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并背诵默写这首诗词。过程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优秀的学生已经能自主掌握本首诗的学习要点,基础差的学生还需要细心指导。教学需要两相兼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背诵,体会诗的内涵。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歌
有关描写西湖的诗: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林逋。
活动2【导入】作者介绍
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活动3【讲授】熟读全诗,分析理解。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活动4【讲授】掌握主题
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写,抒发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活动5【练习】练习
完成本课课后练习。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理解、背诵这首诗。
课件28张PPT。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画像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叙事诗中 :《琵琶行》、《长恨歌》极为著名。 作者我知道写作背景: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春天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 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写得春意盎然,恰到好处。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钱塘湖的景色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三潭印月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解释诗中划线词的词义: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
2、乱花渐欲迷人眼 ( )
3、浅草才能没马蹄 ( )( )
4、最爱湖东行不足 ( )解释诗中划线词的词义: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向阳的树 )
2、乱花渐欲迷人眼 (五彩缤纷的花)
3、浅草才能没马蹄 ( 刚刚 )(遮没 )
4、最爱湖东行不足 ( 不够 )孤山寺北贾亭西
(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
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了望湖面)首 联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
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
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
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充分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尾 联我最喜爱西湖东边
的美景,游览不足
够,尤其是绿色杨
柳荫下的白沙堤。 问题探究诗歌写了西湖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春天这一阶段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举例说明本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两句中的短语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像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对仗要求:想一想?文中哪几联诗句使用了对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细细品味揣摩:请同学们闭着眼,用心灵去聆听西湖迷人的春景,比一比,谁听到的声音最多。 和尚撞钟的声音,春天的鸟叫声,风声 ,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的嘶嘶的声音 ,马蹄轻快的脚步声 ,白居易正在吟诵《钱塘湖春行》 ,迎春的人儿在西湖边轻歌曼舞,或细语呢喃,或洗衣浣纱,孩子们则在嫩嫩地,绿绿的草地上欢快的叫着、跑着,估计他们正在欢天喜地地追着天上的风筝,也许还在地上打着滚儿呢。 课外拓展(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顺序(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