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水的利用与散失》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1《 水的利用与散失》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05 16:3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利用与散失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运用蒸腾作用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的相关现象。(科学思维) 2.认同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态度责任)
教学重点 运用蒸腾作用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的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 运用蒸腾作用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的相关现象。
学 法 自主学习法、分析讨论法
教 法 自主学习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手段 板书、PPT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三)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 教师出示演示实验结果,并讲解:像这样,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作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叶片进行的。 学生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结果,并在课本中勾画出相关概念。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教材27页拓展应用题目:取同一植株大小相同的两根枝条,分别标记为A、B。保留枝条A的叶片,摘除枝条B的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支大小相同且盛有等量清水的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几滴油,让油铺满水面。将这两支试管放在相同的环境下24小时,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 提问:(1)在试管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什么? (2)两支试管中的液面会出现什么差异?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 问题(1):防止量筒中水的蒸发,以保证减少的水都是被植物吸收的。 问题(2):枝条A所在量筒的液面比枝条B所在量筒中的液面低。枝条A带有叶,蒸腾作用较强,散失的水多,从量筒中吸收的水较多;枝条B没有叶,蒸腾作用较弱,散失的水少,从量筒中吸收的水较少。 2.叶片的结构 根据上节课的实验,教师出示叶片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叶片结构。 学生结合实验观察结构,总结叶片的结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的。图中的数字1表示叶片的上表皮,属于保护组织;2表示叶肉,属于薄壁组织,3是叶脉,属于输导组织;4是叶片的下表皮,也是保护组织,5则是在下表皮上分布着的气孔。 教师讲解叶片各部分结构:1.表皮按照位置可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通常是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包括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两种,其中大部分是扁平且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因为无色透明,可见表皮细胞中是没有叶绿体的,表皮细胞对叶有保护作用。在表皮细胞间,还有很多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它们叫作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相比,保卫细胞是绿色的,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由这样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就叫作气孔。2.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肉细胞大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栅栏组织,下层是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看起来就像栅栏一样,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整齐,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多,因此颜色深。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看起来就像海绵,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因此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这就是叶片的正面总是比背面颜色更深的原因了。3.叶脉分布在叶肉中,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同时叶脉中还分布着两种管道:即导管和筛管。叶脉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是自下而上;筛管则负责运输有机物,方向是自上而下。因此叶脉除了具有支持作用,还具有输导的作用。 3.气孔 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气孔通常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这两个半月形的,长的像腰果一样的,就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中间的这个小孔呢,就是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教师播放视频展示保卫细胞调节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4.蒸腾作用的过程 提问:植物体自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大部分又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土壤中的水,被根尖成熟区表面的根毛细胞吸收,随后进入根中的导管,再进入茎中的?导管,并由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给叶片,其中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都经气孔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了大气中。 5.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师提问:这么多的水分都散失到了大气中,蒸腾作用对于植物体自身的生命活动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思考回答: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过高的气温灼伤。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两个生物学问题:(1)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空心和剥皮分别对树木有什么影响呢?(2)人们移栽植物时,常剪去植物大部分叶片并选择在阴天移栽,而且会带土坨移栽。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1):树皮包含了韧皮部,因此剥皮会破坏树干韧皮部中的输导组织筛管,筛管被破坏,就无法给根部运输有机物,这会使根部死亡,无法吸收水和无机盐;而空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剩余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因此不至于导致树的死亡,这就是“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的原因了。 问题(2):剪去植物大部分叶片并选择在阴天移栽是为了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而带土坨移栽我们前面讲过啊,这样做可以保护脆弱的根毛,维持根的吸水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播放视频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 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基础巩固
板书设计 水的利用与散失 三、植物的蒸腾作用 水从根运输到茎、叶、花(自下而上)的动力——蒸腾作用 定义: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意义:①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②在炎热的夏天,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过高的气温灼伤。
同课章节目录