这首诗对李白的影响有多深啊!
活动5【作业】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出示黄鹤楼的图片)巍峨的黄鹤楼成就了崔颢的这首千古绝唱,崔颢的这首诗在扬名天下的同时,也让世人知道了这座千古名楼。崔颢之前之后,历朝历代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来到了黄鹤楼,他们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去搜集那些和黄鹤楼相关的诗词,并做好积累。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课件33张PPT。崔颢黄鹤楼小故事话说李白离开京城,准备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有一天,他来到了武昌的黄鹤楼。他登上了黄鹤楼,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从天边奔来,又向天边流去,江上白帆点点,空中沙鸥成群,远山林木葱茏,岸边繁花似锦……此情此景,不由诗兴大发,于是拿起毛笔准备在墙上题诗一首。(这点古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就是爱在墙上画。不过,现代人画的都是“某某到此一游”,古人更诗情画意,人家画的是诗。所以你将来想画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不是能画出一首诗来再说。)李白他正想写的时候,旁边的一首诗吸引住了他。他仔细看了一下,还捻着胡子吟诵了一遍。李白念完这一遍后,顿时,满腔的诗情仿佛被兜头一盆冷水给浇灭了。他扔下笔,大喊一声“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郁郁地转身走了……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栋,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黄鹤楼简介岳阳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腾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王阁序》而著名。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黄鹤楼《黄鹤楼》图片欣赏《黄鹤楼》图片欣赏学习目标1、学会并掌握“昔人、萋萋、乡关”等生词;
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一、初读古诗,感知大意读准音
读顺文
读懂义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重点字词昔人():
返: 空:
悠悠:
川:
历历:
芳草:
萋萋 ()():
乡关:昔人(xī rén ):指传说中骑鹤的仙人
返:返回 空:只
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分明的样子
芳草: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
萋萋(qī qī ):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二、读悟结合,感受忧愁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仔细看看,这几句有什么特点?
三个“黄鹤”和两个“空”说说这三个“黄鹤”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老板的盛情,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因此发了财。
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诗人由神话传说写到了现实感受的是那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怎样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人登上古楼,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道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
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看到了什么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晴川历历汉阳,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一片繁荣的景象。
在一片暮色苍茫、浩渺烟波之间,竟弄不清自己的家乡在哪个方向,只见奔流不息长江东去。看着长江弥漫的烟波,想着自己有家难归,怎能不为之愁绪满怀
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看到了“烟波江上” 想到了“乡关”
“烟”字能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官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沉重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悠长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是绵密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无处觅,烟波江上使人愁 ” 诗人这忧愁又仅仅只是乡愁吗?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二十人,当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了这样一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但是却是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你觉得此刻的崔颢,他还有什么愁? 人生失意之愁起→
承→
转→
合→黄鹤楼用典引出黄鹤楼感慨仙人已去描写登楼所见抒发思乡之情议一议:《黄鹤楼》这首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呢?1: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千古名楼,它是一座反映历史兴衰的楼。
2:黄鹤楼有个美丽传说,它处于著名的黄鹤山上。
3: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以此诗为第一。
4:李白打酱油的诗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三、配乐诵读,拓展升华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的鹦鹉洲,他不由地轻轻吟哦起来…
虽然说一切都如天上那悠悠的浮云必将逝去,但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颢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五十六个字从嘴里喷涌而出: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黄鹤楼图片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去搜集那些和黄鹤楼相关的诗 词,并做好积累。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