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植物和动物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二、学习内容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三、学业要求 1.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2.能结合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能概括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植物和动物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植物和动物是我们人类的邻居,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单元内容涵盖了植物和动物的基本识别、特征描述、生长观察、生活习性了解以及动植物的比较分析等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形成对植物和动物的全面认识,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游戏、比较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长过程;知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环境条件。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突破对常见物品功能的思 维定势,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探究实践: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四课:《身边的植物》《观察植物》《常见的动物》《动植物的异同》。第1课《身边的植物》,认识身边更多植物,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点。第二课《观察植物》,是第一课延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发现更多植物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说出植物的名称。第三课《常见的动物》,与前两课构成并列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生物学概念。第四课《动植物的异同》是对前三课的植物和动物的比较,通过调查,引导学生找出动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它们各自的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通过分类、比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总之,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认识,理解生物体生命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
主题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生群体中,对于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前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对周围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对于植物和动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观察经验,这些构成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能识别和描述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科学思维: 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理植物和动物的行为模式或生长变化。 探究实践: 到校园、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征,收集标本或进行摄影记录。 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动植物的意识,理解每个生命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展示图片,交流自己认识的植物,进而思考它们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诊测学生对身边植物的认知情况,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任务2 名称:画植物 画一画身边常见的植物,向同学介绍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画自己熟悉的植物并加以介绍,旨在让学生熟悉常见植物的特征。
任务3 名称:辨认更多植物 看视频、图片,认识植物,说一说它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看图说话活动,学生可以认识更多植物,了解植物更多特征,丰富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展示校园植物图片,说出植物名称,进而聚焦问题“怎样观察植物特征”。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认识校园里植物,初步了解植物特点,意识到校园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它们观察兴趣。
任务6 名称:观察准备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校园观察应注意的事项,制定活动规则。 设计意图:旨在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增强活动的时效性。
任务7 名称:学习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方法。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植物特征,掌握观察植物方法。
任务8 名称:技能训练 分组到校园观察记录。 设计意图:运用学习的观察方法去校园观察记录植物特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任务9 名称:做游戏 画植物让同学猜,猜的同学说出自己的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校园植物并认识它们特征。
第3课时 任务10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展示动物图片,说出动物名称,进而聚焦问题:你观察过动物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诊测学生对身边动物的认知情况,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任务11 名称:画动物 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它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加以介绍,旨在让学生熟悉身边动物的特征。
任务12 名称:观察一种动物 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其特征,然后归纳概括动物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认识动物共同特征:会跑、会吃东西等。
第4课时 任务13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动物和植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一起研究。教师选择植物和动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他们探究兴趣和学习的好奇心。
任务14 名称:调查前准备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校园观察动植物时应注意的事项,制定活动规则。 设计意图:旨在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增强活动的时效性。
任务15 名称:分组调查 带着记录单到校园分组到指定区域观察记录。然后班级汇总,分析动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分类、比较、讨论等活动,了解动植物之间异同。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身边的植物 1.画植物 2.辨认更多植物 第2课时:观察植物 1.观察准备 2.学习方法 3.技能训练 4.做游戏 第3课时:常见的动物 1.画喜欢的动物 2.观察一种动物 第4课时:动植物的异同 1.调查前准备 2.分组调查
评价指标 第1课时:身边的植物 1.能识别描述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基本外部特征。(科学观念) 2.在“画”的过程中,辨别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科学思维) 3.通过对多种植物的观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特征。(探索实践) 4.对植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意主动探索和了解植物的奥秘。(责任态度) 第2课时:观察植物 1.知道放大镜能观察植物更多细节。(科学观念) 2.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科学思维) 3.能通过感官和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记录植物更多特征。(探索实践) 4.乐于参加活动,积极分享成果,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责任态度) 第3课时:常见的动物 1.知道动物都会运动、会生长、会呼吸等。(科学观念) 2.能运用推测方法,分析动物特征与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科学思维)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探究实践) 4.能够善待动物、保护动物;乐意分享,乐于听取他人意见。(责任态度) 第4课时:动植物的异同 1.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科学观念) 2.能够通过比较和分析动植物的结构、功能、生长方式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 3.通过调查,分类、比较、讨论解动植物之间的异同。(探索实践) 4.能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盲目相信权威或传统观念。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我会选 1.下列植物中,有绿色的叶子,长得又高又大的是( ) A.仙人掌 B.牡丹 C.杨树 2.小朋友,请你帮小福和田田找出如图哪个是植物 ( ) 3.研究植物时,不能轻易用以下( )感觉器官。 4.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时,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 A.采一片树叶做标本 B.拔起来观察植物的根 C.使用放大镜辅助观察 5.植物是有生命的,证据不包括( ) A.会生长 B.能长叶 C.有颜色 D.都长根 6.以下不属于植物特点的是( ) A.会生长 B.会奔跑 C.会开花结果 7.自然界中,下列动物中最高的是( ) A.长颈鹿 B.猫 C.狗 8.在校园里,我们不可能找到的动物是( ) A.鲸鲨 B.蚂蚁 C.小鸟 9.下列属于动物相同特点的是( ) A.会游泳 B.需要吃食物维持生命 C.长有双翅,会飞翔 10.植物和动物都属于( ),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A.生物 B.植物 C.动物 二、我会判断 以下哪项是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特征,请在括号里画“√"。 a.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 ) b.植物和动物都生长在水中。( ) c.植物和动物都需要水和空气。( ) d.植物和动物都会运动。( ) e.植物和动物都能生长、变化、死亡。( ) f.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 ) 三、连线题:连一连,我知道他们属于植物还是动物。 植物 动物 四、简答题 1.请说出几种你知道的植物和动物。 2.说一说动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探究题 朵朵给以上生物进行分类:①、④、⑤、⑧是( ),②、③、⑥、⑦是( )。 A.动物 B.植物 C.非生物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 ABAC CBAA AA 二、我会判断 Acdef 三、连线题 四、简答题 1.植物:白菜、蒲公英、菊花、荷花。(合理即可) 动物:猫、狗、老虎、狮子。(合理即可) 2.相同点:都是生物,会繁殖后代,会长大,会死亡。 不同点:动物靠自己的能力本身可以自由移动,植物不可以靠自身移动;动物靠吃其它动物和植物长大,植物靠空气阳光水和矿物元素长大;动物不会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五、探究题 AB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植物和动物 植物(结构、颜色、形状、气味) 生物 有生命、能成长、会死亡 动物(身体结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常见的动物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常见的动物》是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的重要课程内容。本单元聚焦于动物这一主题,旨在引领学生开启对动物世界的探索之旅。通过对常见动物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入常见的动物,如小狗、小猫、小兔子等。这些动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食性等多个方面,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简洁明了的文字以及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2.学习者分析 此前,学生可能对动物有一些模糊的认知,但尚未系统地学习动物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动物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式,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生物知识,如动物的进化、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常见动物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动物都会运动、会生长、会呼吸、需要食物等。 科学思维:能运用推测方法,分析动物特征与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 态度责任:能够善待动物、保护动物;乐意分享,乐于听取他人意见。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比较动物特征相同和不同。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画动物能通过画动物说出动物的特征能基本能不能观察一种动物能分析归纳不同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教师活动1 翩翩飞舞的蝴蝶、叽叽喳喳的小鸟、忙忙碌碌的蚂蚁……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 1.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PPT展示会飞的动物图片 PPT展示会跑的动物图片 PPT展示会游的动物图片 2.你还认识哪些动物?学生活动1 大雁、丹顶鹤、孔雀 猫、大象、狮子 金鱼、鲨鱼、河豚 回答自己知道的动物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谈话交流,诊测学生对身边动物的认知情况,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环节二:画动物教师活动2 画一画我们认识的动物,向同学介绍一下它们吧。 教师讲解:怎么画动物? 先勾勒出基本轮廓,再添加动物细节。 画狐狸时,先画出动物的头部,注意头顶上竖起来的毛发,然后在头部上面画出动物的嘴巴、鼻子和眼睛,往下画出动物的身体,画出动物的尾巴,再给动物的皮毛涂上橘黄色,给手脚涂上棕色。 我们画的动物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2 画自己认识的动物 组内介绍,班级交流 小白兔:浑身白色,红红的眼睛,长长的耳朵,三瓣嘴,跑得很快。 乌龟:绿豆样大小的眼睛、背部有厚厚的龟甲、四肢粗壮有力,具有长长的脖子,走路缓慢。 老鼠:体型小,脸尖尖的,长着长长尾巴。白天睡觉,晚上活动,繁殖力强。 猫:长着三角形耳朵,夜晚眼睛发蓝光,胡须细长,走路一摇一摆的,白天爱晒太阳。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加以介绍,旨在让学生熟悉身边动物的特征。环节三:教师活动3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进行观察,说说这种动物的特征。 教师提供麻雀、蜗牛、蚂蚁、兔子、蟾蜍等动图图片或标本。 教师整理 1.麻雀特征 ●麻雀长有一对翅膀,会飞翔。 ●麻雀喙是黑色的,呈圆锥状,适合啄食种子和小昆虫。 ●麻雀爪子为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适合栖息生活。 2.蜗牛特征 ●背上有螺旋形的壳,起到保护作用。 ●头上有两对触角,较长的一对上有眼睛。 ●嘴中有锯齿状舌头,分布细小牙齿。 ●腹足分泌一种黏液,起到润滑作用。 3.蚂蚁特征 ●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蚂蚁有六条腿 。 ●蚂蚁的口器像钳子,很适合搬运食物。 4.兔子特征 ●兔子有长长的耳朵、绒球一样的短尾巴。 ●兔子有锋利的长长门牙,方便吃草。 ●兔子的后肢强健有力,善于跳跃。 5.蟾蜍特征 蟾蜍会跳跃,它有宽宽的嘴巴,大而突出的眼睛。 通过观察,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活动3 组内观察交流,班级汇报 会运动、会呼吸、会繁殖后代、需要食物、会长大、会死亡……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察交流,认识动物共同特征:会跑、会吃东西等。
7.板书设计 常见的动物 常见动物:麻雀、蜗牛、蚂蚁、兔子、蟾蜍 共同特征:会运动、会呼吸、会繁殖后代、需要食物、会长大、会死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1.( )不是动物。 A.兔子 B.老虎 C.荷花 2.下列动物运动方式不一样的是( ) 3.下列动物中会游泳的是( ) 4.校园里不能观察到的动物是( ) A.蚂蚁 B.甲壳虫 C.老虎 5.下列属于动物相同特点的是( ) A.会游泳 B.需要吃食物维持生命 C.长有双翅,会飞翔 6.下面的动物中,( )眼睛的位置与其它动物的不一样。 【参考答案】 CCACBA 作业布置: 找一找,校园里有哪些小动物?带上你的工具,去观察它们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