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5 21: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导入新课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都城在临安(今杭州),版图主要在东南方,是与西夏、金朝和大理并存的政权。南宋经济虽发达,但军事实力软弱,面对金国、西夏的侵扰,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奉行投降路线,无意收复中原。
南宋虽懦弱,诗人不沉默。 千年历史千年诗,一寸山河一寸心。 英雄装点了历史,历史铭记着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辛弃疾气壮山河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能够有韵味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容。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学习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之志。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tuō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辛弃疾20岁时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镇江下临长江,形势险峻,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关于北固亭
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mò]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
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感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理解诗词大意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上片写景:
理解诗词大意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下片怀古:
诗句赏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地,泣鬼神。
一问
诗句赏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从炼字角度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
句中的“望”和“满”两字用得及其传神, “望”是动词,因词人身在高处,且所关注的是中原广袤的失地,所以只有用“望”字才能准确地表现他的阔大胸襟和豪迈气概; “满”是形容词,意为“全部充实;到达容量的极点” ,它既交代了“望”的结果,有与作者心之所往形成鲜明的反差,揭开了词人胸中的郁积,使其不禁兴起了对“千古兴亡”的感慨。
一问
诗句赏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透露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二问
诗句赏析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用典:借对青年孙权英雄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 。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句赏析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用“兜鍪”代指士兵。 “兜鍪”, 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 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诗句赏析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
用典:词人如此颂扬孙权,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三问
诗句赏析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
用意:是借曹操之口,赞扬孙权年轻有为,暗示了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三问
诗句赏析
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子当如孙仲谋。
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三问
诗句赏析
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 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 统一祖国 (或: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三问
思想感情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小结: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1、《南乡子》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
2、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3、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是:
4、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随堂练习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5、辛弃疾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起笔描写登亭景色,后即景生情,抒发对历史英雄角色充满敬意的名句是:
6、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随堂练习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
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
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随堂练习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南乡子” 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的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A
上片:写景
抒情
下片:怀古
讽今
问江山
江山沦丧
风景不再

设问
问兴亡
往事悠悠愁思无穷

设问
用典
比喻
赞英雄
年少有为不惧强敌

借代
夸张
正面
抒真情
忧国忧民
愤懑讽刺

用典
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