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5 21: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小住京华
同学们,学习一首词,认识一个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满江红·小住京华》。去认识一位具有侠气的女英雄——秋瑾。她自称“鉴湖女侠”。孙中山先生称她是巾帼英雄,实属光复大业的侠女。秋瑾为何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我们一同走进秋瑾,去感受她光辉的一生。
新课导入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词中借典故抒情的方法。(重点)
3.体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难点)
能力目标: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秋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作者介绍
《满江红》是秋瑾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后虽由别人出面调解,但秋瑾已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写作背景
读读写写
小住 / 京华,早又是 / 中秋佳节。为篱下 / 黄花开遍,秋容 / 如拭。四面歌残 / 终破楚,八年风味 / 徒思浙。苦将侬 / 强派 / 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 / 平生肝胆,因人 / 常热。俗子胸襟 / 谁识我?英雄末路 /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 / 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
读读写写
我在北京小住时日,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京华:京城之美称。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
课外注释
课内注释
疏通文意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课内注释
课外注释
四面残歌终破楚:用典,原指汉军打败楚军“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四面的歌声渐歇,汉军最终打败了楚军。结婚八年以来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
疏通文意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不屑啊!
侬:我。
殊:很,甚。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课内注释
课外注释
未屑:不屑,轻视。不甘心做女子。
疏通文意
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内容?
 词的上片写萦绕词人心中的国难新愁,表达了词人与封建家庭、不公的命运抗争的决心。
疏通文意
列:属类,范围。
课内注释
课外注释
烈:刚烈。
疏通文意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归入男子的属类,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还要刚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女性解放的本质是男女地位平等!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疏通文意
课内注释
课外注释
肝胆:指真诚的心。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常常激动。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真诚的心,为别人而常常激动。
女性青年要冲破封建束缚,争取自身解放!
凡夫俗子胸怀狭窄,谁能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胸襟:胸怀。
磨折:磨难挫折。
课外注释
课内注释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没落衰亡的境地。
疏通文意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莽莽人世中,何处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课内注释
课外注释
疏通文意
词的下片写了哪些内容?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抒发了自己革命前的苦闷彷徨,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矛盾心理,表达了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之情。
疏通文意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赏析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拭”字传神地写出了秋色澄明。以乐景反衬哀情,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表达了词人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有佳节独寓客栈、青春蹉跎的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诗词赏析
3.“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用《史记》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用来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喻指国破,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词赏析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达了什么内容?
最后两句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想要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女性解放最重要的是思想解放
诗词赏析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词赏析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同时“列”与“烈”两字,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生活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又表达了词人虽是女儿身,但反抗封建专制、寻求民主自由的决心,绝不比男子弱的豪侠之气。
6.用炼字的角度赏析“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
  “因人常热”:指热血未冷,主要写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作者回顾生平,充分表现了词人的侠气。两句意在表明自己素有济世情怀。
诗词赏析
7.“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上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下句遥想前路满布荆棘展现了词人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雄心壮志。进一步表明词人匡国济世的凌云壮志是俗人所不能理解的,语气十分强烈。
诗词赏析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运用了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这是词人对自己知音难觅的悲叹,无限悲情与惆怅尽在沾湿衣襟的泪水之中,词人运用“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知音难觅的孤寂,走向革命前的苦闷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之情。
诗词赏析
1.《满江红》中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句子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词人冲破家庭牢笼后既自在又愁苦的复杂心理。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词人知音难觅的苦闷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之情。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品:
《满江红·小住京华》
作者:
秋瑾
字:璿卿
号:竞雄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苦闷、不屑。
(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下片:展望未来前途——忧虑、期待。
(有凌云壮志,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豪情壮志赤胆忠心
课堂小结
“做一个中国女人,要能够忍受一切的打击,提防突然间会从天空飞来的冷箭,要锻炼得像一个有弹力的橡皮垫子一样,坐下去它果然会压扁了些,但一放松它立刻又能弹起来,恢复原状,要坚韧。什么都该依靠自己,跌倒了不喊痛自己爬起来,才能谋得解放。”
               ——鲁迅
拓展延伸
刘和珍
刘和珍1904年生,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刘和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撰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以此来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学生。
拓展延伸
1895年出生,湖南省溆浦县人,1922年留法回国后加入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在汉口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于192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被反动派残酷杀害,年仅33岁。
拓展延伸
1901年出生于湖省长沙市。1920年冬与毛泽东结婚。1922年加入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按照党的安排,她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笑对屠刀英勇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年仅29岁。
拓展延伸
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接受革命新思想,“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6年6月30日被日本军警追捕再度被俘。敌人对她施以更加残酷的刑讯,仍毫无所得,遂1936年8月2日把她押回她曾战斗过的珠河县处死示众。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仅31岁。
拓展延伸
1920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1947年在第二条战线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同志们出于敬爱,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1948年6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杀害,年仅29岁。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