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花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芬、芳”等生字,理解“欣然怒放、干燥”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朗读、默读、圈画等方法,梳理不同花开放的时间,感受作者描写的生动性。
4.仿照课文表达,练习描述花开放的样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不同花开放的时间,感受作者描写花开的生动语言。
3.学会抓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花开的妙处,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述事物。
教材分析:
《花钟》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自然现象,以及花钟的制作原理。文章用词生动,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各种花开放的姿态描写得形象逼真,富有童趣,既让学生了解了自然科学知识,又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文章结构清晰,先写观察到的花开时间不同的现象,再探究原因,最后介绍花钟的制作,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识字方法和阅读技巧,但对于科普类文章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理解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对生动有趣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在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和概括段落大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师:大家请坐。老师想问问大家,平时咱们是几点来学校?怎么知道时间的呢?
2.生活中除了闹钟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来判断时间?是呀,其实大自然也有自己的钟表。今天我们就将走进这篇有趣的课文。来,齐读课题——《花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一:识花钟
1.预习检查。出示词语:修建、组成、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干燥、适宜。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2.学习“干燥”将词语放进句子读。把“干燥”放到句子中,你怎么理解它?小结: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借助查字典来知道它们的意思。
活动二:诵花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花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现在回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看你能找到吗?(第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到寻找答案。
植物学家为什么能修建这样的花钟呢?讲解“修”字书写。过渡:要想知道修建花钟的原理,我们就得了解花儿们开放的时间。哪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鲜花开放的时间?(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运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来学习第一段。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哪句话提示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画出关键语句,说说理由。
谁来分享?我们一起来论证。
(1)先来看第一句,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鲜花)
(2)第二句,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观察 一天 不同)三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3)第三句呢?那请同学们读第三句话,用笔圈画不同花开放的时间和花开描写。完成学习单。谁来分享?同学们都找对了吗?
(4)那现在谁来帮老师贴一贴不同的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呢?板贴九种花在钟表上。
5.总结方法,找到后关键句。
6.那我们回到课文当中来,这样吧,我们配合来读。
(1)师生配合读、男女生配合读,巩固花开内容。
(2)结合所读连一连,完成任务单。
7.学生尝试背诵。
(1)给时间,学生背花开部分。
(2)给花开,学生背时间部分。
(3)男女生交替背诵。
8.真了不起!大家已经把花开的时间和样子牢牢记住了。现在,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那种花,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自读。交流展评。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为什么你会找到这句?(拟人、比喻)
这句话写出了花的什么?(颜色和样子)
师生配合配乐朗诵。
(2)我们在读这个部分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在段落的末尾有一个什么符号?(省略号)这就证明?(除此之外,还有花开的时间没有写上去)
活动三:赏花钟
1.出示课后习题。学生仿照课文表达,描述喜欢的花开放的样子。
交流展评。(引导学生关注时间词在句子中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将句子说生动、说具体)
引导学生找段落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
在这段话当中,有一句话能提示段落的意思,大家能找出来吗?(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并理解其作用)你为什么会找到这儿呢?(引导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在阅读段落的时候,可以学会抓关键句去概括段落的意思。
2.感受四季之美,引出单元主题。播放四季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3.小结:我们的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只要你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回顾文章内容,梳理结构。
4.通过这段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话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那是什么在影响花开的时间?(师板书问号)这个问题呀,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学习它。
板书设计:
13.花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