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蒹葭》塑造了一个不懈地追求心上人的执著的形象。教学中,对诗中所表达的男女纯真爱情既不能回避,也不可过分渲染,要把握好讲授的分寸和尺度。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能够顺畅记诵、翻译。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2、通过歌曲《在水一方》和诗歌的比较,感受美。并能由此归结出本文写作特色。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品中国古典诗词,无不让人沉醉心迷。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放幻灯片1)
活动2【讲授】二. 解题
请打开课本p165,指导看注解6。(放幻灯片2)
活动3【活动】三.朗读欣赏
1.用心听朗读(课件视频播放朗读 ) (幻灯片3,点击朗读)
把自己认为应该注意的生字画出来
2.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生字词应该注意的,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词多媒体展示。并集体读两遍。(幻灯片4)
4.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或摇头晃脑读或浅吟低读或高声畅读。
5.集体朗读。要求学生体会诗的感情,读出诗的感情。
活动4【活动】四.诗意理解
1.教师讲解疏通每章诗重点词语。(幻灯片5,6,7)
2.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谈谈对诗的理解,再现诗的美丽画面和优美意境。(自由发言,各诉己见。幻灯片8)
3.教师点评。展示自己的理解。师生共赏。(诗歌赏析投影显示) (幻灯片9)
秋风轻轻吹拂,芦苇飘摇着柔柔的腰肢。我的心如霜如露,似梦似幻——我到哪里去追寻你呢?你总是若即若离,日暮时分飘飘然泊在我的心湖上。
河水清清,碧波荡漾,我仿佛看到了你在临水梳妆。解挽柔长的秀发垂落水里,河面波纹里流动着是你娇羞的容颜。
我远远地望着你,想要追寻你。你和我只有这一水的距离吗?我沿着堤岸寻你,踏过泥泞沼泽涉过碧荷池塘,却总是找不到你的方向。
芦苇抽穗,芦花飞扬,冰冷的河水,无情地流淌,让心儿荡起双浆,寻遍每一寸岸,寻遍每一处沙汀,只见白鹭向天飞,不知伊人在何方。
白露结霜,浓雾迷茫。思念的泪光里,总有你温婉的身姿。是幻觉吗?你是一朵清莲,在我的心湖里悄然绽放。我只能隔岸望着你——可望而不可求。那淡淡的忧伤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活动5【活动】五.分析诗歌
(一)刚才我们听了课文朗读,并且又集体朗读了这首诗,应该对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哪位同学谈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幻灯片10)
明确: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
(二)同桌间讨论:(多媒体展示问题)1.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呢?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幻灯片11)
(给五分钟讨论,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点拨:1.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呢?(幻灯片12)
明确: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幻灯片13)
明确:“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一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幻灯片14)
明确: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 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活动6【讲授】六.把握形象
通过刚才的学习分析,想想: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的形象? 追问:本诗要歌咏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伤情怀,然而却先先言它物,先写景,以景衬情,这属于《诗经》的哪一种表现手法?(幻灯片15)
明确:本文塑造了一个不懈地追求心上人的执著的形象。
起兴手法。和“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一样,都是写景起兴。
活动7【练习】七.进一步熟悉课文,并能背诵全文。掌握《诗经》中“赋”的语言结构形式。重章叠唱的方法。
1.学生思考完成表格。(请学生上讲台用电子笔填写)(幻灯片16)
2.完成过程中比较一下这三节诗,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特点?
多媒体展示表格
思考: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赋)
不同形态 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 伊人所在地(无结果)
苍苍 为霜 一方 且长 水中央
凄凄 未睎 之湄 且跻 水中坻
采采 未已 之涘 且右 水中沚
小结: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一种重章叠唱的方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作用:抒情强烈,加强读者印象,便于读者诵记。这种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的特点充分地表现出《诗经》中“赋”的语言结构形式。
3.自由朗读,体味作者是怎样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的。
3.试背。可看着幻灯片的表格提示,试着背诵。、
4.集体背诵,不看提示。
活动8【活动】八.比较拓展,感受美。(幻灯片17,点击歌曲播放)
音乐和文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两把钥匙。两者是相通的,听歌曲《在水一方》感受音乐和文学的魅力,谈谈歌曲和课文的异同。(自由发言,能说就是成功,不强求)
听歌曲后让学生自由畅谈,鼓励其大胆说,勇敢说,引导其感受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师总结明确歌曲和诗歌相同之处: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
活动9【讲授】九.本文写作特色。(幻灯片18)
由上歌曲和诗歌相同之处归结出这也就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
活动10【讲授】十、总结
同学们,《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有很多文质兼美、传唱千古的佳作;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蒹葭》“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感受到了《诗经》跨越千年的美丽。希望大家今后对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一文化瑰宝能多一份关注,多一份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